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会展场馆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5-07-05 19:22魏莉莉
2015年31期
关键词:集聚杭州影响因素

魏莉莉

摘 要:会展业现在已经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地区为了从中获得其巨大的溢出效应,都将会展业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本文以杭州会展场馆为研究对象,以国内发达地区会展业的发展为鉴,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杭州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视角,提炼出影响会展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将其运用杭州。对比杭州会展的发展进行深度剖析,分析其空间集聚特征和影响因素。

关键词:杭州;会展场馆;集聚;影响因素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1背景

展览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产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我国各级政府对展览业也越来越重视。“展览业”于2006年在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中被纳入到“五年规划”之中,将其列入“规范发展商务服务业”一节,提出“合理规划场馆布局,发展展览业”;2011年《国家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展览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展览业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将日益凸显,因此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认识发展展览产业的重要性。这些意见对展览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现在许多城市都打出了“会展兴市”的口号,展馆建设如火如茶,展会、比赛、节事活动纷至沓来。会展所带来的教育、培训、论坛项目一步步发展起来,杭州会展业也是处于迅猛发展阶段。但是在我国大量的重复建设、无序竞争制约了会展业的良性发展的前提下,杭州的会展场馆在审时度势的时候如何能够明晰自己会展业发展的区位要求,明确自身现状及如何加强杭州与区域间的合作。

1.2会展业的相关研究

对会展的经济进行相关的研究,可以得出相关的结论,会展业的发展必须要依靠一些比如场馆和城市基础设施等的物质来作为自己的基础,而其通过相应的信息流、人流和物流可以带动相应城市的发展。在《中国展览年鉴》和一些专用期刊上可以看到相应的会展业的产业动态,而在内容层次上还是比较浅,需要深入研究。而我国国内的专业期刊也是比较少的,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完善和提升。对会展业与其他产业关系来说,会展业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了实现会展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以此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加积极的引导。目前对会展业的研究比较少,尤其是区位选择和区域发展更少。但是随着国际和國内会展业的发展,我国的会展业也在走向专业化、国际化和规范化的过程。现在会展对城市、地区甚至是国家的经济的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会展业空间及产业的发展应如何与相关产业对接等将成为以后研究的重心。

1.3杭州会展的相关研究

杭州与周边的上海、宁波等城市形成了一个圈层结构是刘春济、朱春森(2003)得出的。孙裕增(2003)得出浙江的会展业一共出现了三个结构分别为大型综合、区域性会展和特色经济的其他区域会展包括专业化的博览会等;并提出未来杭州的发展应该重点放在资源整合和品牌方面。丁萍萍(2003)得出,杭州作为东部沿海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将成为会展的中心城市联动上海的会展进行发展。但是对杭州经济具体的影响涉及的很少,因此本文主要用分析杭州会展场馆的集聚特征和影响因素。

二、杭州会展场馆的集聚现状及影响分析

2.1杭州会展场馆的集聚现状

从会展数量和面积来看,杭州市共有场馆数量16个,场馆面积379 585m2。从会展效益来看,杭州的“西博会”、“农博会”名扬海外,与群众建立了亲密的联系。杭州虽然在在展馆建设、展会数量大力发展的同时加强自身的品牌建设,其经营理念和管理概念都在发生变化。而在会展业发展的同时,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在全国形成的是北京、上海、广州为首的会展场馆的发展,杭州虽然经济比较发达,但是对会展场馆的利用相对还是比较弱的。但是杭州作为综合性区域发展的中心城市,其历史悠久,发展潜力巨大。将杭州的会展业的发展与传统制造业的发展集聚特征进行对比,展览产业由于市场规模限制、政府盲目发展展览产业等原因造成展览区域集聚度低,而传统制造业由于马太效应,相关企业会继续向集聚度高的地区集聚。展览产业进入门槛高,与政府关系紧密,属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企业集聚度高,传统制造业进入门槛低,属于完全竞争市场,企业集聚度低。可以发现传统产业集聚的评价模型在服务业尤其是展览产业集聚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失效,服务业中企业集聚程度往往高于区域集聚程度。展览产业依赖展览场馆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产业紧密性高,而传统制造业产业较独立,紧密性差。展览业集聚区内的结构化往往不明显,而传统的制造业水平越高,结构越优化。

杭州作为旅游城市,一直是以西湖等秀丽风景名闻天下,从古至今一直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赞。而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及时经济的中心也是浙江的政治中心,同时周边的贸易需求对杭州也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同时距离1929西博会的召开有将近100年,这激发了杭州会展业的发展,为其焕发新的活力。杭州会展业在长三角的发展也是起到奠定作用。杭州是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的会展城市中心。

2.2杭州会展场馆的影响因素分析

1、城市等级高且经济基础好。

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其城市等级是很高的,经济实习相对来说是很强的。会展业的发展在国内最先进的城市是上海、北京和广州,其次就是杭州。杭州有很大的消费市场,消费规模很大。而且杭州市是科教和高新技术的一个集聚地区,同时是一些产业偏好的集聚地。比如丝绸泽中精巧型,茶叶、伞、扇子等这些特色型,这些都是具有杭州的特色。如果举办相应的会展,对杭州宣传及会展的成功都是奠定作用。在2003年西博会的时候杭州就取得很好的经济推动作用。比如汽车展吸取的观众是1.97万,成交达到11.4亿;人居展吸引观众为36.9万,成交达到14.21亿;工艺美术展吸引观众为17.5万,成交达到2.65亿。同时其他展览业也带动了相应的人群和经济效益。因此杭州需要利用其优势,发展好会展业。

2、基础的配套服务设施要好。

杭州是旅游热门的名城,与旅游业配套的餐饮、宾馆等行业协同发展,现在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经济实力,现在已经具有竞争力。根据相关的统计,杭州在2002年就有星级宾馆167家,相应的客房23641间。这都为大型会展的开展提供了基本的住宿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杭州的会展业现在已经建立了相应的展览会场的租赁、业务咨询、工程、物业管理等完善的服务体系和专业的管理团队。

3、会展业具有悠久的历史。

杭州的西博会是在1929举办,这是我国首次博览会。而杭州利用西博会作为会展发展的一个平台,作为一个形象代言。而从2000起,西博会每年都会拉动杭州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杭州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据统计2000和2001年分别带动了0.42%和0.67%杭州的发展。从2002在取消政府补贴的政策下,西博会仍然是完满举办,单门票就有1675万的收入。杭州经济发达并且在政府的支持和资金充足的前提下,杭州有能力进行投资,用与会展的建设。杭州的国际会议展览面积在周边地区是做大的,其投资金额达5亿元。会展是一个高回报的产业,但是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正如西博会开始主要是依靠政府补贴一样。而政府的支持和补贴也保证了杭州会展业快速的发展。

4、交通和区位优势明显。

杭州最好的品牌是“西湖”,并且西湖具有很好的口碑,同时借助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的同时,杭州也需要利用其优势,快速发展。而对于沪杭磁悬浮的开通,对杭州的发展也是具有很好的推动最庸,利用世博会和短距离对上海及周边进行辐射。并借此契机提升杭州会展业的知名度。

现在杭州的会展的宣传仍是不够的,知名度还不够高,尤其是在国际上的。而对国际知名度是现在杭州发展的目标和中心。虽然2006年的世界休闲博览会是在杭州举办的,这对杭州会展在世界的知名度的提升有推动作用,有利于其进一步踏入到国际会展的城市。与此同时,周边的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对杭州具有联动作用。杭州的会展场馆在发展的选择和战略上相对清晰,很多以前有国营操作的逐渐变民营,这样有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可以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这是杭州会展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同时在发展的同时,杭州利用自身的优势,渐渐地形成了以自己为核心的发展权和浙商的商品经济,尤其是对民营经济发达的其他地区具有借鉴作用。

杭州的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加之临近机场,并且有很多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距离上海有很近,经济的联动性很强。同时杭州的接待能力好,加之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和政府的支持。所以无论是从政策上还是资金上,都可以得到保障且沪杭磁悬浮的开通,也给杭州会展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活力。

杭州应该利用自己及周边城市会展业的辐射作用,对各城市进行分析和学习,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建立适合自己的会展中心。通过对国际知名会展和国际会议的学习,举办相应的贸易展览等,争取快速成为地区甚至国际致命的会展城市。

杭州看中会展业的发展,是因为这个产业的辐射作用很大。并且可以通过会展业的发展扩大内外贸易及相关的产业。比如旅游业。保险业、广告业等都将因为会展的发展而成倍增长。杭州可以利用会展业的发展,对杭州及附近地区的一、二、三产业进行联合带动,实现更好的发展。

会展业作为新型的产业,杭州对会展的发展应该注重舆论导向和自己的形象。有效的利用媒体,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在周边区域的知名度和自身的实力。同时可以通过舆论等的正面报道和宣传来增加消费者对杭州会展的信心和稳定。同时通过信息等的交流及艺术的宣传,可以提高杭州市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加强彼此的信任和沟通。会展本身对普通话的推广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通过不同区域人们的交流,可以增加非杭州人对杭州的归属感和依赖感,对杭州走向国际具有重要的作用。总结一下推动杭州会展场馆发展的力量主要是一下四个方面:会展城市、会展场馆的经营者、会展策划公司和会展商和观众。

浙江省政府很看重杭州会展场馆的发展,并希望会展业可以带动杭州经济的发展和相关产业的转型,对会展资源(会展项目、政策、场馆等)给予了很多支持。同时也希望会展的举办可以带来相应的收益。而会展城市、会展场馆的经营者、会展策划公司和会展商和观众之间的相互博弈共同推动了会展业的发展。

小结:会展业对杭州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2010年世博会在杭州的召开也为杭州的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有利于杭州会展相应格局的变革。通过研究会展业的“影响圈层”,可以看出杭州、处于第一层级。但是杭州的会展业在市场中仍然面临竞争激烈的现状,同时本身很多资源闲置,部分场馆定位不明,没有形成品牌。因此杭州会展业想要发展需要利用游离的品牌优势和优势产业充分发挥竞争作用。雖然杭州对周边比如温州和义务等进行了正外部性的辐射,但是仍有很长的一段路才能走向专业化和国际化。

三、结论与对策

3.1结论

(1)杭州会展企业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在集聚的过程当中集聚和扩散协同作用,可以看到当会展业向新区扩散的时候,老区的集聚反而加强。并且杭州会展场馆由原来的单中心变为多中心的集聚。这符合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理论。

(2)影响会展场馆的因素比较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分别为服务设施、外部性、人力资源、政府行为和商务环境。

对大型场馆的分析可以知道,交通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其对人才流动尤其是高技术人才的劳动具有推动作用。政府的政策支持譬如地价等影响很大,很多会展会综合考虑自身的经济水平、市场的开放度计容量等因素,因此会展大多数是优先在大城市集聚。当然会展企业也会考察别的因素,不同的因素对不同的企业影响都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地区,同一类型的企业,因为微观层面微小的差异都会造成企业的内部分布不同。

(3)会展企业一般是在大型的会展场馆优先集聚,形成以大型场馆为中心的辐射作用,与此同时带动了场馆附近的餐饮业、房产等的发展。同时交通也会因此得到显著地改善。当集聚规模扩大,集聚半径增大的时候,会展企业有可能就在周边发展,此时就会选择交通和商业环境都很好的CBD作为自己的区位。因而形成了两种集聚类型分别为CBD依托和展馆依托。这也表明了随着交通技术等的发展,人们交流的距离变短,反而有利于企业分散。

3.2对策

(1)结合旅游业发展会展业

杭州作为旅游城市,可以依靠其旅游业的优势,带动会展产业的发展。实现旅游业与会展场馆的搭建,相互促进,相互协作。杭州的旅游业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可以在游客观光游览的同时带领其参加本地的会展项目,这样可以带动杭州会展经济的发展。

(2)利用杭州文化古韻

杭州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通过对杭州传统文化的挖掘带动经济的发展。杭州的“南博会”是最具影响力的,西湖景区的游客数量也是庞大的,杭州完全可以利用龙井村的文化对茶叶文化进行传播,同时杭州也有一些帝王文华,通过对这些文化的展览,开展文化研究会议可以提升杭州会展的规模,相应的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且能够增加杭州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知名度。

(3)增加对高端科学技术类会议和高新技术会议的开展

杭州的会展多是对普通人民群众开展的,对高端科学技术类会议和高新技术会议的开展很少。虽然杭州也有高新技术会议,并且作为省会城市的杭州,其对政治会议和技术会议的引导不够,仍然处于浅层次的金融会议,覆盖范围比较窄。所以杭州需要对其进行扩大规模吸引其他城市的目光,建立一个良好的口碑。会展业需要政府高度关注,深度挖掘,持续的发展。

(4)注重培育和引进协同发展。

杭州应充分发挥西博会、休博会良好的品牌和口碑效应。打好西湖这个牌。同时政府应该积极引进鼓励和激励机制,培育具有自己特色的杭州会展业。同时去学习境外好的品牌,适时进行引进。在引进的过程中尽量和自己的文化和产业进行相应的融合。(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项目信息:浙江财经大学2014年度校级课题项目“杭州会展场馆空间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1] 杨松.北京会展场馆运营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3(1):28-31

[2] 李娜.长三角区域会展场馆合作模式研究[J].江苏商论,2008(9):72-73.

[3] Oppermann M.Convention destination images:analysis of association meeting planners perception[J].Tourism Management,1996,17(3):175 - 182.

[4] 何天祥.我国国际展会贸易观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08,09:45-49.

[5] 方忠权.广州会展企业空间集聚特征与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3,04:464-476.

[6] 杨松.北京会展场馆运营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3(1):28-31.

[7] Ying L G.Measuring the spillover effects:Some Chineseevidence[J].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2000,79(1):75-89.

[8] 付桦 长江三角洲会展业空间格局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集聚杭州影响因素
杭州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驱动因素与模式研究
杭州
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程度的度量与分析
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昆明市写字楼市场集聚效应及影响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