孟晶晶+沈云霞
摘要:目的 探討穴位埋线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 选用随机分组对比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选用穴位埋线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对照组选用常规疗法治疗。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P<0.05。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穴位埋线结合常规疗法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效果满意,可临床推广。
关键词:穴位埋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观察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2-0106-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成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慢性炎症增强有关[1]。据 WHO 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至 2020年将排到疾病经济负担的第 5 位,到 2030 年会成为全世界第 3 大死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的诱因多考虑与吸烟、空气污染、气道炎性介质等因素有关。目前,虽然在抗炎、舒张支气管方面靶点明确,但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无法遏制其反复发作,渐进加重的病势[2]。中医技术在非特异性免疫调节方面有显著优势,可减少本病复发,改善生活质量。为探讨穴位埋线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笔者选取 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科接诊收治的90例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科接诊收治的90例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均符合卫计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2013年版)》相关诊断和分级标准,经体征检查、肺功能检查确定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将 90例患者按照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男 25例,女 20 例;年龄 49~79 岁,平均年龄(64.18±5.06)岁;病程 2~28 a,平均病程(13.22±2.10)a;对照组男 27 例,女 18 例;年龄 51~82 岁,平均年龄(65.34±5.45)岁;病程 1~26 a,平均病程(15.30±1.97)a。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3] ①符合中医肺脾肾虚型辨证分型标准:主证:呼多吸少、咳嗽无力、痰稀且清;次证:舌质淡紫。②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值)<70%,并合并咳嗽、咳痰等症状;处于稳定期且1个月内无急性发作。
1.2.2 排除标准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肿瘤、肺结核、刺激性气体或过敏等因素所致的慢性咳嗽、喘息患者;COPD合并心血管系统、肝肾系统和造血系统严重的原发疾病及精神病患者;妊娠、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常规疗法:西医:劝患者戒烟,根据病情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并给予祛痰平喘药。中医:肺气虚证治以人参胡桃汤合人参养肺丸加减。肺脾气虚证治以六君子汤加减。肺肾气虚证治以人参补肺饮加减。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取穴:双侧(肺俞、心俞、脾俞、膈俞、肾俞、定喘、丰隆、足三里穴)。取背部穴时患者呈坐俯位,指压取穴位后,常规消毒穴位皮肤,戴无菌手套,将0000号医用羊肠线用无菌剪刀剪成 0.5~1 cm 长,装入一次性穴位埋线针前端内,将一次性埋线针以90度向背部穴位斜刺,进针约 1~1.5寸左右,上下提插得气后,左手固定,右手推针芯后拔出针管,使羊肠线置入穴位皮肤内,线头不外露于皮肤外。按压片刻,消毒针孔,指导患者2~3 d内不洗澡。每15~20 d治疗1次,3次后,观察效果。
1.4 疗效判定标准[3] 结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及临床症状评估治疗效果,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无记为0 分,轻记为1 分,中记为 2 分,重记为 3 分,计算总分,积分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积分改善率≥ 95%,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征恢复正常;有效:70% ≤积分改善率<95%,临床症状明显所改善,体征好转;缓解:30% ≤积分改善率;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
1.5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 参照上述疗效判定指标评估 2组治疗效果,统计治疗总有效率。②安全性。治疗前后监测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
1.6 方法 采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
3 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4 讨论
COPD 属中医“肺胀”范畴,蔡光先等[4]认为虚是 COPD 发病的主因,缓解期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主,主要证型有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根据其中医病程发展规律,应当格外重视 COPD 稳定期的治疗[5]。
《难经·六十七难》曰:“五脏募皆在阴,而俞皆在阳者,何谓也? 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本难经说明脏腑之募穴、俞穴的阴阳相通,内外相合,治疗上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调节经络气血,从而达到医治的目的。穴位埋线根据《难经》理论,以俞穴为主要取穴原则,选用脾俞、肾俞、足三里和丰隆穴,起到健脾益肾的功效。肺俞配心俞、膈俞、定喘穴,具有宣通肺气、利气开胸膈、止咳平喘,增强呼吸功能。为本病的治愈及康复奠定基本条件。穴位埋线疗法早期为机械刺激,晚期为生物化学刺激,具有短时间速效和持久续效作用。埋线时出血效应起刺激穴位局部,使局部血管床增加,改善微循环,达到调理气血、疏经通络的作用。埋线后的穴位线是一种异性蛋白物质,在身体中长期缓慢软化吸收,对人体产生缓慢特异性刺激,有长期针灸留针的效果。还能改变肺内相关感受器,使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的功能增强,提高肺的功能[6]。综上所述,穴位埋线治疗效果满意,对COPD稳定期有明显效果。90例观察结果说明实验组效果优于对比组。由于治疗后观察时间短,所取样本量较小,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在治疗中,实验组没有发生不良反应,疗效好,痛苦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2013 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2]张平云,付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临床研究现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1):81-82.
[3]李竺,谈慧,陈丝.穴位埋线融合中医时间医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2016,11(21):267-268.
[4]蔡光先.从脾胃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2010,26(2):42-46.
[5]张双胜,区淑娟,胡紫光.穴位埋线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BODE指数、CAT 问卷评价[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1):20-21.
[6]顾桂英,郭慧敏.穴位埋线医治支气管哮喘的观察及护理[J].大家健康,2015,9(22):24-25.
(收稿日期:201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