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勇士》中的花木兰形象解析

2015-07-04 02:33邓先超
校园英语·下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女勇士花木兰形象

邓先超

【摘要】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她的处女作《女勇士》改写了花木兰的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位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描述的花木兰的形象。本文将通过比较和分析《女勇士》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木兰形象,从而探讨汤亭亭的作品所传达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汤亭亭 花木兰 形象

中国古代著名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乐府民歌《木兰诗》中,花木兰的形象是一位替父从军、征战十年、立下汗马功劳、辞去皇帝的册封而荣归故里的巾帼女英雄。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描述的花木兰的形象可以清晰地看到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意识的深刻印迹,她是一个符合中国文化特点的女英雄。1976年,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 出版了处女作《女勇士》,在这本书的第二章“白虎山学艺”对花木兰的故事进行了倾覆性的改写,在书中花木兰是一位与皇帝和贵族的剥削、压迫、不公做斗争,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起来抗争的女英雄。《女勇士》的出版使得更多的美国人对于花木兰这一中国传统女性形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喜爱,使华裔文学得到了美国文坛的肯定。

笔者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女勇士》中所描述的花木兰形象有以下不同之处: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木兰在军旅生涯中是以男儿身份度过的,而《女勇士》中的花木兰对自身女性身份毫不掩饰。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可见北魏时期的花木兰,数年军旅生涯中,一直都把自己的女性身份掩饰得非常彻底,她恪守了中国传统美德中的“妇道”,表现出了东方女性的独特的“内敛”性格;《女勇士》中花木兰在军旅生涯中丝毫不掩饰自已的女儿之身,在打仗中有了婚姻和子女,并且刚生完孩子便立刻投入战斗,“我把孩子放进背兜,拴在胸前,罩上铠甲,催马杀向战斗最激烈的地方”,而在“北伐”结束后她选择回到丈夫身边,“像新娘那样跪在公婆面前,国事己毕,我要守在你们身边耕耘纺织,生儿育女”。

美国主流文化中个人英雄主义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汤亭亭描绘的花木兰具有独立的思想和个性,她通过努力最终实现了自身价值,是现代个人英雄主义的典型代表。她绝不是一个传统女性,而是一个领军式的女英雄。汤亭亭笔下的花木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木兰是有变化的,她变成了一个符合美国人口味的人物,更能让美国大众接受的一个华人女英雄。

二、《女勇士》并不只是完全挪用花木兰的故事,而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史料中的其他历史人物形象也进行了嫁接。

汤亭亭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平时从母亲和邻居口中听来的历史故事,根据作品的需要将不同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结合起来塑造出新时代花木兰形象。譬如为使花木兰这一形象更加饱满,作者嫁接了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事,将“岳飞刺字”移花接木到花木兰身上,可以说是“偷梁换柱”或 “借题发挥”式的改编,“离家前,父母在‘我背上刺了‘报仇、‘誓言和‘名字以及说不尽的‘怨愤,他们甚至刻上了他们自己的姓名和住址。‘我相信就凭‘我背上的字,就凭‘我一丝不苟地实现了背上刻下的誓言,村里人对‘我的孝心一定会代代传颂”。通过嫁接的方式,使得笔下的花木兰形象更加饱满和丰富。

三、中国传统文学中的花木兰是受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影响的女性代表,而《女勇士》中描写的花木兰则是一名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断奋斗的女勇士。

《论语》讲到“孝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花木兰形象是符合儒家伦理道德的,体现了“忠”与“孝”,不惜一切牺牲自我的价值观。花木兰为了保卫国家,抵御入侵而上战场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她男扮女装、替父出征说明她的孝道;在忠与孝化身的花木兰最终成为了中华民族心中不折不扣的巾帼英雄。《木兰诗》中所反映的孝敬父母、忠君爱国的思想也恰好符合儒家文化的“忠”与“孝”思想。

汤亭亭笔下的花木兰从军则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她是一个具有独立意志和个性的现代女性代表。“白虎山学艺”的花木兰“我”之所以拜师学艺、英勇杀敌是为了“可以为村里人复仇”,使自己的“忠义行为永远被汉人牢记在心”,是为了“不必挖山芋”、“不必在鸡粪中跋涉”和“解放被恶霸们霸占的小脚女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木兰英勇杀敌、建功立业是为了效忠君王,维护中国封建统治制度,而《女勇士》中的花木兰非但不忠于皇权,反而与皇帝的军队开战,推翻了当时以父权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可见,汤亭亭在重构的故事中追求的并非是传统的忠孝节义的儒家思想信条,而是能够独立自主、男女平等的西方女权主义理想。

四、《女勇士》中花木兰是中西文化交织的产物。虽然故事主要取材于《木兰诗》,但汤亭亭笔下的花木兰不仅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还有美国文化的成分。

汤亭亭出生于美国,自幼受到美国文化的熏陶,后来在美国的一所中学教书十余年,还担任过英文系教授,美国文化在她的心里应该是根深蒂固的;同时汤亭亭作为第一批移民美国华裔的后代,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成长在“重男轻女”观念盛行的唐人街,她能常常听到母亲和邻居讲述中国历史、文化及神话故事,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对她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西文化交织后产生的花木兰不仅仅只是一个中国女性,而是一个脱胎换骨后的勇于自我牺牲的中西结合的当代女英雄。这种改造不仅是对木兰故事的丰富和开拓,更是美国文化观念和女权思想的直接体现,更是当今世界全球化在文化领域的体现。汤亭亭似乎在无形中号召当今时代的女性,应当像花木兰那样做个女勇士。可以说是汤亭亭把花木兰带到了美国,这一形象打破了美国人看待华人的刻板印象,改装过后的花木兰勇于追寻自我、敢想敢做、张扬个性、积极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在美国文坛取得关注和成功。

汤亭亭选择花木兰作为华人形象的代表,通过这位女英雄身上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且加入勇于牺牲自我和女权思想,塑造了一位具有现代女性意识的英雄,试图倾覆主流美国文化中已定型的华人形象,重塑了正面的华人形象。花木兰这一形象旨在告知大众,现代华裔女性应该主动抗争,像花木兰那样能独立自主维护自身权益,争取平等地位。

由于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影响,美国华裔文学一直不受重视,直到《女勇士》的发表才改变了这一现状。汤亭亭塑造的花木兰形象成功的将华裔美国文学推到了顶峰,引起了美国文学界的强烈关注,《女勇士》的发表在华裔美国文学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仅使美国主流文化第一次将美国华裔作家的作品视为文学艺术,还使美国亚裔文学批评首次得到主流文化的肯定,是一部成功宣扬女权思想、女性独立自主的作品,在美国文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美]汤亭亭.《女勇士》 李建波,陆承毅译[M].广西:漓江出版社,1998.

[2]程爱民.美国华裔文学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吴冰,王立礼.华裔美国作家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4]赵文书.华裔美国的文学创新与中国的文化传统[J].外国文学研究,2003,(3).

[5][美]尹晓煌.美国华裔文学史.徐颖果主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6]胡亚敏.谈《女勇士》中两种文化的冲突与交融[J].外国文学评论,2000,(1):69~ 73.

*本文為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科学基金项目“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文化意向研究——以汤婷婷作品为例”(项目编号2013LSSK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也是2015年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巴赫金‘狂欢诗学视角下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中国文化意象研究”(项目编号KY2015LX779)前期研究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女勇士花木兰形象
花木兰
花木兰
安阳有个“花木兰”
《女勇士》中女性人物的阿尼姆斯原型分析
《女勇士》中的华裔女性身份建构问题研究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女勇士》中鬼的意象分析
在文化改写中建构第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