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2015-07-06 22:23张艳玲
新课程·小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情境

张艳玲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要认真做好生活实际化的教学,正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所提及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周围的实际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景……”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主要让学生自觉地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也就是说,让学生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笔者从事小学教育多年,一直从事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其作用如下:

一、情景的再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源泉。而数学学习是抽象化的思维,单纯的理论知识可能少部分人会接受,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效率也就会提高得很慢。而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教师随时会把身边常见的事物引入到课堂中,学生应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体验到数学公式与定理的新奇与奥秘。会使课堂效率事半功倍,但要注意,对于小学生而言,能简单的尽量简单化,以免超出学生的思维范围,使得知识掌握得不理想。

二、生活化的教学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只是教师的主动教与学生的被动学。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则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例如,在教学“圆柱表面积”这一部分内容时,对于无盖现象,学生容易混淆,但是如果让学生动手实践,想象一下,生活中的水桶等物体就很容易解决此类问题,而且通过学习,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能独立思考,进而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创新能力。

既然“生活化”的教学,能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达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那么,我们又该怎样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呢?

1.让生活情境走入数学课堂

教学中,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生活情境,这样的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仿佛数学时刻就在我们身边。就如同我们的影子一样,比如,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部分内容时,对“一家三口人一起吃西瓜,谁吃得多,怎么分?”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平均分”的意义,由此,抽象的数学问题,因为创设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而变得富有趣味性,学生也就容易理解了。

2.不要拘泥于教材,要适当地选择适合学生的实际素材

我们所在的学校是农村小学,由于地理环境的局限,教材中的部分题型远离他们的生活实际。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把教材适当地改编成与他们实际生活相关联的且易于接受的内容。如,教学1立方米的体积究竟有多大,很抽象。可以让学生用实际米尺或木条搭建成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实际体会。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即是教育的中心。而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样,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刘谦,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情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