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纽带,比小圈子更有用

2015-07-06 00:38工小页
党员文摘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间人小圈子纽带

工小页

“连锁信”实验

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兰姆想要描绘一个连结人与社区的人际联系网,为此,他做了一次“连锁信”实验。

米尔格兰姆招募到一批志愿者,随机选择出300多名,请他们邮寄一个信函,目标是他指定的一位住在波士顿的股票经纪人。出人意料的是,有60多封信最终到达了这位股票经纪人手中,并且这些信函经过的中间人的数目平均只有5个。也就是说,陌生人之间建立联系的人数距离是6个人。

这便是著名的“六度分隔”理论,又称“六度空间理论”“小世界现象”或“小世界效应”。其实,这个概念的背后,还另有一个有趣的社会现象。

在这个实验中,志愿者和这位住在波士顿的股票经纪人并不相识,但信件辗转过程中的5个中间人却使他们产生了联系。志愿者和经纪人之间、志愿者和中间人之间、中间人和中间人之间虽然有联系,却并不是很熟悉的。每个人都在试图寻找可能认识股票经纪人的人,从而就会去和自己日常圈子之外的人交往,以求达到目的。这些人可能以前认识,平常却少有联系;也有可能是刚刚认识,交情尚浅。类似这样的关系,人们称之为“弱纽带”。

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拉诺维特于1973年发表文章《弱纽带的力量》,正式提出了弱纽带理论。他在文中指出:传统社会,每个人接触最频繁的是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同事……这是一种十分稳定然而传播范围有限的社会认知,是一种强纽带关系。与之相对应,还存在另外一类相对于前一种社会关系更为广泛,然而却是“肤浅”的社会认知。例如,一个被人无意间提到的人,或者打开收音机偶然听到的人……格兰诺维特把后者称为“弱纽带”。

弱纽带,强纽带

那么,如何来判定纽带的强弱呢?格兰诺维特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衡量:认识时间的长短、互动的频率、亲密性以及互惠性服务的内容。

较强的关系纽带往往需要花较长时间去培养。关系双方见面沟通越频繁,纽带的强度就越大。如果纽带双方仅仅是工作关系,沟通的内容也限于工作范围,那么纽带的强度较弱;反之,若纽带双方由工作产生友谊,沟通的内容逐渐涉及了私人生活,弱纽带就逐渐转化为了强纽带。纽带双方必然存在一定的互惠性行为,这种互惠如果偏重于“日清月结”,则说明纽带较弱,反之,如果互惠服务的内容超越了当前交易的层次而关注长远利益,那么,纽带的强度较大。

强纽带是与我们关系密切的一类联系,比如父母、家族,或特定的阶层和关系圈。每个人周围都必然有一个强纽带群体。父母和家族是因为不可取代的血缘关系而成为理所当然的强纽带,而另一部分则可能是因为专业化的生产,使得人们具有一定相似度,从而形成了一些强纽带群体,比如工人、农民、老师、警察以及由于某种共同爱好或目的成立的各种组织。由血缘、地缘、业缘等建立起来的强纽带群体,沟通交流较为频繁,逐步形成一个个“小圈子”。

强纽带提供了人们彼此相互信任的基础,有利于人们适应环境的变化,降低不确定性风险,有助于克服个人的孤独感,给予个人情感支持。

可研究却发现,与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关系最密切的社会关系,并不是强纽带,而常常是弱纽带。这是为什么呢?

弱纽带是桥梁

格拉诺维特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弱纽带虽然不如强纽带那样坚固,却有利于在更广的范围内传递信息,而且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

从微观的范围来看,弱纽带连接的是两个互相不熟悉的群体。一个人的弱纽带越多,他涉足的圈子就越多,差异性越大,视野更开阔,消息也更灵通。这是个人与外界建立联系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对一个人融入整个社会至为关键。比起只在“小圈子”的强纽带联系中活动,弱纽带可能会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自我提升的空间。

比如,很多人找到工作机会都是一次偶然地和弱纽带朋友之间的联络带来的。甲和乙同时出去,遇见丙,丙是甲的好朋友。乙接电话时无意间说到自己在找工作,是销售方面的。而丙是一家公司的职员,他和一家公司的人力部职员认识,知道他们正在招聘销售人员。那么丙就很可能把这个消息提供给乙,乙因此可能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所以,乙的工作就是通過中间人甲和丙,还有那个公司的人力部职员等这些弱纽带的联系,比较偶然地解决了。

由此看来,弱纽带的重要性在于,它比强纽带更有可能成为桥梁。弱纽带能够跨越不同的群体,形成更广泛的网络,这对社会进步极为有利。

互联网的出现,使弱纽带的作用更加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博、微信、网络空间等模式,为自己汇聚起大量志同道合的弱纽带。可能在这些弱纽带的两端,之前并没有交集,彼此未曾谋面,认识的时间也很短,并且“更新换代”异常迅速。尽管如此,在如此的弱纽带“海洋”里,我们仍旧可以开始全新的知识生产、共享和传播,共同参与形成知识创新,这是新思想和新信息的最大来源。

硅谷一名急性白血病患者通过电邮、Facebook、YouTube等新媒体,在网络上发布了寻找骨髓配型的信息,此后,共有2.5万人响应号召,在骨髓库注册。互联网把这个消息首先通过弱纽带传递给那些看到消息的人,这些人又通过自己的小圈子和弱纽带联系,一层层进行扩散传播。如此,穿越了更大的社会距离,看到信息的人的基数增大了,找到可以配对的骨髓的几率自然也就增大了,最终的结果是患者骨髓配型成功。

这正是社交媒体弱纽带强大效力的完美体现。互联网让弱纽带包围了你我他,并在创新技术的传播、跨学科协作等方面发挥了无与伦比的效力。

(摘自《大科技·百科新说》2014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中间人小圈子纽带
洁白的哈达是万物的纽带
夹在妻子和弟弟中间,怎样当好中间人?
小学班主任如何发挥纽带作用
灵动的词串,写话的纽带
党员干部要自觉远离“小圈子”
巧用字母当“纽带”
无线网络的中间人攻击研究
《天盛律令》对买卖借典“中间人”的规制
远离“小圈子”
“小圈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