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霞
摘 要:随着竞技类体育的不断发展,跳水这项运动也渐渐引起人们的喜爱。跳水运动动作难度较大,同时姿态优美,具有很大的观赏价值。对于跳水运动来说,基本技术的训练是动作质量的保证,也是跳水运动员的必备基础。本文主要就跳水的基本技术训练进行了探讨分析,并对跳水的技术和素质的培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跳水运动;基本技术训练;训练方法
跳水运动动作难度较大、姿态优美以及具有良好的动作稳定性,是一项具有观赏价值的运动项目。关于跳水基本技术的训练,它主要涵盖了两个方面,分别是素质基础训练以及技术基础训练。跳水动作有很多环节,包括起跳、连接、转体等动作,每个环节都必须进行专业的技术训练,这样才能保证动作的稳定性,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跳水的基本技术的训练进行了阐述。
一、基本技术训练概述
基本技术的训练是跳水运动员必备的条件和基础,对于运动员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基本技术的训练,是由动作结构比较简单、技术环节比较重要以及训练形式简单方便的基础动作训练构成的,他可以为运动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有利于运动员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素质。一般来说,跳水运动的基本技术训练有起跳技术、连接技术、打开技术以及入水等基本技术的训练。为了运动员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基本技术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除了上述基本技术训练外,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基本技术训练
1.起跳技术的训练
对于跳水运动来说,起跳技术是跳水运动的必备基础和前提,起跳动作对于后面的其他动作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关系到跳水整套动作的稳定性。一般来说,起跳技术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跳台跳水和跳板跳水。起跳技术的基本训练,首先应该要求动作的规范,其次是姿态优美,要注意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合作。教练员可以帮助运动员进行器械的简单动作训练,协调腿部动作和手臂的动作,提高跳水动作的稳定性。
2.连接技术的训练
连接主要是指起跳后与跳水动作开始的时候的衔接,是跳水动作完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连接技术的训练,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动作的规范和流畅,运动员可以从最简单的动作练起,借助器械或者教练员的帮助进行模拟练习,体会连接技术的要点。其次,要注重转体动作的连接训练,通过模拟训练,寻找转体时的感觉,做好基础技术的练习,这样真正跳水时才可以发挥出自己的真正实力。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注意动作的协调性,使姿态优美,保证动作的连贯和稳定。
3.空中感觉的训练
对于跳水运动员来说,空中感觉的训练主要是指运动员在离开跳板之后空中方位的感觉,也就是动作概念的训练。跳水运动员在起跳之后,在空中完成转体以及其他动作然后入水,虽然说在空中的时间比较短暂,但是运动员额空中感觉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跳水动作的稳定性。一般来说,空中感觉的训练主要分为三个过程,分别是学习动作、初步掌握动作以及熟练掌握动作这三个过程。学习动作过程,主要是指运动员对于动作的认知以及空中感觉的初步形成阶段。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应该避免动作的混淆以及动作要领的遗忘。初步掌握动作,是指对于动作要领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知,动作概念基本形成,运动员可以独立进行基本技术训练。熟练掌握动作,是指运动员对于運动概念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对于动作要领铭记于心,在这个过程,运动员可以进一步的发展动作的难度。运动员空中感觉的训练,建立动作概念,准确掌握动作要领,保证动作完成的质量。
4.打开技术的训练
打开技术主要是指运动员入水前的展体动作技术,是跳水基本技术的训练重要的组成部分。打开技术的训练,要注意翻腾动作和转体动作的打开技术的训练,正确掌握动作要领,利用器械或者教练员的帮助从简单学起,逐步增加难度,比如先学习半周动作打开,再慢慢掌握一周、两周等动作的打开。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打开的时间,通过实践来掌握动作要领,注意身体的协调统一。
5.入水技术的训练
入水是跳水动作完成的最后内容,也是跳水基本技术训练的要点。入水是跳水动作的结束,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跳水动作的质量。入水技术的训练,要注意各个环节的协调,注意手型、肩角、并手的时间以及速度的掌握,赛前进行跳水动作模拟,适量调整自己的入水动作。一般来说,入水技术的训练应该以低器械为基础,熟练后向高器械发展。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渐渐重视起竞技体育来,跳水运动是一项动作难度大、姿态优美以及动作稳定性高的竞技运动。对于跳水运动员来说,其基本技术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运动员要充分认识到跳水基本技术训练的重要性,对于起跳技术、连接技术、空中感觉、打开技术以及入水技术加强训练,保证跳水动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梁.立定跳板跳水起跳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4);101-102.
[2] 郭梁、吴国村.竞技跳水运动项目特点与训练实践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4(20);141-142.
[3] 杨媚.跳水运动员走板起跳技术教学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5(20);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