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种急功近利的错误倾向,它的产生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将带来很大的危害。它产生的原因较复杂,需要教育界人士在幼儿教育中践行素质教育理念,遵循幼儿教育规律,正确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关键词】小学化;危害;幼儿教育;遵循
幼儿园应该实施什么样的教育,我国的幼儿教育方针明确规定:“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而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这说明教育首先是促进身体的发展,而不是超前的识字训练。国家有关的教育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识字教育起点是小学,幼儿园只是为小学识字教育做准备,这种准备是:一是心理上的,要让孩子树立对符号的兴趣,关注书写符号,逐步具有符号意识;二是技能上的,即“前阅读,前书写”技能,就是让孩子习惯书本上文字的横排分行规则,学会利用图画解义,了解握笔手势和书写姿势等。
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而我们身边的儿童,在幼儿园里却不能像大自然中的蝴蝶一样,无拘无束,自由成长,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则是指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但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有的家长甚至要求幼儿园教孩子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要求老师给孩子留家庭作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带来很大的危害:下面就来谈谈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带来的危害。
第一,幼儿教育小学化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幼儿如果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过早过多的学习还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的产生,那将会严重影响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
第二,幼儿教育小学化不利于幼儿心理成长;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化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要求来要求幼儿学习,让幼儿读、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脱了,没有一定的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幼儿过早的背上沉重的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了创伤,则难以形成积极、自信、开朗、乐观等的健全人格,严重危害了幼儿心里健康。
第三,幼儿教育小学化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幼儿阶段进行的小学化教育模式,是以智育为主,以“教学”代替“保教”,以“知识的积累,行为的规矩”代替了幼儿身心的协调发展,这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轻视了幼儿必要的,基本的游戏活动;科学研究证实儿童的认识发展是有阶段的,不同的年龄表现不同的心理特点,认识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建构过程,每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发展,又为下一个阶段打下基础,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区别很大,上课时间的长短,室內外活动的要求,休息和运动的时间都有差别,人为的逾越某个阶段,等于叫一个适合挑十斤担子的儿童挑二十斤担子,表面上比同龄儿童强,实际上伤害了膝关节和骨骼。相当于造大楼大基础时,把用于打基础的砖头抽掉几块砌到墙上,表面上看是比别人切得快,但大楼高了,就发现有问题了,再要弥补已经回天乏力了。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可能“再来一次”特定阶段缺失的东西,很难“后补”。
第四,幼儿教育小学化与小学教育相脱节,对小学教育造成负面影响;在幼儿阶段如果学过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上小学时,有些是重复教育,这就要容易因为“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课,不认真学习,反而会使部分幼儿养成死记硬背,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等不好的学习态度,再者,幼儿园学过的知识到小学再学一遍,这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第五,幼儿教育小学化与社会要求相脱节,不符合新世纪用人的需要;幼儿教育虽与培育人才相距较远,但却是人才培育链条中最基础的一环,将在幼儿未来的成长中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幼儿教育必须与社会对人的需求紧密结合,按照社会用人需要培育幼儿,让幼儿在经过初等、中等、高等阶段的教育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学前教育“小学化”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因为长时间的“灌输”学习,智力没有得到全面开发而受到压抑,头脑僵化,反应不灵活,没有开拓性和创新精神,难以承担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
因此,幼儿教育是不能小学化的,必须遵循儿童成长规律,为儿童未来打好基础,打好基础是重中之重的工程,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偷工减料,否则,欲速则不达。
参考文献:
[1]陈维国.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及克服
[2]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
作者简介:
张云娣(1989年4月~),籍贯:贵州,职称: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