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贤仪
【摘要】做作业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重要环节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协调发展。同时,作业成效如何是反馈数学教学的重要标尺,也是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依据。作业的设计也应是多样的,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真正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数学学习环境。
【关键词】数学 作业设计 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11-02
新课程改革针对数学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与此同时,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也应是多样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真正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数学学习环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多样性做了如下尝试:
一、以“趣”激趣,设计富有童趣的作业
设计作业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设计新颖有趣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具备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做作业的积极性才会提高,才能高质量的完成作业。
例如,五年级学生学完了整除内容后,我布置的作业是:“猜电话号码,联系老师。”把自家的电话号码编成一个竞猜题。
案例1:★猜电话号码,联系老师。
( ) 8的最大因数。 ( ) 3的最小的倍数。
( ) 是质数又是5的倍数。 ( ) 最小的合数。
( ) 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 ( ) 6的最小倍数。
( ) 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数。 ( )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
学生根据条件,猜出“83541692”这个号码,学生就觉得十分有趣。第二天我将这份作业推广,要求学生把自家的电话号码编成一个竞猜题让同学猜。学生都能主动地把课内知识应用起来,非常乐意去完成。 “玩中学,学中玩。”游戏性数学作业,在我任教班级中已成为学生自主家庭作业。
二、以“用”促学,设计现实性作业
“生活即教育”,生活有多宽,数学就有多广。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不应把数学作业的内容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为了数学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作业设计时,让学生跳出了机械繁琐的作业圈,充分地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提升数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案例2:一个家庭(5人)外出旅游,中国国旅的收费标准是:如果买3张全票,则其余人按半价优惠;春秋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家庭旅游算团体票,按原价的80%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均为每人3000元。
1.如果你家(5人)去,你准备选择哪家旅行社呢?
2.看到这些信息后,你对其他家庭去旅游有什么建议呢?
这样现实性的作业,能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并从中发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和创新的成就感。
三、以“思”促能,设计合作、探究性作业
新课程倡导学生合作、探究,获取信息,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应设计以探索与合作为主的作业,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鼓励学生与人交流,进行有效合作,在做作业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這样完成作业印象深,效果好。比如,学生学习了用比例解决问题后,设计了这样一道。
案例3:A、B两地相距200千米。一辆货车,从A地开往B地,前3小时行了全程的2/5,照这样的速度,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4人一组合作、探究后,学生呈现了以下7种解法:
解法一:200÷(200×2/5 ÷3)或1÷(2/5 ÷3)
从倍数关系考虑可得解法二: 3×(1÷2/5 )
用列方程的办法得解法三:设行完全程需要X小时。
200:X=200×2/5 :3
从时间÷路程=单位路程所需的时间,可得解法四: 3÷2/5
如果把全程看作5个单位则可获得下列解法:解法五:(3÷2)×5
解法六: 3×(5÷2)
解法七: 2/3=5/x
通过合作、探究,小组成员多角度、多渠道、多式样的尝试,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探求出不同的解题途径,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培养了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以“动” 促能,设计实践性作业
当前,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学生长于计算、善于推理,但疏于操作。经常看见学生画平面图形的高时,拿着直尺、三角板移来摆去,不知所措。原因在于学生对动手操作缺乏深刻认识和应有训练,数学应用意识、实践意识簿弱。动手实践符合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特点的。因此,应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
总之,数学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3)》
[2]《面对新课程,作业怎么做》王培峰.《中国教育教育报》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