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焕
【摘 要】幼儿的学习过程是综合性的,对音乐的理解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形象。幼儿教学需要关注幼儿本身的天性和各项素质的发展,音乐教学不仅要融入生活,更要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自主创造性。重视幼儿音乐课程的设计,是提高幼儿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学;课程设计;有效性
一、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误区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环境的改变,教育也产生了变化,追求功利、忽略发展成为目前幼儿教育最严重的问题。当前,幼儿音乐教育还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
1.幼儿音乐教学过早的将音乐技能引入课堂,忽略了幼儿的认知特点,也忽略了幼儿对音乐理解力的培养
过早的进行音乐技能的教学,学生的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思维能力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并不利于幼儿各方面素质的提升。
2.音乐知识的理论性过强,过早的要求幼儿进行机械化记忆
音乐知识和学生对音乐的体会是分不开的,幼儿学习音乐与自身的求知并没有结合起来,也没有在心理感悟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幼儿的音乐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3.过于机械化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想要表达的欲望
幼儿正处于强烈的求知和表达阶段,机械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基本丧失了表达的机会,完全是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学习,“死记硬背”往往让幼儿从小就对音乐产生了厌恶。
4.忽略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功利性太强
“揠苗助长”的教学方式希望幼儿能够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但忽略了幼儿学习的特点,采用并不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方法,过大的知识量让幼儿一时间难以接受,从而影响了具体的学习效果。
二、确定幼儿音乐课程设计的目标
1.幼儿音乐课程设计目标的来源
幼儿音乐教学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学习者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和科学发展的需求。幼儿音乐的学习者有特殊性,音乐心理、音乐能力和思维发展都依赖于幼儿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幼儿在教学中是一个有个性有需求的教育主体,兴趣和差异是幼儿音乐课程目标的关键参考,课程目标都必须根据幼儿音乐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性进行制定,幼儿音乐课程目标更要根据科学规律进行把握,这样设计出来的课程才更适合幼儿音乐发展。
2.幼儿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确定
幼儿音乐课程根据不同的目标来源来搜集可能性目标整理成恰当的课程表达,这就是幼儿音乐课程的价值取向,增强反思创新探究,才能提高幼儿音乐课程的有效性。幼儿音乐价值取向主要有三种,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行为性目标主要是通过具体可操作的方式表达音乐课程,明确音乐教学活动对幼儿的影响。行为性目标更有助于指导幼儿音乐的学习内容,直接阐述了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期望的结果,也能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柯达伊按照幼儿认知规律打乱了传统音阶教学的顺序,以更容易被幼儿接受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就走为主,用两三个音阶的儿歌进行引入,并在此基础上联系五声音调和七声音调等旋律。在多个调性位置上的学习,不只局限于C大调的音高巩固,首调唱名法更快的让幼儿学会读谱识谱,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生成性目标是对行为性目标的不足,强调幼儿与音乐的交互,是对教学过程目标的追求。目标是教学活动中最终追求的,也是教学经验的合成。幼儿以直接学习经验为主,幼儿音乐教育更要通过具体而形象的方式直接感知音乐元素本身。比如在幼儿音乐理论教学中,引入符号教学法,一朵小花代表一个四分音符,完整的小花占有一拍,相对的半朵小花则代表一个八分音符,两个半朵的小花在一起才能占有一拍。形象化的符号比规范化的符号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幼儿也更容易形成直接经验对音乐知识进行掌握。
表现性目标是指在幼儿音乐教学中,不同的教学情景对应个性化体验和个性化表现。表现性目标在行为性目标的基础上,渴望幼儿更加大胆更加自主的探索,提倡开放性理解和表达。节奏调动幼儿的韵律感,听而有感,感而有所动,个性特点的发挥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嗓音造型可以通过呼吸灯进行训练,以so、mi入手或五声音阶进行儿童歌剧创作。还可以在教学中进行节奏朗诵,用最接近儿童音乐天分的形式启发学生。此外,动作造型通过拍手或跺脚等动作,将音乐节奏直接表达,无需借助复杂的抽象概念和逻辑理解,儿童只需要根据节奏做出自己的动作,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三、幼兒音乐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
幼儿音乐课程设计最关键的是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科学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能够更好的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
1.校内资源的开发
充分利用校内的多媒体教室和多功能教室,充分发挥校内音乐教学资源,合理利用校内音乐场所开展丰富的音乐教学互动,创新开展音乐会等音乐活动。在教室和走廊的墙壁上布置乐器和音乐家的贴图,让学生时刻都能够感受到音乐学习氛围。音乐课堂也要为学生提供更为自由的空间,提供更多学生易于掌握的乐器,比如鼓、沙锤等,让幼儿尽情的享受音乐的表达,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积极听取学生的想法,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音乐资源的使用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选择有特点,符合幼儿性格特点的音乐作品,引导幼儿得到音乐方面的培养。比如奥尔夫音乐教材的作品,都是针对幼儿特点选择的内容,考虑到有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
2.校外资源的开发
本土音乐和民间音乐是宝贵的音乐资源,一方面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有一定的文化蕴含,更有利于幼儿的成长。课程设计中要融入更多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介绍更多拥有中国特色的乐器,比如琵琶、古琴等。挖掘民间音乐或民族音乐,提高音乐对幼儿的感染力,首先实现对人的教育,在实现对知识的教育。
3.网络资源的开发
随着网络资源共享程度越来越高,可用的音乐资源使用也更加更变。从网上下载符合幼儿学习的儿歌和MV等资源,课程设计可参考的内容非常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也更便于教学经验的交流。将网络资源整合到幼儿音乐课程设计中,极大的丰富了幼儿音乐教学的内容,增强了课程道德趣味性。
总而言之,要提高幼儿音乐教学的有效性,除了要重视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进行合理的教学资源开发,课程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音乐课程设计是“跑道”,教师要让幼儿在“跑道”上更好的体验音乐,最终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明确化课程设计目标,优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够有效的帮助教师提高幼儿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幸军.幼儿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李轶君.7岁前,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9
[3]王懿颖.学前音乐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