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连改变补充

2015-07-04 01:24张志强
双语学习·下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改变文言文教学初高中

张志强

【摘 要】当前,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倡导下,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而文言文教学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学生在初高中学习过程中,教学方面存在脱节的现象,导致高中文言文教学难以实现大面积的丰收。本文作者经过思考,结合当前教学现状,提出了勾连、改变、补充三条策略。本文对于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一定的启发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脱节原因;勾连;改变;补充

在高一任教过的语文老师通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上文言课文时,老师提出一些文言现象让学生判断,学生往往判断错误,或不知如何判断;在翻译文言句子时,大多学生只能翻译大概的意思,落实到具体的字词句时就语焉不详了。问学生是什么原因,他们回答说初中老师只要求他们翻译大意即可,对字词准确翻译要求不高,更不要说介绍文言现象了。高一老师往往感叹不知该怎样教,学生又说文言文太难学了,花了很多时间,可考试得分很低,花的时间不值得。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我认为在于初高中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文言的要求不同所致。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也出于对考试成绩的追求,初中语文老师只要求学生理解文章大意,而不强调对字词、句法等知识的学习与掌握;高中老师则更注重对“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的学习,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在高中阶段,文言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与文化的国度,语文学科肩负着向学生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的重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同时文言阅读题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较高,福建卷是15分,全国卷上升至19分,而考生在该题上的得分一直不高。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怕学、厌学情绪很浓,老师用了不少招数可就是见效不大。它也就成了老师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既然文言教学在高中阶段如此重要,那么怎样解决初高中文言教学的脱节问题呢?下面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一些体会和方法。

一、勾连过去,以熟带生

初中课本选择的文言课文多数篇幅较短,故事性比较强,有利于学生的诵读。如《孙权劝学》,一共只有152个字,人物关系简单,情节富有变化,学生都能背下来。所以,高一学生对初中文言课文是较为熟悉的。如果高一老师在教学中能够及时主动勾连学生学过的、比较熟悉的初中文本,对他们头脑中原先较为模糊的字词解释给以明确化,就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新课文时有一种熟悉感、亲切感,消除他们学习高中文言文的惧怕心理,加强文言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发现陌生地方的熟悉风景。

如,人教版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在词语方面,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中的“之”字,与初中《爱莲说》中“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是一样的,都是“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再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微”字,与初中《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中“微”字用法一致,都是“(如果)没有”的意思。句式方面,如“何厌之有”,与初中《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句式一致。在文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能主动地与初中已学知识相勾连,让学生有熟悉感,就能较好地唤醒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积累,巩固知识,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二、改变习惯,注重积累。

《初中课程标准(实验)》中对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更多的只限于记诵,而不必掌握词法、句法等知识,所以初中老师更强调文言课文的背诵,包括背课文的翻译,学生也就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这就造成学生只记大意而不记其他的文言学习习惯。高一阶段老师要注意改变学生的这一习惯,有意识地增加对字词、句法等文言知识的传授,并要求学生及时地把相关词语的意思注在课本上。在布置作业时老师应该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文言现象及时进行归纳与整理。文言现象主要可分为实词、虚词、句式等类别。实词包括通假字、一字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四类;虚词参照高考要求重点掌握十八个;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被动句。在翻译语句上要求做到“信”“达”,即忠于原文,语言通顺,尤其是在翻译时不随意地添加或省略字词,做到字字落实,字字对应。如人教版必修一《荆轲刺秦王》一文,较为突出的文言现象是古今异义的词,可结合课后练习题三要求学生对文中的此类现象作一个归纳整理;对文中重点句子划出让同学当堂翻译,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句中的定语后置、名词活用作动词、“以”字的用法等都是要准确翻译出来的。

三、补充语法课,弄懂原委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未编排语法和修辞的专项训练内容,只以“附录”的形式列了常见语法和修辞知识。这部分内容初中老师只作一般性介绍,或干脆视而不见,不提及它。而在高中文言学习中如不懂得基本的语法知识,学生就只能是一知半解,或雾里看花了。

古今句式的不同、词类的活用,都是立足于现代汉语语法,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古人的语句。如,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形容词一般是不能带宾语的,但在古汉语中就存在这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说此处的名词、形容词暂时地充当了动词的角色,具有了动词的词性,即它们活用成了动词。《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越国以鄙远”句中“鄙”字本义是名词“边邑”,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所以“鄙”字应活用作动词,“把……当作边邑”;“远”字作宾语,现代汉语中是名词或代词作宾语,那么“远”字也要活用,此处可解释为名词“远方的国家”。

再如,现代汉语中,句子主干成分的顺序一般是主、谓、宾,但在古汉语中就会出现宾语在谓语之前的现象,我们就称之为倒装句。“大王来何操?”(人教版必修一《鸿门宴》)此句用现代汉语的表述应是“大王来操何?”,即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为什么此处要倒装呢?专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在古汉语中大凡否定句、疑问句中代词充当宾语时,此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我们就称之为宾语前置。如果能像这样弄清知识的原委,那么学生学起来也就会轻松得多,明白得多了。所以在高一阶段有必要适时地引领学生学习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当然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方法还有很多,如从初中角度来说,初中语文老师也应有前瞻性,在教学文言文时适当地引入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理念,为学生的高中学习奠基等方面都大有可为。限于篇幅,不再赘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3]徐平平.試论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版).2010(05).

猜你喜欢
改变文言文教学初高中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奥迪品牌峰会见证“改变”发生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