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屹
【摘 要】自2009年以来,国家启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1l类43项服务。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这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也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覆盖我国13亿人口,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政府逐年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这些资金在卫生事业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专项经费的使用与管理要努力实现项目规划的目标, 充分发挥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以北京市某区为例,根据收支两条线及购买服务两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模式,阐述了2014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管理的经费来源、成本补偿、经费分配等方面,分析了项目执行过程中在成本补偿、项目管理、经费拨付、会计核算、财务监管、社会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管理;北京市某区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是指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的补助资金。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则是落实此项惠民政策的有力保障。各级政府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 合理确定各项服务补助标准,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服务数量、质量,在绩效考核后安排和拨付资金。虽然财政和卫生部门在资金的管理、项目实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但也存在着项目成本测算不科学、会计核算不严谨、财务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因此必须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保障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一、北京市某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现状
1.经费来源
公共卫生资金来源主要为三个方面:一是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于承担对全国居民健康危害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的防治经费,以及对一些特定卫生问题、特定地区和特定人群的公共卫生费用;二是市级资金,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承担不同比例的公共卫生费用;三是区县政府资金,主要用于负担部分公共卫生人员的工资和运行经费。2014年国家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原30元提高至35元。主要用于部分项目覆盖人群、服务类别、服务内容的调整。北京市某区由于经济实力较强,2014年补助标准为收支两条线运行模式辖区补助标准人均8元,购买服务运行模式辖区补助标准人均45元,按照辖区人口374.5万人计算,补助金额为10825.20万元。全部资金来源于区县政府资金。
2.成本补偿
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种补偿方式,一种以项目耗材消耗作为成本测算依据进行补偿,一种以收费价格作为成本测算依据进行补偿。收支两条线运行模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财政部门已负担了全部人员费用和机构运行的公用定额支出,所以采用仅给付耗材成本的补偿方式;购买服务运行模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财政不完全负担人员及公用定额支出,所以采用购买服务的补偿方式,以《北京市统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98版)为依据测算补偿金额。根据11项国家基本卫生服务项目的43个服务内容分别进行计算。
3.经费分配
卫生部门通过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内部考核与外部考核;综合考核与专业考核相结合进行“12+1”频次的绩效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兑现经费。2014年国家基本共公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分配包含两个部分内容:
(1)根据工作当量分配
根据工作当量分配金额占前三位的项目为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儿童健康管理。这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在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特殊人群的健康管理;居民对相应服务项目的认知程度以及项目在医生的日常工作中便于开展都有不分重要的关系。排名最后的为中医藥健康管理,该项目为2013年国家新增项目。统一项目服务标准、成本测算、信息系统升级对该项目工作的年度开展都有所影响。
①收支两条线运行模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出现非均等化的现象。该模式的分配不能完全体现工作的完成情况。第一,该模式受成本补偿因素的影响较大,成本补偿高的项目在分配金额中所占比例也高。第二,由于有些工作的开展没有耗材支出,故在分配中没有体现。第三,部分农村地区受拆迁的影响,随着服务人口的减少服务当量的提供也相应减少。
②购买服务运行模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出现非均等化的现象更加严重。第一,该模式的资金分配基本能够体现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第二,由于该模式的财政投入与收支两条线运行模式存在差距,仍然存在绩效收入与业务收入挂钩的现象,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更愿意开展基本医疗服务。第三,领导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是影响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
(2)根据考核结果分配
卫生部门综合日常考核(30%)及年终考核(70%)成绩进行年终奖励分配。这一方式避免了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考核前突击完成工作,不能实现工作常态管理的问题。不同运行模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年终奖励明细表,如表1所示。奖励分为优秀(≥95分)、良好( ≥ 85分且<95分)、及格( ≥ 80分且<85分)和不及格( <80分)四个档次。连续两年考核不及格将退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补偿不科学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资金是一种成本性补偿资金,资金量的多少与提供服务量的多少是相一致的。以北京市98年制定的医疗收费价格作为成本补偿的依据,已严重背离了现在的市场规律,不能科学的反应提供服务的价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补偿应包含人力成本、材料成本、公用经费三部分,缺一不可。收支两条线运行模式社區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了许多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由于没有耗材支出故没有得到相应公用支出补偿。同时也会给财政部门造成错觉,认为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只需要物资消耗,从而影响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偿政策的制定。
2.项目管理不规范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按照项目管理规范进一步细化项目实施方案,层层分解指标,整合项目资源,落实具体任务,从而使目标人群真正受益。项目工作开展只重表面形式,服务虚化,未形成日常管理机制,总是在年底绩效考核前突击完成任务。作为项目管理重要一环的资金管理也没有真正发挥经济杠杆作用。
3.经费拨付不及时
资金的及时、足额拨付,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工作的基本保障。财政部门每年项目经费拨付要在年终绩效考核后,经费拨付进度与日常工作开展出现脱节现象。造成财务核算不能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同时在各级政府部门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检查时,都需要重新进行数据调整,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
4.会计核算不严谨
在人员支出方面,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实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后仍列支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无关的各类津贴、补贴;在耗材支出方面,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耗材支出与实际规范化管理人群使用量存在明显差异;在公用支出方面,摊销不合理,没有制定科学的分摊比例。单项资金支出公用金额较大,无法判断支出与项目的相关性。
5.财务监管不到位
在项目资金管理中,财务管理角色被弱化,许多单位把项目资金管理当作是业务部门的工作,把财务管理完全隔离在业务管理之外,造成了财务管理在项目中处于从属地位,无法发挥财务决策、监督、控制职能。
6.社会效果不明显
社区居民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知晓率不高,即使已享受了其中的某项免费服务项目,但也未能与国家为促进城乡居民平等地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联系起来,大部分居民并不清楚自己应享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标准。
三、对策建议
1.科学测算成本,保障补偿机制
卫生部门每年应结合覆盖人群、服务类别、服务内容的调整,对每一个项目动作当量值进行调整,同时对每当量值所消耗的人力成本、公用支出以及耗材支出根据最新的人事工资政策和物价指数的调整进行精细化的测算,以确保成本补偿的科学性。做到“与时俱进”,并及时将测算结果反馈至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便于各项工作开展。同时通过科学的成本测算,对财政部门制定更加有利于公共卫生事业体系发展的补偿机制提供准确的依据。
2.规范项目管理,强化资金引导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辖区人口以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的达标率制定切实可行的、规范的公共卫生服务计划,分解到部门和个人,落实责任制。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日常管理机制,将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使项目管理常态化。充分发挥资金的杠杆调节作用,对于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重点工作以及全区的亮点工作适当提高当量值,通过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考核机制奖优罚劣,最终使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到实处。
3.加快拨款速度,提高资金效率
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快资金拨付进度,采取“先预拨、后结算”或“季度预拨”等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尤其是对实行零余额账户管理的收支两条线运行模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减少拨款中间环节,采用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以确保各项目工作按进度开展,按进度结算。同时便于财务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账务处理,保证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4.规范会计核算,提供精准信息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对项目设置明细账核算, 做到项目资金来源清楚,去向明确, 使用明白,及时提供精准的会计信息, 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截留和挪用。不得支出与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无关的各种津贴、补贴;耗材支出应符合项目管理人群的要求;公用支出应采用阶梯分摊法,首先根据工作当量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支出中分摊,第二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当量值所占比例进行二次分摊,保证公用支出与项目的相关性;严格按照基层医疗卫生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账务处理。通过耗材支出、公用支出、人员支出分层次的会计核算,使经费使用在财务报表上有一个完整的,更贴近于实际工作的呈现。
5.强化财务监管,确保全程控制
财务人员要将财务管理的职能定位于全面参与资金使用的决策和控制。树立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管理地位,不能只是承担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的服务工作,还应了解具体的业务规范,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根据业务进度合理安排资金支付,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努力做到事前积极参与、事中监督到位、事后及时结算。
6.加大政策宣传,提高参与意识
卫生部门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微博等渠道;通过健康教育讲座、上门面对面随访、义诊、发放各种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社区居民知晓并熟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服务内容和免费政策,促使广大社区居民积极主动参与,自觉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终让全区居民都能充分地、平等地享受到国家惠民政策的关怀。
参考文献:
[1]陈文珍.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3(20).
[2]姜颖颖.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测算模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3]雷丽琴.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的几点思考.商场现代化,2010(3).
[4]于梅,于润吉.对财政专项资金执行进度太慢的分析和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08(1).
[5]王永新,郑凤春,刘妍苏,王敏,于润吉.规范公共卫生项目经费管理行为提高补助资金使用效益[C].中国卫生经济,2014(9).
[6]徐子良.对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管理工作的建议[C].中国卫生经济,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