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2015-07-04 01:24:56王迎波
双语学习·下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青少年

【摘 要】随着当前时期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文化的影响增大,对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造成了一定影响。十八大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新时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举措。结合目前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立德树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价值根据和价值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容和实践要求,它融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为一体,确立了立德树人的价值根据和价值标准,明确了新的历史时期“德”的科学内涵。[1]

二、在青少年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一)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树立国家价值目标

当前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腾飞与教育的落后形成了很大的反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随着社会的变革、思想的进步和理论的创新在不断的革新中。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价值目标的概括,青少年学生出生在我国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建设的新中国,享受着祖国改革开放30年的建设成果,却经受着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问题对理想信念的考验: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环境问题等等,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广大青少年学生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国家价值目标,才能为共产主义事业前赴后继,为党和人民的幸福奋发向上。

(二)青少年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

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指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是未来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且直接关系中华民族未来的素质"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更是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2]

今天中国的青年,明天将是世界的青年,他们的未来不仅是中国的未来,更是世界的未来。当前是一个科技就是生产力,科技改变社会,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作为正接受着良好教育的上亿青少年学生,俨然已经成为了影响现代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他们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极富激情和胆量,在现代社会,掌握先进的文化知识和技能,他们的价值取向直接反映着当前我国社会的价值取向,但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思潮却极易影响这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缺乏认同感的年轻人。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价值取向的凝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因此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引导和规范青少年学生不偏离“主流”价值取向的重要保障,是党和国家统一人才思想的基础。

(三)青少年是社会形象的维护者,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公民价值准则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将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支持发展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推动人类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我国参与国际交流的青少年人数也在逐年攀升,他们成为了中国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和贸易的重要力量,走到了代表我国社会形象的今天,逐渐扮演着代表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角色。

但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性,在教育资源上的缺乏导致素质教育的滞后,造成我国的青少年学生在人文素质的平均水平上与发达国家青少年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某一阶段,某一时期,某一事件会极大的损害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社会主义公民个人行为选择价值准则的高度提炼,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有的人文素养,而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公民价值准则正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目标,也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

三、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导向不明确,理想信念教育缺失,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战略性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也水涨船高,各类型的教育平台层出不穷,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随之而来的则是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青少年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工作不再好找。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的导向性在一定程度上偏向了以就业为目的,而国家和社会舆论也在不断的强调就业的重要性忽略了教育应该“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富有创造力和怀揣激情梦想的青少年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只为找一份好的,赚钱多的工作,而并非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理想信念的缺失已经成为现阶段青少年教育问题的重中之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意识形态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既是中央的工作部署,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职责所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導大学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核,在青少年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更具战略意义。

(二)教育模式不创新,素质教育推进缓慢,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科学性

199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作为面向 21 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探索;1999 年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成立了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2004年教育部在“2003 ~ 2007 年教育振兴计划”中明确提出“实施‘新时期素质教育工程”。这都为高等学校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4]

但同时,基于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导向以及社会、家庭对青少年长久以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上教育模式改革和创新不够,素质教育推进缓慢,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绝大多数在形式上仍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没有以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为基本前提,也并非根据他们的成长规律来科学的安排教育内容、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更没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这是现阶段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缺乏科学性的主要原因。

(三)教育方法不够合理,行知分离,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目前我国各阶段的教育中都设置了相当课时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或者思想品德课,这些课程的设置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的主要阵地和平台,但无论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和师资队伍的现状来看,都对青少年学生接受、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影响。

1.“填鸭式”的教育方式。

我国各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基本上均是理论性的阐述,强迫式的记忆,目的更多是为了满足应试教育的基本要求,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上不仅没有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且是青少年学生所不愿意接受的。

2.教育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

无论初级阶段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必须将社会实践与青少年的亲身实践相结合,才是完整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但目前各阶段的教育过程中,这两部分内容是脱节的,从而让思想政治教育课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教育阵地沦为学生心中的“酱油课”,在影响了教育效果的同时,让课程本身也被青少年学生“拉黑”。

3.教育主体能动性缺失。

在教育体系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因为升学、就业的种种压力,高等教育逐渐向职业教育倾斜,教育更具社会性;因为经济社会的种种矛盾,更世俗更功利的价值取向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都抱着“60分万岁”的学习态度,“60分”也可看做是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的基础得分,这远远没有达到党和国家对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无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青少年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

四、立德树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立德树人是新时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举措

日新月异的知识结构,流行多变的国际思潮,都是新时期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熟悉网络语言,信息消化快速,学习能力出众是当前青少年学生的共同特点。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让学生去铭记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冲击力,才符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教育原则,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青少年学生的内心。立德树人的提出不仅符合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发展规律,更强调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从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特点的角度切入,深入开展“树人”工作,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立德树人的提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道德约束

“立德树人”先立德后树人。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最终目标。立德是对当前各阶段、各阶层一切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的最基本要求,所要立的“德”,指的是道德品质和能力,以及人的人文素养、法律素养等,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而无论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还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都说明了唯有“立德”才能为师,才能为范,因此师德建设是教育之本,是强国之土。当前我国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着一些诸如浙江衢州姜庆海杀生、驻马店市女教师为还赌债杀害女学生等无良教师残害青少年学生的恶性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都不断地在給我国教育敲响警钟。在这种环境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明确了新时期对教师的道德要求,也将进一步推进教师的行为道德规范的建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道德保障。

(三)立德树人的实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让全社会都对国家的这一重要举措拍手叫好,但同时也希望国家和政府能从教育根本出发,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发挥立德树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1.立德树人的实施推进教师制度改革。

随着全社会对教育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教师的选拔、培训和过程考核也会提出更高的标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不仅在不断的检验着现阶段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而且也会更广泛的征求全社会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进一步改革和改善目前制度上不合理的内容,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办让人民放心的教育,也为更好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支持。

2.立德树人的实施推进育人制度改革。

因为我国的社会现状决定了教育水平仍然比较低的现实情况,造成了我国在教育和育人方面仍然趋向于重智轻德,而应试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致各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缺失。但自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以来,我们也看到了诸如北京市中高考改革实行社会化考试、提高语文总分这样有勇气的改革方案,这些制度的改革虽然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成效体现,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在践行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观念革新上的具体表现。

五、结语

当前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确存在部分缺失,因此我们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挥立德树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采取积极措施来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N],北京日报,2014-01-13(2).

[2]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1-19(1).

[3]李义丰.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战略意义[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23):5-8.

[4]陈媛媛.黄安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与重建[J],教学研究,2008(3):119-122.

个人简介:

王迎波,1982年出生,男,汉族,陕西西安人,讲师,学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13:51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56:25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40:02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中国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14: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