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有树
摘 要:本文从新常态内涵解析入手,在此基础上对小微企业进行客观的鉴定,结合我国实际对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境进行科学的探究,同时分析在新常态下我国小微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从面临机遇中,进一步探究在经济新常态下小微企业发展策略,为小微企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新常态;小微企业;困境;机遇;策略
一、新常态内涵解析
继美国的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低迷期,整个世界经济发展乏力,对经济发展的前景普遍缺乏信心。面对经济复苏缓慢、信心不足这种窘境,一些美国经济学家首先提出了世界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理念。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者,过去一段时间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发展,面对如此复杂的经济发展困境,2014年5月国家主席、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概念。他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然后习近平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及经济新常态的理念,根据习近平的讲话精神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笔者认为经济新常态应该有以下新的内涵:
1.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条件的变迁。
新常态的提出是针对于对于过去的经济发展环境而言即旧常态,过去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制造业成本优势等条件在当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特别是环境条件的日趋严峻,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科学规划,调整过去经济发展的思路,发挥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产品或者服务的附加值,联系到我国的实际,必须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继续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中西部开发力度,为中西部的崛起创造条件等方面入手,这些为中國经济新常态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开拓了新视野,指明了新方向。
2.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的理性回归。
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历史就是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过高的发展速度必然带来高能耗、环境条件恶化、社会不和谐等一系列问题,理性的经济增长速度是要与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生态恢复的基本水平以及人的自身发展状况相匹配、相适应的。为此,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分析,保持符合经济规律的经济增长速度,实现内涵型经济发展战略比单纯追求经济量的增长和扩张更加重要。为此国家领导人结合我国过去二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实际,理性得出目前我国经济正常的增长率应该为是7%~9%,这个经济发展速度应该符合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是可以实现稳定、持续的增长率水平。这种新常态不仅可以使人们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享受经济增长成果的体验,还可以提供一定的空间和活力来推动创新,使国家未来的经济增长更有活力、更可持续,给全国人民带来更多的福利。
3.新常态下挖掘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新常态经济发展必须打破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使得过去在经济领域里面包含着的许多泡沫成分解析出来,从而要实现实实在在的增长。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动力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通过创新来驱动发展。单纯靠投资、出口、简单的消费很难使经济保持活力增长,这些因素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变得不可靠,为此在新常态下必须回归到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使经济发展保持充足的动力。其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经济发展驱动依据市场规律来进行。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或多或少主导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导致政府行为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得越位或者缺位,经济发展扭曲,只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才能遏制政府的GDP冲动,进而焕发经济发展市场新动力。其三,通过法制完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激发经济主体发展新动力。过去由于法制不健全,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分配体制不公平,导致经济主体收入占比过低,由此产生收入分配不公,这些严重影响经济主体发展积极的积极性,在新常态下,通过完善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真正体现市场经济的高效率,从市场自身效率来体现分配公平,激发经济主体发展积极的新活力。
4.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理念的变革。
旧常态经济发展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出现的经济问题,不能靠单纯的刺激经济正常来拉动经济的正常发展,为此,要高度尊重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对新常态的理解要有时代特色,把握时代内涵。在经济新常态下,必须变革经济发展理念,改革经济制度来满足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像旧常态经济发展那样片面追求GDP数量增长的发展理念,必须对经济发展理念有根本性的变革,重视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注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二、小微企业鉴定和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1.小微企业鉴定
小微企业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存在着不同的核定标准,顾名思义,小微企业就是规模比较小的企业,无论从生产规模、企业人数、生产产值或者生产占有率来分析,小微企业占的比重都非常小。在实际经济中对小微企业的鉴定就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而根据最新政府文件的划定,则是2014年中国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主要包括: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下同),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2008年至今我国小微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11年国家正式提出小型、微型企业划型标准,并将个体工商户也纳入小微企业范畴。迅猛发展的基本原因是这一时期国家从财政税收、技术研发、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对小微企业的发展给予支持和政策扶持。
2.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1)小微企业数量增加迅速
根据统计年鉴显示2013年年底我国共有小微企业1169.87万户,加上4436.29万户个体工商户,则为5606.16万户。到2014年2月,我国私营企业1274.79万户,注册资本总量达到40.51万亿,个体户4480.18万户,注册资本2.49万亿。小微企业的发展速度是可喜的。
(2)小微企业产业分布概况
根据《(2010.6—2012.6)中国私营经济年鉴》中《第十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有关数据整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小微企业总共约有4601.25万户,在三次产业结构分布情况分别为1.81%、11.73%、86.45%。从数据可以得出:小微企业在第三产业分布中比较多,第一产业中分布比较少,所以在产业结构中产业分布严重不均衡。再进一步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基本态势:第一,小微企业分布严重不均,目前集中分布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所占份额很小;第二,小微企业分布较为集中的行业是制造业、批发零售、、商业服务、住宿餐饮等服务制造行业,高新技术、金融业以及相关国有垄断行业几乎没有。
(3)小微企业区域分布概况
根据《(2010.6—2012.6)中国私营经济年鉴》中《第十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有关数据整理分析,到2011年底,小微企业发展总体上依然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在经济发达的东中部地区分布相对较低,占比达到80.74%,而在经济发展欠发达的西部相对比较少,占比只有19.26%。但发展趋势来看,伴随着西部开发的进程,西部地区小微企业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从公布的数据来看,小微企业在地区之间分布不均衡依然存在,而且在城乡之间也是不平衡的;从发展趋势来看,大致可以预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小微企业相关政策制度的进一步推进与落实,小微企业的发展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现象虽然短时间内难以消除但是从产业发展理论来看将会逐步趋于分布平衡。
(4)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概况
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方面,在我国约87%的企业的经营资金来源是自筹资金,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的少之又少,各企业主普遍感到成本高与融资难是企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国家统计局组织的对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调查表明,超过60%的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小微企业要进一步发展与提升自己,在资金方面面临着严峻的困境,如何解决这个困境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给予共同关注,特别是政府要结合实际拿出可行的措施与政策,从基本上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动力。
三、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1.产业层次低
在我国小微企业尽管发展很快,但总体规模偏小,基本上属于家庭作坊或者家族企业,这些企业无论是从实现的销售收入或从其占企业的比重来看都还处于较低水平,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空间狭小,生产粗放,工艺简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生产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基本上处于层次低的产业,过分依赖于资源,深加工型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缺乏,导致在市场上缺乏话语权,加之对未来发展缺乏清晰的战略思考和战略定位,形成小微在低层次产业发展循环的怪圈。
2.融资渠道不畅导致融资成本过高
各种数据表明,目前小微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依然是自有资金或者是直接民间借贷,大约只有15%左右的企业能获得金融机构贷款,大多数小微企业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融资渠道不畅严重影响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企业的转型升级。融资难普遍表现为金融机构认为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过大,不愿意为小微企业服务,即使有些金融企业愿意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些金融机构要对小微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核,从申请、评估到落实放贷有相当长的程序和路程,而且贷款门槛高,附加条件多,众多因素导致融资成本过高。
3.招工难而且员工稳定性差
随着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小微企业用工需求不断增加,加之近几年人力成本的迅速提高和外出打工人数的锐减,小微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明显竞争优势,导致小微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招工难现象,对于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技术岗位更是难上加难。另一个小微企业面临突出的问题就是员工稳定性问题。人员流动频繁,好不容易招进来,花钱进行了培训,干不了多长时间就走了,人员流动变数很大。同时由于生活成本的提高,员工对工资福利上涨过快,假如不能正常满足员工的要求就会影响员工的稳定。
4.小微企业的社会认同程度比较差
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一般来说业主综合素质偏低,创业者对企业的规划缺乏战略眼光,不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加之企业对产品的技术开发投资不足,最终导致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下降,在产品投放市场是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消费者在使用时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最终必然会导致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另外,消费者在使用商品过程中,提供的售后服务不到位,一旦产品出现问题,基本要求难以得到满足,最终的结果消费者不认同,产品质量丧失了市场竞争力,最终退出市场。可见,不能获得市场的认同,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5.政府对小微企业政策支持与服务体系不完善
小微企業是弱势群体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的发展与完善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与支持。虽然我国政府目前政府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但往往政策力度不大,政策内容过于片面,范围局限,不成体系,针对性不强。如上所述,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目前呈现出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与结构发展不合理等问题,这些与国家政策引导机制不完善有紧密的关系。再者政府在税收优惠、产业结构调整和融资支撑等方面政策落实不到位,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来支持小微企业的战略发展。
四、经济新常态下小微企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
1.趋于成熟的经济环境,为小微企业有迅速崛起创造了条件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过程,基本上门类比较齐全,经济主体能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及时调整战略思路融合到社会发展中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加之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的经济政策,从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金融支持、组织培训、咨询服务以及建立孵化基地等方面来支持促进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政府相应职能部门和机构协会联合出击,为小微企业打开一条绿色的发展通道,给小微企业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同时各地的小微企业呈现出地域聚集的发展态势,逐渐形成了不同的产业集群,这些小微企业集群能结合区域优势,发挥地方特色,互相弥补,提高了企业的生存能力,促进小微企业更快发展,进而扩大了小微企业及区域的竞争优势,为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崛起创造了有利条件。
2.在经济新常态下小微企业未来发展空间逐步拓宽
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经济主体创业意识的增强、政府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的加大、市场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等利好因素的涌现,小微企业将迎来自身发展的最佳期间,小微企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已经成为可能,使小微企业经营所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发展的空间将逐步拓宽。比如小微企业已经涉及到设计类、投资类、物联网等服务行业以及其他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中,这为优化小微企业的结构、拓宽小微企业发展路径、营造小微企业经营文化氛围大小了夯实的基础,进一步拉伸了小微企业的产业链,同时也为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3.新常态下有利因素叠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会。
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工业化快速发展、新的消费市场的涌现、劳动者的素质进一步提升、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等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新技术革命,将会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新的机会。
五、新常态下小微企业发展策略探究
1.小微企业结合自身和新常态特点必须重构具有本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在旧经济常态下,大部分小微企业缺乏竞争意识,产品的生产依靠低成本、简单模仿,没有自己产品的技术优势和特色。在原有的生产条件变化以后,小微企业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明显就没有竞争优势,尤其在制造产业显得特别明显,为此小微企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或是通过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或者通过有自身特色的服务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新常态下承担好新产业、新产品的发展责任,不断培育自身的核心競争力并且得到市场的认可,在竞争中凸显小微企业的优势。
2.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小微企业也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经营模式
在目前经济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靠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带动。在进入新的经济常态后,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按照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理论,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位置会让位给第三产业,尤其是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新型服务业,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因此,经济常态将是中国服务业大发展的时期,小微企业必须抓住这一机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去适应这个大趋势,优化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经营模式,拓展企业的利润空间,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3.新常态下小微企业敢于参与竞争,拓宽小微企业发展空间
在经济新常态下小微企业要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对市场进行细分,结合自己的定位发展自己的特色产品。对中国小微企业而言,只有积极参与竞争,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我,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通过打开国内外市场来求得自己的发展空间。
4.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特点,积极推进信息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深度融合
新常态下互联网商业模式将成为主流,所以小微企业要在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前提条件就是强化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在企业的普遍运用,可以大大加快企业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的进程,大大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将信息化建设与小微企业发展战略进行深度融合,有利于企业建立以客户为中心,开放组织边界,建立“去中心化”的创新型组织。同时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为企业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提供基础性资料,这些将成为小微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模式。
5.政府主导构建综合扶持体系,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因素
小微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相对处于弱势,要促进其发展,政府在经济新常态下必须主导进行外部建设,营造一个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综合扶持体系,克服其外部因素对小微企业的不利影响。这个综合扶持体系至少包含“支持与服务体系”、“金融支持与服务体系”以及“政府支持与服务体系”三个综合体系。三个体系的逐步建设有利于小微企业的成长与创新,使小微企业在产生、发展、创新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处置,营造小微企业共同发展的信息平台,为小微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基础。政府制定政策时要一体化,形成一套体系,并不断完善。同时政府可以采取系统梳理已出台的小微企业相关政策,吸纳各个地方创新性的举措和借鉴国外好的经验,从而来完善目前的政策体系,从政策面引导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刘国钧分院)
参考文献:
[1] 刘晶晶.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2
[2] 姚树莲.我国小微企业困境成因和对策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6):14.
[3] 徐骏飞.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西南金融,2012(7):5.
[4]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4-7-30
[5] 曾伟,中小企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