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028-02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鸡兔同笼”问题,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画图法、列表法和假设法的一般性,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方法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
3.感受我国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历列表、图示、假设等解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教学难点]
建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过程]
活动一:联系生活激趣设疑
1.教师口袋中有1元和5角硬币一共5枚,猜猜教师总钱数。
2.揭示并板书课题:鸡兔同笼
学生利用自己的方法:猜测——验证——调整,使学生总结画图法和列表法。
(通过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入课题,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活动二:解读问题
师讲故事:大约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书中记载着这样一道数学趣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道题的意思也就是: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上面数,有35个头,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也正是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的内容。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简单历史,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的神秘,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活动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猜想并说明猜想的理由。
2.学生语言陈述验证方法,有的学生利用画一画,有的列表,有的假设等。
3.学生分小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完成作业单。
4.学生汇报交流各组结果。
(让学生猜想,实验操作,合作交流,观察分析,主动探究新知和发现结论,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调整”的过程,改变了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一新课程理念。)
活动四:化简为繁
1.教师根据学生总结的方法调整题目: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2.学生根据之前总结的方法进行比较,选择出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学生总结出画图法、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的基础上使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稍复杂的“鸡兔同笼”问题。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充分思考下对比方法、选择方法。)
活动五: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鸡兔同笼”问题的拓展。
2.学生对比和选择合适的方法自主完成,解决问题。教师指导利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问题。
(把“鸡兔同笼”问题进一步拓展,是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意义所在。)
活动六:评价体验总结提升
总结全课,谈收获。(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附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
1.画图
2.假设法
假设全部是鸡。
2€?=16(只)
22-16=6(只)
兔:6€鳎?-2)=3(只)
鸡:8-3=5(只)
假设全部是兔。
4€?=32(只)
32-22=10(只)
鸡:10€鳎?-2)=5(只)
兔:8-5=3(只)
3.列表
(责任编辑 文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