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2015-07-04 14:04包小丽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质疑氛围问题

包小丽

【摘 要】我国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北京出版社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最新研究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调查结果显示:在上课遇到问题当场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占13.8%,初中生占5.7%,高中生占2.9%。因此有人说,孩子们刚入学像个问号,毕业时成了句号。上述现象很值得我们反思:学生思维的“根”在小学,小学里如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便丧失了提问的意识,丧失了好奇心,也就谈不上去创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质疑;氛围;问题

一、下面就谈谈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方法

1.精心创设质疑的情境——让学生“愿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和培养,不仅依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更依赖于问题情境的设置。所以,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用的是从生活中去寻找有用的素材。生活中的问题千变万化,而且对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更容易激起学生内心的不平衡和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看条件提问题”时,在第一个班级教学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停车场有15辆汽车,先开走10辆,再开走5辆, ?”让学生根据条件提问题。学生提出的不是“还剩多少辆”,就是“还有多少辆”,思路根本打不开。经过反思,在第二个班级教学时我改变了一下情境,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妈妈买了15个橘子,分给哥哥10个,分给妹妹5个, ?”孩子们马上就举起了小手,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在他们嘴中跃然而出:“老师,哥哥分到的橘子是妹妹的几倍?”、“哥哥的橘子比妹妹多几个?”“分给哥哥后还剩多少个?”……还有一个孩子竟然说:“老师,這样分不公平,应该妈妈、哥哥、妹妹三个人平分,平均每人多少个?”由此可见,情境的改变,由学生所不熟悉的情境变为他们所熟悉的情境,教学效果的差别是多么的明显。

2.努力营造质疑的氛围——让学生“能问”

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对质疑至少有二怕:一怕提的问题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受到老师的批评;二怕提的问题不成问题或提的问题无价值受到老师或同学的嘲笑。所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一定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

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人的感情有迁移功能,特别是小学生更为明显,学生如果喜欢老师也就特别喜欢你所教的学科,上课时就会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习积极性就高,因此,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使学生有质疑的心理基础,即:敢于提问。

其次,要给予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流弊仍是一个“牵”字。我们往往看到,在某些公开课上,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老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应付,基本上没有质疑问题的机会。即便有了质疑问难的机会,且学生提出了较有价值的问题,但可能会打乱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在必要的环节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去提出问题。

再次,要允许学生“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这节课时,先出示两个图形(单位:厘米):

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同学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同学把其中一个图形割补了以后再比较,还有的同学用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全部摆上去进行测量。可以说学生的方法都走了弯路。我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想方法,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你的方法是不是什么情况都适用?”一个学生提出:“要想知道教室门前两个花坛的面积大小用这些方法就太麻烦了,有没有更方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我马上表扬他:“你真会动脑筋,其实这种更方便的方法就藏在这些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里,我们一起来摆一摆。”经过操作,多数同学都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教学可能比直接教给学生面积计算公式多花了一些时间,但是我们收获的可能也更多。在这种融融的教学氛围中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让学生敢说、敢问。

3.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会问”

古人说:“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这句话从侧面记述了教师向学生传授方法的重要性。有的课上,学生质疑十分热烈,但水平停留在“这个题目我不懂”,“那个方法我不会”这样浅显的问题上。这就说明学生质疑的宽度、深度以及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应切实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会问”。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质疑:

(1)是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找问题,就是要在实现从旧知识新知识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2)是新旧知识的不同点上找问题,就是找出新旧知识的矛盾之处发现和提出问题;

(3)是在后继知识学习的起点处提问题。

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会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在新旧知识的矛盾之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二、培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

问题一:离题万里。值得注意的是当学生学会了如何质疑问难时,一节课中学生会提出相当多的问题,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贴近教学内容,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一方面鼓励学生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有较高质量的问题,而另一方面也注意结合本节课内容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感到确实有疑可质。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质疑能力相对以前有较大提高,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他们来说,每堂课都有新的挑战,他们常常会为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而自豪,从而学习的积极性倍增。

问题二:两极分化。由于学生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课堂上很可能会出现学优生“一言堂”的现象;更有可能出现小组成员为了争小组荣誉而拒绝和排除学困生参与的现象。这时,教师就要站在活动协调者的角度去耐心引导和教育;对学优生,要教育他们在合作时应更多地帮助学困生,并与其形成协调关系;对学困生,教师应多关心和鼓励,让他们建立起“我能行”的积极期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应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并加以表扬,使其能扬长避短,从而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毫不胆怯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我们应把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看成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试着培养学生多疑的心态,让学生头脑中多几个问号。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联店,1999)

[2]浙江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通识培训.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2002

猜你喜欢
质疑氛围问题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浅探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