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音乐游戏整合信息技术活动评价之思考

2015-07-10 10:11龚燕陈燕君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2期
关键词:烤箱云朵面包

龚燕+陈燕君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039-01

随着当今课程正由文本向电子转型的变革步伐,幼儿园课程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前不久,幼儿园进行了一次基于绘本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活动展示,展示过程中,邀请专家们对教师展示的绘本活动研究案例进行了现场剖析,以期达到引领、提升的目的。其中,对《云朵面包》为例的绘本拓展音乐游戏的评价引起了大家的特别关注。原因有二:首先,因绘本拓展至音乐领域的活动形式比较吸引大家眼球,加上活动内容和信息技术整合的形式由原本固定的图谱演绎,变革成了动态的图谱画面引领,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基本不用教师用语言表述,就能达到读懂图谱,并创造演绎的活动目标,活动形式的转变成了大家争论的目标之一;其次,活动结果的专家评价形成了赞赏与贬斥两个极端,以生态教学活动研讨为主旨的专家认为,音乐活动应以幼儿主体想象为主,这样清晰的图谱呈现制约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同时用带有旋转感的《单簧管波尔卡》的音乐去匹配《云朵面包》中摘云朵的活动环节,让人有强拉硬套的感觉;再则,最后一个环节,烤面包时,烤箱的门开关频率太高了,现实生活中的烤箱门怎么可能这样频繁的开关呢?同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能制作这样一个复杂而唯美的课件来辅助教学的,这要花费教师多少的时间啊?对达成简单自然、真实有效的生态课堂目标,是极其不符的;而另一以信息技术支撑教学研究为主旨的专家则认为:通过动态图谱的呈现,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基本不用依靠教师语言的引领就能达到快乐自主学习的目的,而且这种快乐已经吸引到周边观摩的教师,让大家都能以轻松愉悦的心情来欣赏这个音乐活动,这就体现了信息技术整合课堂的魅力!

对专家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引起了一线教师的诸多思考。为何同一个活动会让专家们产生两种天壤之别的评价呢?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是否真的违背了生态课堂的教育理念呢?在教师间,我们针对这些观点进行了一次沙龙式的对话。首先,大家就信息技术这一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辅助支撑效能是持赞成态度的,因为诸多案例证明,有信息技术参与的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进行多通道的思维、动作,让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这是静止、被动的传统学习方式所无法到达的一种高度。其次,大家针对活动中信息技术参与的量以及重难点的化解方式进行了权衡,一个成功的电化教育课堂,不必在整个活动中充斥信息技术的内容,而应该通过信息技术的点睛之笔去激发幼儿进行更宽、更广的思维创造。如在《云朵面包》第一段“摘云朵”活动中,小树的姿态表现是形态各异的,而表现摘云朵的猫弟弟摘采的姿态也可以是各个方位和单双手都能同时进行的,这是图谱中不要求整齐划一的具有创造性的表现段落。又如,在第二个环节揉面团活动中,被揉的面团动态以及揉完后制作出的不同面包造型也是独具个性形象色彩的,可以说是形态各异,加上揉面团时“猫妈妈”和面团间身体不同部分的亲密接触也是孩子兴趣所致,并创造表现的重要过程之一,这个环节又为幼儿创造性发展提供了表现的平台;最后在第三个环节中,为了表现云朵面包最为神奇的力量——飞翔,所以,创设了夸张式的烤箱门多次开关的情节,这和现实情节的关联应该说不相违背,开门时让云朵面包飞进烤箱,关闭时面团在烤箱内逐渐变大。如果说要和现实情境完全匹配的话,这个世界上哪有吃了以后就能在天空飞翔的面包呢?这不是更加荒诞吗?因此,对这个环节进行适当的夸张处理,有利于幼儿更好的进行思维想象与创造表现。再则,每个音乐作品的呈现因其播放的特定情境与聆听者的心情不同,而会给聆听者留下截然不同的、抽象的音乐想象。“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乐曲,曾经因为许卓亚老师最初对它以手指绘圈的游戏诠释而让大家记忆深刻。同样,可能这位专家由于先前的深刻记忆而固定了自己的思维模式,感到这种现场全新的表现情境和自己脑海中的记忆链产生了冲突,所以产生不适的感觉。但对于孩子来说,无论怎样的诠释表现,只要能促进他们自信大胆、快乐积极的参与其中,音乐表现力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都能成为他们成长发展的良好载体。最后,在课件制作及教学具手工制作的性价比对照中,可能在眼前利益上显示,和制作简单纸质图谱对比,教师制作这样一个精致的课件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但对于支撑课程资源库的长效价值来说,电子资源既能减少物质资源浪费,又能历久弥新,对具有这方面专业技术力量的团队来说,是值得大家拓展和挖掘的一个课题,也是丰富课程资源以及降低物质资源浪费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 李 翔)

猜你喜欢
烤箱云朵面包
太阳能烤箱
云朵儿
“好吃”的面包灯
云朵的点心
面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