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珍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行的预算管理制度逐渐暴露出一些不符合现代公共财政管理制度要求的问题,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也应随之不断变化。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入手,通过对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如何进行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监督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推进以部门预算改革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改革已迫在眉睫。我国自公共财政改革以来,已建立了一套比较规范、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进行探讨。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
1.预算编制不严密,方法不科学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和其他收入构成,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约束机制,很多单位预算编制比较粗糙,没有按要求细化到具体的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科目,因此,在具体执行中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利于预算执行,也不能较好地与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等管理制度相衔接。按照部门预算改革要求,各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应采用零基预算法,即不以以前财政年度的预算项目和支出数为依据,而是以财政年度的实际支出需求和财力为基础,审查各项支出项目的必要,支出标准的合理性,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但由于零基预算的编制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各预算单位仍采用传统的方法,按照“基数加增长”的方法编制预算,造成个别部门拿资金找项目,高标准编制预算,预算执行与实际情况相脱节,与实际支出形成很大差异。
2.预算执行不规范
经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年度预算,就具有了法定的约束力,要求财政部门及各单位均衡、合理地执行。但实际的预算执行并不规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年初编制预算时,由于上级转移支付收入的不确定性和县级财力的有限性,编制预算时财力受到制约,只能先重点安排人员经费、机构运转以及民生支出,而建设性项目类资金实际需求财力不能确定,因此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必然造成年初预算规模小,实际追加过大预算编制与执行不一致的情形,预算执行不均衡性较大。二是上级政策性配套資金年初不能提前下达,在年中预算执行过程中才随相关专项资金文件一起告知地方,对地方的年初预算与实际执行造成一定差距。三是由于大部分上级专项资金在下半年下达,造成上半年预算执行进度缓慢,年底“突击花钱”现象较突出。四是财政年度实际可用财力直到年底决算前都无法准确预计,这给预算的执行带来很大的难度,形成预算执行不均衡。
3.预算执行监督检查不到位
由于预算执行监督检查不到位,预算执行不均衡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资金的调度,同时由于资金集中在短期内拨付使用,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不能得到有效监管和保障,有的单位为了用完预算指标,虚构经济业务,甚至用虚假发票套取财政资金,严重脱离了财政的监控。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措施
1.严肃预算编制过程,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
科学编制部门预算是预算执行的前提和基础,对预算管理起着重要作用。新《预算法》是科学编制预算的保障,预算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预算编制的目的。
(1)加大对《预算法》等法律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
新预算法是规范预算行为、推进预算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需要,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必然要求,从2015年1月1日起新预算法开始施行,它为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政府收支分类和预算公开提供了法律保障,对预算内容的完整性、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规范性、预算监督的严肃性和预算活动的公开性等问题作了明确而严格的规定。单位一定要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根据自身的经济业务活动特点,按照勤俭节约的原则,制定相应的支出控制措施,严格控制机关运行经费,规范单位支出行为。同时财政、审计部门应该加大审计稽查力度,对个别预算单位的隐瞒收入、套取财政资金等违法乱纪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为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创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2)推进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科学、精细地编制部门预算,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安排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如果在编制预算时将支出用途尽量明确到“类、款、项、目”的“目”级科目,就会大大减少资金的二次分配,预算执行也会更加规范。
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各单位应采用零基预算法,以预算年度的实际支出需求和财力为基础,认真审查各项支出项目的必要性和支出标准的合理性,这就同时要求财政部门及各单位必须做大量的工作,要对各单位的人员、车辆、公用设备、办公用房等基本情况全面深入的调查、核实,切实细化基本支出管理。同时根据各单位的职能、规模、不同部门工作量之间的差异等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各单位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保障各部门单位机构正常运转。科学、精细地编制部门预算能够促进各部门加强预算审核,有利于强化预算约束,进一步提高预算项目安排的合理性及科学性。
2.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执行管理
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对于强化预算约束力,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压缩财政结转结余资金规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加虽预算执行管理,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加强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
根据目前收入和预算管理体制,要逐步完善预算体系,规范资金分配管理。一是要从严控制预算追加范围和程序,在年初预算之外的追加支出,原则上应仅限于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因预备费不足需增加的预算支出,各部门提出的预算追加事项,应当有明确的项目立项依据、绩效目标、合理明确的预算金额,经财政部门严格审核,并结合部门年初预算安排、单位经费使用结余情况和年度财力情况,提出意见报政府批准。当编制调整方案,详细说明预算调整的理由、项目和数额。二是对于年初预算中已安排的各部门的工作经费和业务经费,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拨付,确保重点支出的实施。三是对于年初预算未能细化的项目,应将细化方案报领导审批后,再分配下达资金。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单位要严格执行批复的部门预算执行,坚决杜绝挤占挪用预算资金,如果在批复的预算总额内确需进行项目调剂的,须报经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同时按照均衡支出的要求,加快资金支出进度,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增强财政管理的透明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
(2)盘活存量资金,压缩结余结转
根据国务院、财政部和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要盘活存量资金,压缩结余结转,各单位应该建立和完善盘活存量资金的相关措施,清理各项预算资金,全面盘活各项财政存量资金,优化资源配置,统筹整合资金保障重点项目和重点支出的需要,提升财政支出的进度的质量。对各项专项资金进行全面清理,对零星分散、长期不用的资金进行整合,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各单位对连续两年未使用或未使用完的上级专项资金全部收回财政总预算,统筹安排用于其他项目,减少年度资金结转规模,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同时加强了制度约束,严格控制对外借款的增长,严格按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安排支出,不得将国库资金用于不符合预算支出范围的项目和无预算安排的项目。
3.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逐步实行预算信息公开
(1)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强化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逐步扩大绩效管理范围,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为进一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供依据。一是成立预算绩效管理组织体系,由財政、审计、监察具体执行、共同参与,紧密结合自身职能,积极推进绩效监督、绩效审计和绩效问责,建立规范有序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二是建立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机制。要求各单位在编制年度预算时,要明确所编制项目的预期绩效目标,并按计划组织实施项目,同时建立绩效跟踪机制,财政和用款单位定期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跟踪检查,努力促进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为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财政资源配置,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政策和科学安排预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推进预算信息公开
加大预算公开力度,有利于促进依法理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促进各部门厉行节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实行预算公开,能够增强政府理财工作的透明度,减少政府自由裁量权,有利于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各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除涉密内容外,细化政府、部门预决算公开内容,让公开“账目”更细更实,并不断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坚持依法理财,主动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各届的监督,避免暗箱操作,将预算资金分配的全过程真实向社会公开,包括资金分配的政策依据、标准和结果等,这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为了进一步做好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文件精神,逐步建立与当前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财政管理制度,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实现促进优化资源配置和社会公平。
参考文献:
[1]刘天学. 关于完善县级财政年度预算的几点思考 .预算管理与会计,2014(10).
[2]苏建宏, 付申才, 吴纯俊.云南省省级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探索 预算管理与会计,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