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活动的组織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反对传统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我遵循小学生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科的感情,授予能理解接受的自学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而且形成了学习的正迁移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自主合作课堂教模式的实质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都要充分发挥。其中教师主导作用是关键。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则学生主体地位必然凸现出来,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不好,主体地位就得不到充分地体现。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绝对不能忽视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不是取消教师责任。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导”不是“讲”,学生的任务是“学”不是“听”是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要转变观念,放下架子,变一言堂为多言堂。要为了学生,多鼓励学生。同时,建立鼓励学生的评价机制,在个体评价中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个体出现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个体最大限度的实现其自身价值。特别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尤其是同暂时落后学生的沟通,尊重学生,赋予学生发言勇气。
二、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托兰斯曾认为:创造地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因为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这就是说学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他们有不怕失败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交流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因此,教师要彻底改变教学观念,把自己当作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学生在平等的位置上交流意见;要营造一种活泼、积极、主动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心,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悦,让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以使学生肯于思考,乐于参与,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在这种氛围下,少数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性格大胆、外向学生的带动下,也敢于交流,逐渐产生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首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传统的教学理念使不少教师把课堂当作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不知不觉中垄断了学生的学习主权。而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本应该具有自己支配学习时间的权利。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保证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课堂自学时间,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安静地自读自悟的机会,真正落实从学习过程走向知识的体验,达到自得的效果。
其次,要确保全体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应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对“学困生”还要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多给他们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如教师巡视时,优先关照“学困生”;小组议论,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优先考虑其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四、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坚持不懈。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关系到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程度。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要持之以恒,把习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善于自主学习。把自主学习流程向学生展示,要求学生完成的环节有检查、有评价。对学生完成的环节要加强科学方法引导。具体方法如下:课前自主尝试,即在新授新课前专门设计安排预习环节,由教师为学生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是学习的向导,是思维的起点,有了目标,学生就能直奔课文重点,自主寻求答案。学生参与课堂目标的制定,围绕目标自学,自己解决问题,不但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意识。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一整套的基本的预习方法:①读——有感情朗读,正确流利。②画——画出生字,标出疑句。③读——再读课文,自读自悟,思索疑点。④做——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其中读书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可以默读、大声读、表演读等都可以,体现了读书方法的自主。这种自习方法我延用至今,比较有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要有正确的认识,也要有好的方法。虽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道路很漫长,但作为坚守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要坚持不懈,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