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玲
【摘 要】作文向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作文批改也历来是语文教师最大的困扰,教师加班加点,拼死拼活批改出来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大多是只看看总批和分数,至于评语背后的道理,却很少有人认真琢磨。作文批改应打破常规,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者变身为主动的参与者,参与对自己与同学习作的评改,自觉地取长补短,以读促写,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互评互改;取长补短;以读促写;共同提高
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早在1982年就提出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一观点的提出,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事实上,不但阅读教学如此,在写作教学及其批改活动中,也同样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当下的作文批改基本上是教师全批全改,然后讲评总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采取集体评改和学生互改相结合的作文批改方式,就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重新确认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者,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尝试。《新课标》中也提出写作应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由此可见,改革批改方法,着重培养学生互批互改作文的能力,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我就自己在学生作文互评互改方式上的探索作一些回顾与总结。
一、互评互改的具体操作
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一般要教两个班,一次要改约90本作文。由于学生年龄相当,社会活动面相似,认识问题的能力没有大的差别,因而作文水平也相差不大,作文中出现的共同问题比较多,语文教师每次辛辛苦苦地一本本圈点、批改、写评语,到最后发现评语几乎雷同,绞尽脑汁也难写出90个各具特色的评语。有鉴于此,我把互评互改的具体操作分成了这样五步:
第一步,学生初改:只要求他们对同学的作文从字、词、句方面作修改,使作品能文从字顺。
具体要求如下:①格式是否正确。②卷面是否整洁。③找出错别字。(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字。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3分。)。④修改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3分,不再多减。)。⑤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一分,有五处扣五分,超过五处,不再多扣。)
第二步,教师初改:我将每班学生按层次平均分成三组,每次只需详批一组,就可以对学生此次作文中存在的优劣问题有了基本的了解,也为下一步的集体评改,作了必要的铺垫。
第三步,集体评改:集体评改是作文评改的关键一步,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从初阅的两个班作文中共抽出好中差各2本。同时,确定此次作文要求及评改等级标准,将范文及评比标准一并打印,上课时发给学生。
评比分四个等级:
A级(60-54):符合题意,立意深刻、新颖,中心突出;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切;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选材有个性,内容充实;层次分明,结构紧凑;表达精当,语言富有文采,用字、标点、格式正确。
B级(53-45分):符合题意,立意正确,中心明确;有一定的生活感受,感情较真切;有一定的思考和看法;选材合理,内容具体;层次清楚,结构完整。用字、标点、格式正确。
C级(44-36分):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清楚;语句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字迹清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合计不超过四处。
D级(36分以下):中心不明确;结构混乱;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字迹潦草,用字、标点错误较多。
说明:这个标准具有广泛性,每次评改都可以采用,如果具体作文有具体要求,可在此基础上作适当调整;另外,在每个等级中再分上、中、下三等,如A级可分A++(60分)、A(57分)、A+-(54分),这样可以给学生作文以准确的定位。
过程:将范文按差—中—好的顺序,依次让同学们讨论,自主评出每篇文章的等级及原因。比如,要求学生写一个熟悉的人物,题目自拟。有一个同学写了《我的表哥》,大体内容是:我的父母在外地工作,我就由我的外公外婆抚养,于是就和表哥朝夕相处在一起。他虽然只大我四岁,但很关心我、呵护我,就像我的父母。因为我自幼瘦弱,生性胆小,所以常受同龄人欺负,每当这时,表哥总是及时出现,帮我把对方打得屁滚尿流,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欺负我了。
这个同学在文章中写了表哥两次帮他打人的事情,还详细地描写了表哥打人的神情和动作。评这篇文章,有的同学给打了B级,认为他写出了表哥对表弟的关心、爱护,而且所选材料也能突出中心;有的同学立刻反对,认为最多得C级,因为表哥关心表弟是对的,但不能打人,而且对表哥打人的动作、神情的描写非常可笑,没能起到生动感人的作用。显然,后一部分同学的评价是对的,我表示赞同,并说明赞同的理由:实际上这位同学犯了选材和立意不当的毛病,表哥关心表弟,可选的材料很多,可这位同学偏偏选择表哥帮表弟打人的材料,这样写,不但不能写出表哥的可爱、可敬,反而使笔下的表哥成为一个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可憎人物,假如社会上人人如此,后果将不堪设想。在认真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然领悟到:写文章要考虑全局,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缺一不可,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整体表达效果。
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受模式化训练和“主题先行”观念的不良影响,在认识问题上比较僵化,所以在例文的选择上应该更多地鼓励对生活真切地抒写。例如,一次作文要求学生通过记叙一些事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给学生出了一个写事的题目《我的心愿》,有个同学的作文是这样写的:我的爸爸是一名机修工作的员工,他工作卖力,待人真诚,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歡我爸爸。而且,我爸爸技术精湛,所以大家都叫我爸爸“丁师傅”,爸爸非常疼爱我,对我的爱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我爸爸各个方面都做得不错,但是,我爸爸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就是吸烟,我们经常劝说爸爸,让他不要再吸烟了,爸爸也想戒掉,可就是戒不掉,妈妈为爸爸吸烟的事情不知流下过多少眼泪。望着爸爸被烟熏黑的手指头和日渐消瘦的身体,他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研究出一种能轻易地彻底戒掉烟瘾的药。这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读完此文,有的同学认为应该给C级,因为这个同学写的爸爸一点也不伟大,是个“烟鬼”。我建议同学按作文要求和评比标准全面评价,广泛讨论。这时有同学认为应得B级,因为文章在构思方面很独特,而且心理活动描写也很好。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说:“其实作者笔下的爸爸技术高、人缘好,为工作奔波,为‘我操劳,这含蓄地写出了爸爸的奉献精神和爱心。然而爸爸毕竟是平凡的人,当然也有平凡人的缺点。大家试想,我们的父母亲永远是完美无缺的吗?显然不是。所以,我觉得这个同学反映了生活的真实,这正是他立意的可贵之处,应给他的作文B++级。”讨论到这里同学们也感到:写文章应该贴近生活,不能用固定的框框去诠释生活,同时还要选择好的表现技巧。
另外,中等水平文章也应该作为重点议的对象,因为此类文章最具有代表性,它们有中心,结构也清楚,语句也通顺,学生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它的等级。教师在允许学生对此类文章有等级争议的基础之上,应指出问题越辩越明,鼓励学生在争论中,使自己的思维更加周密,认识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并适时引导学生认清此类文章之所以不能得高分,是因为虽有中心,但不够新颖、深刻;语句虽然通顺,但不够生动,表现力不强,进而指导学生在作文的创新上大胆尝试。另外,如果是材料作文,就要引导学生看它是否结合原材料,是否联系现实等等。然后在前两类文章品评的基础上,推出好文章。有了前面的比较、鉴别、争论,大家会深刻感到好文章确实在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确实令人赏心悦目。至此,文章的好与差的尺度,同学们基本心中有数了;自己文章的优劣得失也基本有了判定。
点拨:在课堂尾声时,对同学们的评级要充分肯定,老师的鼓励会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第四步:课后互批。集体评改后,大家情绪高涨,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将学生4人分为一小组,利用课下10分钟左右时间,依据课上品评的经验及标准进行互批,写出评语,评出具体等级,并签上评者姓名。同学们都想让自己写的评语最中肯,等级最合乎实际,因而,态度十分认真,批阅格外仔细。由此,品评文章的能力又一次得到训练和提高。
第五步:教师点评学生互改后,教师再从每班抽出四分之一检查一下,看同学们评定的是否合乎客观实际,评定的等级能否让被评者心服口服。对于评定优秀者,给予表扬;对于评定有出入者,找其面谈,指出问题所在。这种点评,教师初期抽查本数可以多些,待训练成型后,可减到每班六分之一。以上五步,就基本完成了作文评改的一个循环。
二、互评互改的成效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感觉学生非常喜欢集体评改这种方式,自己在从中也受益匪浅,作文评改不再是我教学的囧境,而成了师生共同的一块乐土。
(1)集体评改和学生互改大大减轻了语文教师的负担,使他们少做很多重复的无效劳动。
(2)大大的缩短了作文批改的周期。以往一次大作文收上来,两个班的作文,教师最快也要两个星期才能反馈下去,如有其他工作稍一耽搁,就只能一个月才能批完。这么长时间才批改完的作文,学生早已没有了新鲜感,更无修改的兴趣了。学生作文的长处得不到及时肯定,文中的错误、问题依然存在,因此,作文水平难以提高。而用集体评改方法,一周内即将作文反馈给学生,学生写作的新鲜感依然存在,兴趣也高。
(3)經过长期训练,学生在品评他人文章时,基本能比较全面地说出一篇文章的优劣,相应地评出等级,学会了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比如,有时学校统考后讲评,我故意将范文的分数删去,然后让大家给范文打分,有许多同学打的分数几乎与教师一致。
(4)由于经常训练,学生对于各类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基本能做到心中有数,写文章时在选材、立意、表达方面的偏差明显减少了。
(5)更重要的是,在集体评改和互改中,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同一篇文章,前前后后意见交锋,激烈争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想观念相互撞击,放射出了很多的新思想、新灵感。同时,在讨论中,启发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高了认识问题的能力。在对不同等次文章的品评、比较中,思维品质更加周密,鉴赏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
众所周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组织学生开展作文互评互改活动,改变了以往“教师评学生看”的批改方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了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互改互评作文的能力,让他们在文章修改过程中检查文字、完善主旨、丰富材料、调整结构、润色语言,从而使他们的写作能力不断提升。同时,教给学生互改互评的方法,“授之以渔”,让他们学会互改互评,善于互改互评,在今后的学习中也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老师们,让我们从稿山稿海中解脱出来,共同探索培养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新方式,让学生成为作文真正的主人,将“苦写”变成了“乐写”,柳暗花明又一村。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
[2]朱伯石.《写作与作文评改》.
[3]钱梦龙.《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04期.
[4]智仁勇,贡泽培,杨瑗.叶圣陶语文教育言论摘编[M].教育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