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娥媚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创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联系教学实际,创设学生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勤思考、会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和思维规律,问题的呈现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和思维规律,问题的呈现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而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
一、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基础,是学生树立信心学习的前提,激发他们产生学习的需求和兴趣,使学生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1.提高教学艺术,增强教师的亲和力
孔子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人格和形象最容易让学生亲近、感染、和敬佩,親近了就会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因此,作为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让学生有一种敬佩感,教师除了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流程外;还应注意教态的自然亲切、语言的精练与幽默、板书的简明工整等;同时还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中有趣的内容很多,通过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习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温度计表示的气温,操场里篮球场的形状和面积的计算等等都是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讲五年级的“立方体的展开” 一节时,我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然后小组讨论能展成多少个不同的平面,并用竞赛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这样,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精妙的教学艺术
巧妙安排课堂提问的“序”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处在不断变化中。在实际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安排顺序也极大地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率。恰当的顺序有如台阶,学生可以拾级而上,探幽历险而不知不觉,课堂教学的进程也会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
1.积极训练学生提问的胆识,养成提问的习惯
学生天生好奇,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兴趣和许多问题,数学也不例外。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致力于创设一种和谐的问题环境,使学生有提问的胆识和勇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自信心的形成特点,打破学生自卑心理和疑问状态,激发“我能行,我提的问题真棒”等学习自信心的意识。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对教材灵活应用,使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促使下,激发问题兴趣,从而养成提问的习惯;在数学教学时要抓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鼓励学生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增强学生质疑意识,从而形成提问习惯。
2.“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 “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三、创设学生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勤思考、会思考的能力
1.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反过来,为生活、生产服务
故在复习时,应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践,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是课改的“重头戏”。多注意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如银行商标图案、测量电视塔的高度、投寄平信应付的邮费、买商品如何省钱,绿化和规划等环保问题、设计中的材料节约问题、节水问题、旅游、利息、生活现象问题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时,要求学生学会从背景材料中提炼数学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用数学思考问题的习惯。
2.在课堂上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学习,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引导得当
教师要遵循因势诱导的原则,适时提出问题,并且创设的问题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①问题要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跨度适当,不能太难,当然也不能太简单。②所设问题要遵循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思维的一般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③所设问题要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并且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启发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联系教学实际,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勤思考、会思考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