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细节,提高科学课堂交流的实效性

2015-07-06 10:19彭玉梅
新课程·小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苍蝇月球液体

彭玉梅

科学课堂中,不论是猜想假设环节还是实验探究环节,都离不开交流。讨论交流也是科学教师喜欢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有些时候,从表面上看学生交流得很热烈,课堂气氛很活跃,仔细观察会发现,大家都在各说各的,没有对所讨论的问题达成共识。有的看似在交流,实际上他们的交流更像是在聊天,没有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细节谈谈如何提高科学课堂交流的实效性。

一、合理分工,有序交流

首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基本做到各组实力相当。其次,要选语言组织能力强,有领导能力的学生当小组长。最后对组员进行分工,让每个人都有事干,这样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交流积极性。如,我讲《微小世界和我们》这一课时,先让学生从医药、食品工业、农林业、克隆技术、微电子技术等方面搜集一些人类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小组交流时由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有发言的,有记录的,有补充的,有总结的,有汇报的。这样精细分工给不爱说话的学生创造机会,也可以防止个别学生偷懒。教师还可以通过看记录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

二、选择好交流的问题

在听公开课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只要有问题,有些老师就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交流,事实上有些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不存在争议,没有必要进行交流。我们应该选择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其答案又有很多可能,而学生考虑不周全,这时采取小组交流。如,我在讲《电磁铁的磁力》这课时,让学生推测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先小组交流然后班级交流。通过交流,学生认为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线圈缠绕的圈数,电池数量,新旧电池、导线的材料、粗细,铁芯的大小、形状、粗细,线圈与铁芯的距离等等。这么多答案出乎我的意料,真是集体的智慧不可小觑啊!学生讨论交流只要组织好了,随时都可以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三、学会倾听,学会交流

如果说“说”是一门艺术,那么“听”就是一门学问。“善于听话,会听话”才能从对方语言里学到一些知识,懂得一些道理。学生要学会倾听教师讲话,教师也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声音。为了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要求学生倾听时面向发言者,这样会更关注别人的发言,更专注地倾听。对于那些不爱交流、不善交流的学生要多鼓励,让其通过自己的语言把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如,讲《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这节课时,在整堂课即将结束时,有个上课从不认真听讲的学生突然举手说:“苍蝇没有鼻子,它的味觉器官在脚上。苍蝇很馋,见到食物就想尝,它先用脚尝味道,再用嘴去吃。苍蝇脚上沾的食物会影响它的味觉,所以苍蝇会时常搓脚。”虽然这个学生的问题我还没来得及考证,但他突然主动来交流,让我非常吃惊,在他讲解时频频点头夸奖,并让全班同学给他热烈的掌声。自此,这个学生见到我时,会时不时地告诉我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我都不知道他从哪儿看来的。

四、正确引导,及时总结

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时刻参与其中,关注学生的状态,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必要时给予点拨和引导。如,在学习《日食和月食》这节课时,通过阅读资料学生已经能够推测出发生日食时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如何证明?学生可能会回答查资料、观测、模拟实验等。教师接着问:“用什么材料模拟?”小组讨论后有的组说高个子同学代表太阳,两小个子同学分别代表地球和月球;有的组说房顶的灯代表太阳,桌子代表月球,自己代表地球;有的组认为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乒乓球代表地球,小玻璃球代表月球……答案五花八门。这时候,教师要正确引导:“同学们觉得用哪些材料模拟最接近真实?”经过引导,学生发现太阳会发光,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最合适,按实际比例,乒乓球代替地球、小玻璃球代替月球最合适。总之,要通过相互交流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另外,在讨论交流后,对学生的观点要进行梳理,让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有一个合理的答案。如,我讲《液体的热胀冷缩》中,各组在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时,大家都认为酱油、醋、可乐、雪碧等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所有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时教师给予讲解,让学明白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不是所有液体。

总之,在科学课堂进行小组交流时,一定要关注每一个细节,每个细节都调控好了交流才有效。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苍蝇月球液体
到月球上“飙车”
液体小“桥”
月球上的另一个我
打自己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