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2015-07-04 03:19黄飞飞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评价教师学生

黄飞飞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许多教师不分学科、不分课型、不管内容是否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每一课堂中生拉硬套也要搞小组合作学习。然而,在这股合作学习热潮的背后,由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和操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差,所以致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高。因此,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其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下面就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谈几点我的看法:

一、科学分组,合理搭配

合作小组一般以4人为宜,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便于组内互相交流与合作;组间同质,则有利于开展组间公平竞争。

在某种程度上还应尊重学生意愿,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考虑,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此外,各小组成员应相对稳定,一般不随意变动。还可将班级行政小组和合作学习小组合二为一,使课内课外形成一体,让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增强小组成员的集体观念与集体荣誉感。

二、合理分工, 明确职责

建立结构合理、分工明确、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是基础,是关键要素,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

三、选择内容,适时合作

科学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小组合作是针对某一疑难群策群力、共同攻克难关的策略,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就不值得合作。问题对学生来说,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靠单个学生的力量难以达到,教师直接讲授,学生理解不深,对该问题需要依靠几个学生或全班的合力,有一定的思考和认识后,学生才能弄明白教师的讲解。合作学习要应时而用,应需而用,并适时调控预设,引导合作。

选择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置的问题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且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使学生通过努力跳一跳就能够得着。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深层求知欲望,使学生体会探索的意义与价值,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把握时机,适时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或者不到几分钟就叫“停”。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现象。所以,在合作学习前,特别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便独立思考。

有时,由于教学时间的关系,教师给学生的合作时间不够。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所以,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合作交流。

五、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需要教师的监控。他们的自我监控水平和合作水平还较低,如果没有教师适当的监控,其合作学习有时很可能会放任自流,流于形式,成为无效劳动。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切不可袖手旁观,无所事事,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除了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还要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

1.防止过度依赖。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或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过度依赖同伴的帮助,而自己不去积极主动地努力。对这样的学生,应当让他明确个人责任,引导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鼓励他积极创造条件,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去帮助同伴。

2.消除错误理解。对于有些学习内容学生经常有理解偏差或错误理解,这些误解在小组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可能会增强。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监控,及时消除学生的误解,以免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步入误区。

3.防止冷场。有的合作学习小组可能缺乏组织,小组成员之间不能相互配合,或者学生对所提问题不感兴趣,或者所提问题太难,学生的知识储备还不够,出现冷场的局面。教师应当分析冷场的具体原因,或指导合作技巧,或激活学生的思维,或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4.纠正偏颇。合作学习小组在开展讨论时,当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后,有时可能会偏离讨论的主题。教师应注意观察,进行引导,把学生的讨论引到讨论的主题上来。

5.关注消极学生。合作学习中存在六种类型的消极学生:沮丧的学生,未被承认的学生,灰心的学生,缺乏动机的学生,厌烦乏味的学生,炫耀聪明的学生。教师对这几种类型的学生应予以关注,加强监控和指导,为他们提供情感动力,使他们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

6.问题预测:小组活动出现了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虽然小组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方式都不相同,但老师如果事先在准备阶段做出问题预测,并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也能避免临时的手忙脚乱。

六、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要求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要注重形成性评价,使學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在具体操作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为指标,可采用学生自评、组员互评、老师参评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各组的学习行为和效果,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成员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只有每个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

改变过去对学生的个人评价为面向小组的团体评价,这就使更多的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经常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可以使学生深信自己的力量,指引他们力争上游,去完成日益复杂的学习和认识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起到很强的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

猜你喜欢
评价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我教师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