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钢琴作品《月光》创作特点与演奏探究

2015-07-04 20:14邹悦
北方音乐 2015年6期
关键词:钢琴作品创作特点德彪西

邹悦

【摘要】德彪西是法国作曲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他的音乐,擅长用简短的音乐主题、色彩斑斓的和声、丰富多变的织体,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风俗和神話意境,突出主观的瞬间感受和直觉印象,具有朦胧、飘逸、空幻、幽静的气氛。而他于1890年写成的钢琴曲《贝加莫组曲》,其中的《月光》一曲被认为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开端。该乐曲采用降D大调,是德彪西用他喜爱的ABA曲式写的。学习和研究这首乐曲,可以初步了解和掌握德彪西钢琴作品创作特点和演奏风格。

【关键词】德彪西;钢琴作品;月光;创作特点;演奏

德彪西,法国作曲家(1862—1918),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开创人物。11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马蒙泰尔、拉维尼亚克、迪朗等名师。在3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德彪西创造了“印象主义”风格的音乐,钢琴作品主要有《阿拉伯斯克》、《贝加莫组曲》、《版面》、等,管弦乐曲主要有《春》、《牧神午后》等,另外还有一些室内乐、合唱曲和五十余首歌曲。德彪西的创作按三个阶段划分。《月光》便是德彪西在早期所创作的作品,这首普为人知的曲子是1890-1905年创作的钢琴作品《贝加莫组曲》中的第三首。《月光》又名为《明月之光》,此曲被认为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开端,既继承了浪漫主义音乐传统风格,又探索创新,开辟了他新的独特的音乐风格。

一、《月光》创作特点

(一)音乐特点

《月光》是德彪西所有钢琴作品之中最著名的乐曲之一,采用描绘性标题,是德彪西早期钢琴作品中的代表作。此曲更加注重了音乐中色彩和光的变化,它的音乐形式、旋律、织体、表现手法、艺术目的和效果等都各具特色。这首在他过渡时期创作的作品,既没有古典音乐那样的严谨规整,也不似浪漫主义那般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激情的发挥。因此,德彪西的《月光》是特别的,它的精髓之处便是乐曲的动中有静。运用欢快的琶音和柔美的旋律、清澈的和声与流畅的织体绘声绘色地勾画出一幅万籁俱静、月光如洗的美妙画卷。

(二)和声调性

《月光》采用三部曲式,是德彪西钟爱的ABA曲式结构。第一段,采用浓郁的降D大调,描绘万籁俱寂的幽幽月光,如同万物生灵刚刚进入梦乡;第二段,在左手速度轻快的琶音和右手的旋律中进行,不同音区变幻,如同沉睡中的精灵一个一个地跳了出来,寂静的夜晚活跃起来,动静结合的特点让旋律中的画面活灵活现,慢慢地转入E大调,音乐变得更加明朗,使整个月夜都动了起来,把音乐推向高潮;第三段,是第一段的一个变化再现,旋律不变,伴奏部分隐隐约约的变化给音乐灌入了些新的元素,一切又恢复平静,万物精灵在一番热闹的宣泄后劳累地又进入了美丽的梦田;最后7小节的结尾,音响逐渐变弱,留下依旧月光闪烁、飘渺幽静、诗情画意的情境。

(三)曲式结构

《月光》为复三部曲式,全曲是“A-B-A-尾声”的结构,结构图示大致为:A(1-26小节)+B(27-50小节)+A(51-65小节)+尾声(66-72小节),调性为降D大调,中间有转调为E大调,节拍是复三拍的9/8拍子,极富表情的行板,力度总体以弱为主。

首部,呈示部可分为两个部分组成,a部分为第1-14小节,b部分为第15-26小节。a部分又有两个乐句组成,1-8小节是第一乐句,开头左手以简单的三度平行展开,到第二小节马上变成不协和的二度,慢慢流淌出音乐的主题,三连音与二连音的转换就如同缓缓游走的月光射影在大地的每一个角落;9-14小节是第二乐句,是前一句的主题扩充,采用八度音程犹如月亮慢慢升起,越来越高。

中部,由27-50小节构成,可以把此部分分成三个大乐句:第一个大乐句(第27-34小节)由两个小乐句组成,四小节为一句,第一小乐句从27-30小节,有三个声部组成,以突出小指的高声部为主要旋律,第二小乐句从31-34小节,是根据前一个小乐句进行发展的;第二个大乐句(第35-42小节)有八个小节,把音区提高了一个八度,并随着情绪的高涨出现了全曲的最高点,并且出现了短暂的f力度。

再现部,从51-65小节,这段旋律是呈示部的再现,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由两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八个小节。第一个乐句是在呈示部的主题上提高了一个八度,音色更加具有空灵感,左手由根音向上进行琶音,如同水中月亮的倒影;第二个乐句细腻柔和,力度弱至3个P,表现夜色渐去,慢慢恢复到平静之中。

尾声,剩下的7个小节的Coda,重现了中断的音乐素材,呼应对称全曲的主题,使音乐结构完整收尾。

二、《月光》演奏探究

这首乐曲虽然不长,但是其音乐表现力却不是仅仅靠灵活的手指功夫就能做到的,音乐层次丰富多变,具有极强的敏感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触键需极有控制力,踏板也有浅、中、深的讲究,要求演奏者把握得恰如其分。

(一)触键和力度

A段中,右手旋律均为弱起小节,节奏动力减弱,触键时要柔和却有力度,手指触键可以稍向前,手腕平稳不能晃动,如同抚摸琴键弹奏,手指立起来的同时又要避免敲击带来的生硬。弹奏三度音程时,注意采用“指腹奏法”,指腹触键要慢而深,还需注意层层递进的情绪变化,持续音中的旋律音要突出,音乐表现出恬静的朦胧感,弹性节奏使音乐进入幻境。

B段中,演奏时注意稍稍加强力度突出小指高声部的旋律,旋律音要保持连贯,在弱中把握好情绪的波动起伏,左手需注意的是声音的连贯,弹奏时手要完全处于放松状态,要需找月影在水面波光飘动的感觉。

再现A乐段到最后,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弹奏的力度变成了PPP,需要演奏者用极弱的音响把A段再现,要注意的是与主题产生一定的对比,奏出高八度的纯净感,有弹性的演奏,不要把每个音弹到最低,要有回旋之地,让声音听起来是灵动的,赋予生命的。

(二)踏板的运用

《月光》乐谱中,从头到尾没有一个踏板标记,但是踏板的运用对于印象派作品却是十分重要的。在乐曲开始时,旋律弱起,便可使用弱踏板,浅踩踏板来增加弱奏的效果。第一部分第1至9小节时,仅用一个踏板来连接即可,目的是增加个别音的颤动。演奏至第12—25小节时可以切换一小节一个踏板,此处稍加频繁的使用,能够更好地营造月下朦胧、缥缈幽静的意境。紧接着整个乐曲的第二部分27—50小节里,注重的是音乐的歌唱性,踏板的使用根据音乐色彩的变化而变化。第三部分再现段第51小节起,要尽可能少地运用踏板,尽量用手的连接使音乐清晰优美地奏出其中的意境。

归纳来说,演奏此曲,力度上,弱音的控制要随着音乐而变化,不能保持一条直线,渐强减弱要表现明显。踏板上,要细腻准确。音乐情绪上,要富有想象力。要注意声音的连贯性、流畅性和弹性,做到力量从肩膀到手臂,到手腕,再到指尖的贯通,将自己身临其境。

猜你喜欢
钢琴作品创作特点德彪西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论南宋诗人孙应时山水纪游诗的特点
简析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
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的创作特点
德彪西音乐创作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借鉴
钢琴作品中对情绪情感的巧妙运用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
舒曼钢琴作品中的文学性探究
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的比较分析
试析德彪西《格拉纳达之夜》音乐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