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摘 要】学生的发展,归根归根结底是学习到创造能力,而创造力的发展的基础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去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活性和创造性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品质;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智力核心,其创新思维的塑造与培养,必须建立在充分开发学生的禀赋与潜力的基础上。在数学课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地对有关内容或习题进行演变、扩展,使学生对其产生新鲜感,诱发解题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力,要使学生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在知识形成,巩固和运用中有目的,有计划、形式多样的思维训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索。
一、通过变形提高学生兴趣,培养思维的广度
主要引导学生多方面的观察和分析,从不同角度思考和研究问题。教学中应一题多解,注重变式训练,对众多解法进行比较,分析解法的优劣,以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二、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有关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的教学是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则、性质、公式等基础知识,都是建立在概念的基础上的,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有关的概念[寓于他们日常生活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之中,通过实际操作去掌握。
三、对照类比,培养思维的分辨能力
数学学科中一些概念、公式法则在内容或形式上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容易混淆。在教学中利用对照比较的方法分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提高思维的分辨能力。如用对比法对学生讲明“消去”和“约去”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叫法。又如用对比法对学生讲清“旋转”和“翻转”,就能使学生从根本上弄清“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再如“直线、射线、线段”这节内容中,讲完后引导学生回忆,教师补充,使学生对这节内容一目了然。
四、拓展课本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富于联想、猜测,能自我完善,对问题能够由表及里。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思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如讲完完全平方公式(a±b)2后,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对于(a±b)2的推广,然后提问:多项式的平方应怎样计算?通过列3,(a+b+c)2,总结规律,大家兴趣盎然,积极讨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总结出:多项式的平方等于各项平方的和加上每两项乘积的2倍,即(a+b+c)2=a2+b2+c2+2ab+2ac+2bc。我们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数线段?引导学生总结一些三种方法:
(1)自左向右逐条数,但这样有时会重复,数乱。
(2)标数解法,如图5,在图中每相邻两点间标上自然数1、2、3、4。,再把这些自然数相加,就是线段的总条数,即1+2+3+4=10(条)(3)将(2)中的结果概括总结成=线段总条数(n为端点数),上例为=10(条),由此可以看出第三种方法最为简捷。
五、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也是对时代教育的要求。因此,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学习。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根据教材不同,让学生看书,找出重、难点,拟订提纲,标出不明白的地方,尝试解答等方法进行预习。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学会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课堂上也要注重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1)对课题进行提问。
(2)对课题中不理解的词句进行提问。
(3)对解题中不明白的地方提问。
(4)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时可提问。
这样,学生就能从这些地方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六、概括提炼为口诀,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教学中的有些内容,学生容易混淆,计算时容易出错。因此,我们把它提炼成口诀,就容易记忆,可以验证计算的正确性。如学生计算(a±b)2时时常写成a2±b2。但我们若把公式变成口诀,即“首平方,尾平方,首尾2倍中间放”,这样在讲授时就不容易出错了。再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学生容易出错,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成口诀—“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有了这样的口诀,不但能很快的求出解集,而且可以加以验证。
七、尝试开放性应用题的解答,开发智力
开放必应用题的解答,往往答案是多个的,学生在尝试解答后都觉得很有趣,让学生觉得有趣之余,教师应该乘机而入,提出如何编造开放性应用题的话题,讓学生也尝尝编一道多个答案的开放性应用题,考考自己,也考考别人,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由然而生。
总之,数学是一门严密而又灵活的学科。结合学科特点,最能培养学生思维定势,发散思维。教师像手中有一根千丈游丝,一头系着学生,要通过启发、诱导、提问,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争辩,长期如此,则能有效地培养他们思维多变性、创造性和灵活性,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