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2015-07-04 22:14王金杰
双语学习·下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英语学习教学改革

【摘 要】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英语教学单纯追求语言水平和测试成绩,而忽略了在英语的学习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这种缺乏思考、判断、分析能力所造成的现象,被称为“思辨缺席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是我国教育的首要任务,解决思辩和创新能力缺失的问题已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从教学理念的转变,课程设置的改革,教学方法的变化,测试方式的改变等方面着手,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辩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和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英语学习;思辨缺席;教学改革

一、引言

早在2009年,我国就强调要“把培养造就创新科技人才作为建设新型国家的的战略举措”;进入二十一世纪,培养创新型人才已在教育界达成共识,被视为我国教育的首要任务。然而几年的教育实践发现,缺乏创新人才仍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尤其外语专业的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事实上,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写文章需要阐述观点时,在辩论中需要辩解道理时,往往出现思想空白,观点匮乏,这种没有分析、判断、推理和辨析能力所形成的现象,被称为“思辨缺席症”。黄源深教授在他的文章中(“思辨缺席”,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强调,“思辨的缺席直接影响人的创造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人的素质”,并指出思辨缺席给教育带来的严重后果。然而,近十多年过去了,他文中所提到的问题仍是我们教育的软肋。

二、外语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英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为目标,致力于训练外语基本技能,教学上更是集中精力提高英语水平,加上各种英语测试成为衡量英语水平的硬性指标,结果就是这样的英语教学很少顾及培养全面人才所具备的素质,尤其是缺乏独立思考,辨析真伪和创新意识的能力。按照传统思路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在英语语言的掌握和运用上还算成功,但这种纯粹的英语人才往往知识面狭窄,文化素质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少有新的观点和见地,因此,我们外语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还是存在众多问题。

首先,思辩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缺失最直观的表现是英语学生的毕业论文的撰写。毕业论文不但呈现出学生的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且也能了解他们的思维逻辑性以及分析推理、论述概括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在提倡了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多年后,许多学生在论文写作中恰好暴露这方面的问题。论文的题目总是老生常谈,毫无创意,可见思维的局限性,想要创新但力不从心。论文的内容,没有运用分析、综合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多为堆砌材料、缺乏思想的介绍性的文章,且思维混乱,没有逻辑性和条理性,根本称不上是学术论文。毕业论文是检验我们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是测查学生所学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我们的英语专业的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的缺失已经十分严重,是必须引起外语界的高度重视的时候了。

此外,思辩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缺失将会影响到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们的发展前途。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在工作中少有创造性地成果,在专业领域中很难有所成就。因此,思辩缺失的问题不解决,英语专业的路就会越走越窄,最后培养出符合国家要求和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通才将成为空谈。

三、培养学生思辨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解决思辩和创新能力缺失的问题已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开始,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增设多元化课程,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测试方式,开展以培养英语学生的思辩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改革。根据《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要求,纵观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尤其是外语学生思辩能力缺失的问题,本文的研究以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改革将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遵循培養创新型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精通外语,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即掌握听说读写译的各种技能,培养纯粹的英语人才,因此,要解决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思辩和创新能力的缺失问题,首先要制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从原来的只培养单纯的外语人才,转变成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中创新和发展,因此,培养具有思辩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才是英语专业的未来的目标和方向。

第二,调整课程设置,增设培养思辩能力的课程。大学教育中的不但给学生提供系统的学科训练和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所需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不是简单地完成大纲要求的内容和目标,而是要在学科内涵和专业宽度方面下足功夫,而且要对研究方法类的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就英语学习而言,语言、文学和文化无疑可以确定的三个学科研究领域,但在深度和系统上的提高都需要课程的合理设置和不间断地学科内涵建设。再之,现在的英语知识的的课程缺少社会科学范畴的课程,适当的增设将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有思辨能力的人才。此外,英语学习有必要安排与专业有关的研究方法类课程,介绍定量和定性性研究的一般方法以及语言学、文学和文化课程所学的常用研究方法,还需要增设思想方法和思辨课,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课程会有助于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高。

第三,改革教学方法。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更新。传统的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合大学教育,英语学习也不应是完全依赖精读、泛读、口语、听力等纯外语课程,应该通过挖掘和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更多的方式获得语言知识。其次,教学方法需要改变。提倡真正的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避免教师的一堂灌,应是以专题讨论和辩论的方式来替代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比如,学生可以通过先阅读后讨论再写作的这一学习模式来获得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动手实践,在获得了语言知识的基础上,也扩大了知识面和开阔了眼界,结果不但是学习和掌握词汇和语法,重要的是这一模式无疑会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改变测试方式。英语课程的测试大多是使用传统的方法,选择题为多,一味地追求高分,题型单一,问题机械,整齐划一,易做易批。但以提高学生思辨能力为导向的英语测试,应逐步以撰写短文形式,回答问题等主观题型为主,而且题型需要多样化。如果是口语课,也不应是千篇一律的自我陈述,复述故事类的测试,应该是围绕一个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以辩论研讨的形式进行。对学生的成绩的核定也不局限于客观题测试,应采纳更多地测试方法,如:课上和课下结合,笔试和口试结合,主观题和客观题的结合,纳入辩论和竞赛成绩,通过多样化的测试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思考,不惧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英语教学不应是单纯追求语言水平和测试成绩,更不能忽略了在英语的学习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步骤,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应坚定不移地贯彻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英语学生的思辩和创新能力为中心任务,培养出适应时代和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戴炜栋,张雪梅.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J].外语界,2007,4.

[2]孙有中.英语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3]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

作者简介:

王金杰(1964.10-),女,山东平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与文化。

猜你喜欢
英语学习教学改革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英语学习的辅助作用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优化教学方法轻松过“词桥”探析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