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帅
摘 要:当前,“享乐主义之风”肆虐,它如同无形的毒品,正肆无忌惮地腐蚀着众多的莘莘学子。然而,时至今日,此风却未能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另外,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笔者发现语文课堂不光是传授语文知识的阵地,也是进行法制渗透和道德教育的一块风水宝地。因为不光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很强,并且国家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知识的工作也高度重视。
关键词:享乐主义;原因;戒毒
近日,《南华早报》发表一篇题为《青少年卖身说明了什么》的文章,文中说到“一群上海少女没想到因为赚取一点‘零花钱的计划而违反了法律。她们的计划是,在廉价旅馆为自己和同学拉客”。该文还报道说,“这20多名应召女郎大多未满18岁。令人吃惊的是,她们中间有两人‘未满14岁”。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女孩来自有着‘体面经济背景的家庭,但是她们决定用身体赚点外快,因为她们的零用钱不够花!”这样的报道让人震惊不已。然而此类事件并非只此一件,似乎大有向青少年学生蔓延的趋势,而且愈演愈烈,我们会不时在生活当中耳濡目染。
看看下面这段话,它出自一个享乐主义者的口供:“我玩过19个女生,不过我不是感情骗子,我是花钱找的。2013年的暑假,我在网上钓到一个初三刚毕业的学生,然后她和我聊天说:‘想买苹果手机,缺钱。我问她能否出来做一次,会给她很多钱,结果她同意了。她来到我家,她长得很美。记得当时我很紧张,她却比我淡定,笑了笑说:‘没什么,习惯了,男人都这个样。我和她做了3次,一次在客厅,一次在卧室,一次在阳台,后来给了她500块钱。从此后我一发不可收拾,我去了很多交友网站,见过漂亮的,丑的,不过一般都是17岁左右,没有一个是超过19岁的。2年的时间里,前后一共玩了19个学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当看到这样的事,听到这样的话,你不可能无动于衷,你不可能不去思考怎样才能塑造好下一代的灵魂,怎样才能杜绝这样的悲剧重复发生。因为在当前的青少年學子中,享乐主义花样百出,流弊种种,不一而足。如果让此风滋生蔓延,它将给社会和个人造成极大的危害。如不提高警惕,那么我泱泱大国极有可能悄然消亡。北齐王朝由于享乐主义导致的灭亡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么?然而,时至今日,此风却未能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另外,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笔者发现语文课堂不光是传授语文知识的阵地,也是进行法制渗透和道德教育的一块风水宝地。因为不光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很强,并且国家对在教学中渗透法制知识的工作也高度重视。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此过程中,语文教育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鉴于此,笔者对享乐主义之风作了调查,并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适当渗透法律知识,加强道德意识教育的观点,以此达到遏制享乐主义之风泛滥,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目的。
通过笔者调查了解,发现享乐主义产生的原因大致如下:
1.享乐主义产生于一知半解。很多学生认为中国现在繁荣富强了,国力空前强大,是该享乐的时候了,于是享乐主义的思想开始滋生。殊不知,中国的总量虽大,而人均却极少。
2.享乐主义产生于不思进取。有的学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于是各种享乐之思随之而来。
3.享乐主义产生于道德滑坡。当今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养成了自私自利的不良习惯,享乐主义由不良的教育方式造成。还有的父母道德败坏,为享乐主义创造了条件。
鉴于上述的产“毒”因素,笔者采取了如下的“戒毒”方式加以应对:
1.戴防毒面具——倡导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使其产生憎恶享乐主义的思想,如同戴了个防毒面具,起到预防的目的。
如在教学季羡林老先生的作品《我的童年》中,我就让学生拿自己跟季羡林作对比,看看他们今天的生活状况与季羡林当年的区别,学会知足常乐,学会勤俭节约,学会与不良的享乐主义作风作斗争。通过对比,学生纷纷表示以后要像季羡林老先生学习,学习他的吃苦精神,并且要多贡献,少索取。
2.打针输液——增强法律意识
类似打针输液,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有关初中语文法制渗透的相关文件规定,扎扎实实地渗透法律知识,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从而达到“戒毒”的功效。
如在教学《大雁归来》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作者说孤雁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他们就如同一个个的孤儿,是那么凄凉,那么可怜。然而今天很多人依然不顾一切地捕杀鸟类,对此,大家有何看法?”学生当即提出了很多富有创见的想法。之后我又让学生课外查询非法捕杀野生动物所违反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这种行为将遭到何种惩罚?通过查询,学生学到了诸如《刑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丰富的法律知识,了解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并且表达了不再参与食用野生动物和积极保护野生动物的强烈愿望。
3.吃营养品——培养高尚的道德意识
就如同营养与体质的关系一样,高尚的道德意识是抵制享乐主义滋生的有效法宝,在教学中应当高度重视学生道德的培养。
如我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就是这样做的。首先我让学生找出罗布泊消失的原因,然后让学生思考:“课文在96页描写胡杨林在忍受20余年的干渴变成了木乃伊,说枯枝奇形怪状,身躯不愿倒下,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这些拟人化的写法使你想到了什么?”有学生这样回答:“这使我想到了由于人类疯狂的掠夺而导致了罗布泊的消失,使得千年不死的胡杨林竟然会有如此凄凉的下场,我深深感受到人类的贪婪和肮脏,从字里行间我还感受到作者那一声声对胡杨林无奈的哀鸣和对于人类愤怒的控诉!”还有学生大声呼吁,要求人类不要再贪婪。有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反思,说以后要说服自己的父母不要再为自己买什么名牌衣服。还有的表示以后要坚决抵制享乐主义之风,做一个勤劳朴素的好学生等等。
其实,在教学工作中,只要我们能用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武装自己,做一名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践行者,多动动脑子,就能很好地解决学生中出现的享乐主义的问题,并将享乐主义的不正之风扼杀在摇篮之中,有效地为享乐主义者“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