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意字原始性的证据初探

2015-07-05 16:33王丛慧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原始性字形

王丛慧

摘 要:早期表意字在汉字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文字也保留了一定的原始性。即使在汉字有了成熟的文字体系时,一些表意字仍然有原始文字的残留。早期表意字曾经经历过把文字跟图画混在一起使用的原始文字阶段的证据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字形会随着语言环境而改变”;“甲骨文的合文现象造成文字的排列顺序与正常语序不同”;“表意字的局限性”。

关键词:表意字 原始性 字形 合文

早期表意字在汉字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文字也保留了一定的原始性。即使在汉字有了成熟的文字体系时,一些表意字仍然有原始文字的残留。裘锡圭先生认为:“汉字基本上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很可能也就在夏商之际。当然,完整的文字体系基本形成以后,原始文字是不会马上绝迹的。在一段时间里,原始文字和完整的文字体系可能会在不同的地域或不同的用途上同时并存。这跟比较进步的原始文字,甚至完整的文字体系产生以后,原始的记号还在继续应用,是一样的道理。”[1]早期表意字曾经经历过把文字跟图画混在一起使用的原始文字阶段的证据主要有三个。下面分别论之。

一、字形会随着语言环境而改变

首先,早期表意字的字形会随着语言环境而改变。正如裘锡圭先生所说:“在已发现的时代较早的古文字——商代后期的甲骨文里,可以看到接近图画的表意手法的一些残余痕迹。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某些表意字往往随言环境而改变字形。”①裘先生又举了甲骨文里“登”、纳西文里“吼”等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其实,在甲骨文中,还有一些表意字有这样的特点。如:“八”字头和“魚”组成的字,表示八条“魚”;当表示八只“龟”的时候,“八”字头下面又换成了“龟”字;当表示八只“虎”的时候,“八”字头下面又会换成“虎”字;当表示八支“箭”的时候,“八”字头下面又会换成“矢”字。这个字是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字形也随之变化,最后有可能某个字成为了这个字的异体字。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字也消失了。裘锡圭先生在《汉字形成问题的初步探索》一文中,还举了一个“牢”字的例子。“牢”字在甲骨文中有“ ”“ ”等字形。“宀”下面有“牛” 时表示大牢,有“羊”时表示小牢。因为古人以牛为大牢,以羊为小牢。此外,还有些例子,是因为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所造的字形也不同。如:“鸟”字在甲骨文中有“ ”“ ”“ ”“ ”“ ”“ ”等23种不同的字形,很明显,这是对不同鸟类的绘形。“龟”字在《甲骨文编》中有“ ”“ ”“ ”“ ”等20种不同的字形。其中,“ ”“ ”“ ”为龟的侧面图,“ ”是龟的俯视图。比如“黍”字有“ ”“ ”“ ”“ ”等,“ ”“ ”是“黍”生长在河流边的描绘;“ ”是果实脱落,成熟“黍”的描绘;“ ”是对单株生长期“黍”的描画。再比如“宿”字有“ ”“ ”“ ”等15种不同的字形。“ ”“ ”表示人在室外的毡席上,“ ”表示人在室内毡席上休息。

上述举的这些字都可以看作一个字的共时或者历时的异体,这更表明了早期表意字的原始性。“文字的产生并非是一时的发明,其形成往往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一种语言对其词的记录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符号(字形),即使在文字产生初期只有一个符号(字形),文字发展的历时过程也会对这一符号(文字)进行修饰和改造。甲骨文字产生和发展的数百年的历史,就是甲骨文字不断产生、变化、衍生、消亡的历史。正是这几百年的文字的沉积和演进,才造就了数以千计的甲骨文异体字。”[2]47据学者统计,甲骨文共有异体字字头 1144 个,相应的也就是共有 1144 组甲骨文异体字,共有甲骨文异体字字形 3311 个。[2]7甲骨文中有这么多的异体字也可以反映出表意字的原始性。

二、甲骨文的合文造成文字的排列顺序与正常语序不同

所谓甲骨文的合文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写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好像一个字,实际上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也就说它们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3]如“二百”甲骨文中的合文作“ ”、“八月”甲骨文中的合文作“ ”。但甲骨文的合文却把一些必不可少的词给省略掉了,进而造成其记录语句的顺序和语言中的各个词的顺序相悖。裘锡圭先生曾举出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条卜辞锐:“甲申卜,御妇鼠妣以姚己批二 。”卜问用“二 ”作為牺牲祭祀妣己以祓妇鼠的炎殃是否可行。“ ”显然是“牝”、“牡二字的合文。对于“二 ”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二牝二牡”,一种是“二牛,一牝一牡”。无论是哪一种情祝,在这句话里都有必不可少的字没有写出来。也可能写卜辞的人是直接以“二 ”来代替“一牝一牡”的。那就跟文字与语言相对应的原则离得更远了。此外,不管怎样解释,在这句话里,“牝、“牡”这两个词都不是直接相连的,但是写卜辞的人却把它们合写成一个“ ”字。从这个角度来,“二 ”也是文字排列不合语序的一个例子。②

裘锡圭先生举的这个例子恰恰反映了甲骨文的合文造成文字的排列方式与语言中正常的词序不合的现象。甲骨文的合文有的时候除了两个字合在一起外,还有三个字合在一起的情况,如:“十二月”甲骨文的合文作“ ”。甲骨文的合文的出现无疑会造成词序的混乱,但这也正是早期文字不稳定的表现,这主要是由于一些甲骨文还没有完全摆脱原始文字的影响。所以说文字排列的顺序不与语言中正常的词序相合也是一些表意字仍有原始性的证据之一。而且甲骨文的合文现象对现在仍有一定的影响。如现在新兴的网络语言“不造”就是不知道的“合文”,只不过这是从音上的“合文”罢了。此外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不再详述。

三、表意字的局限性

由于表意字只靠象形来表达词义,所以表意字在表达词义方面就很有局限性。刘基先生在《汉字体态论》一书中指出:“表义,也就是字形的设计与其所记词或词素的意义相联系,可以算得上汉字的本质特征。而汉字异体字现象的发生缘由,追溯到根源,则正是汉字的这种本质特征。”③也就是说,造成异体字现象也许是因为本义的文字的本质特征。而甲骨文字是一种卜筮文字,是表形和表意的文字,其类型属于形意文字,甲骨文异体字大量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其表音能力不足,主要靠形体区别意义的表达方式。意音和记意表词方式的普遍存在,使得其在为记录语言而设计相应的字形时往往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一体出现的几率要比表音文字大得多。据学者统计,“音节文字和音素文字组成的表音文字系统一般只需十几个或至多几十个字母就可以构成,表音文字的字母个数是极其有限的,如使用范围比较广的拉丁字母也只有26个,字母数再多一点的如日文的假名也仅50个左右而已。有限的字母数从源头上限制了异体字产生。而表意文字和意音文字的构字元素要比表音文字多得多。以汉字为例,根据对已考释的 1000 多个甲骨文字的研究,我们知道甲骨文字的基本字素总数约为 211 个,字缀以百计,基本字缀也有 20 多个,准字素 22 个,如此众多的灵活多变的字素和字素组合创造大量的异体字也就不足为奇了。”[2-3]甲骨文中大量的异体字,表明早期汉字并不成熟,很多表意字仍然保留着原始文字的特征。

四、结语

表意字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文字的原始性仍然残存余迹。在甲骨文中,字形往往随着语言环境而改变,这表现了早期表意字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文字排列方式不合语言中的词序反映了早期表意字有时会把文字和图画混在一起表意,除此之外,由于表意字本身具有局限性,无法表音,不得已以形体来区别词义,从而造成了大量的异体字,而大量的异体字的出现恰恰表现了早期表意字不成熟性,往往受到原始文字的影响。

注释

①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8.

② 裘锡圭.汉字形成问题的初步探索[J].中国语文,1978(3)

③ 刘志基,汉字体态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145.

参考文献

[1] 裘锡圭.汉字形成问题的初步探索[J].中国语文,1978(3).

[2] 马正腾.甲骨文异体字研究[D].广州大学,2010.

[3] 曹锦炎.甲骨文合文研究[J].古汉语研究,1999:19.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甲骨文编[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64:31.

[5] 刘钊,洪飏,张新俊.新甲骨文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6] 裘锡圭.裘锡圭学术文集[C]//刘钊.语言文字与古文献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25-40.

[7] 暴慧芳.汉语古文字合文研究[D].西南大学,2009:12-16.

[8] 杨光.汉字起源新探[J].齐齐哈尔社会科学,1992(6):38-41.

[9] 卢丁.汉字起源及其早期发展[J].四川大学学报,1991(3):74-80.

[10]侯占虎.汉字的原始图像义与所写词义辨证[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5(3):112-114.

猜你喜欢
原始性字形
异体字字形类似偏旁的互用类型综合字图构建
“”字形体结构的意蕴及其影响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传播与建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影像到场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视频侦查物证检验技术探讨
略论信仰与无知的层次
添一笔变个字
加强电子文件的管理确保电子档案的原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