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学数学

2015-07-06 14:08郭志强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18期
关键词:实践生活化情境

郭志强

【摘要】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它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力做到数学课程生活化,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在实践中體验,在应用中体验,将数学课程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情境;实践;应用;生活化

一、由一份尴尬的测试结果所想到的

2003~2005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做了一项调查,题目为:

所有的二年级学生都做这样一道题:小明的体重约20(克,千克);

所有的三年级学生都做这样一道题:课桌面积约50平方(厘米、分米、米)

所有的五年级学生都做这样一道题:昨天17:30乘火车去北京,途中经过15小时,问何时抵京?

全国大样本调查结果显示:第一题正确率是50.14%,第二题正确率是37.68% ,第三题正确率是25.52%. 这个令人尴尬的测试结果,令我们深思:我们的学生对身边如此常识性的问题竟然搞不清楚,我们的数学教育究竟失败在哪里?数学教育工作又该怎么去做呢?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进,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本文也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

二、贴近生活学数学

当前数学教育的缺点之一是脱离人们的生活实际,只把数学内容当作现成“产品”来分析,很少讲知识的来源与应用,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使学生感到数学太严肃、抽象、枯燥无味,很多学生只在课堂内、考试时感到数学有用,而走出课堂,几乎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 新课程强调,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远离生活就意味着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只有把数学贴近生活,才能让他们充满激情地生活,从而一天天长大.

1.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数学

教学情境对儿童而言具有较强的情感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在教学中,只有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增强他们参与探究活动的激情,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进而提高问题探究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中,我设计这样一道题:妈妈买回了一个大西瓜,平均切成10份,东东吃了其中的4份,东东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

讨论:

① 如果余下的平均分给爸爸、妈妈吃,每人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② 爸爸、妈妈、东东谁吃得多?为什么?

③ 如果你是东东:你觉得这样分合理吗?你会怎样分西瓜?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数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达成了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的目的,并从中渗透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活动促使儿童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思考,并在思考中掌握知识 ,在掌握知识中发展思维能力,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的探究过程.

2.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儿童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协同活动,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从而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 因此,设计合乎学生生活实际和具有儿童情趣的操作性实践活动,是一种更为重要的教学策略. 如:学习《元、角、分》时,可在课堂上创设“模拟购物”的情境,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全过程,把购物——付钱——找钱,通过系列活动变静态知识为动态生成,有了这些亲身体验,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上课时非常投入,学习起来特别轻松. 又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我让学生伸出大拇指,指出1平方厘米和自己的大拇指的指甲差不多大小;然后拿出一个粉笔盒,告诉学生1平方分米和粉笔盒正面的大小差不多. 1平方米这个面积概念有多大呢?我充分利用教室的地板做文章:教室地面上四块地板砖的大小正好是一平方米. 为了让学生实际体会1平方米的面积到底有多大,我让学生分组站进这1平方米的地面上,亲身感受1平方米的面积大小. 当学生一个一个都挤上去时,他们既高兴,又惊讶. 原来,1平方米的面积这么大,能挤进这样多的同学. 这样,在同学们既兴奋又惊奇的目光中,我们完成了对1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的认识.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通过生活与学习的互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三、让学生在应用中体验数学

《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中指出:“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和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要通过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能力,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设意识,让数学回归生活,并获得学有所用的积极情感体验.”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只重视数学知识的积累,而忽视数学的应用价值,这种认识的积累好比在个体与社会之间砌了一堵墙,知识的砖块垒得越高,个体与社会的割裂就越严重,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如:学习“圆的认识”之后,可组织学生“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这一生活问题做深入讨论,引导学生利用圆的特征,同一圆内半径相等,来解释这看似简单其实难以表达的问题. 又如:学习了“比例尺”知识后,可设置实践活动作业——绘制校园平面图,为了完成作业,他们就会动手去测绘校园各种建筑及运动场地的大小,还要根据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关系来选择来确定适当的比例尺. 在应用过程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养成带着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打开数学与生活之间的那扇窗,可以为学生营造好生动有趣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

猜你喜欢
实践生活化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