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雷利的小提琴技巧探析

2016-10-31 17:56魏肖羽
戏剧之家 2016年19期
关键词:创作特点

魏肖羽

【摘 要】阿尔坎杰罗·科雷利在巴洛克时期是一位重要人物,他对小提琴音乐的创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巴洛克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思潮的影响和变革下,器乐的创作也是风格交织在一起,内容更是多样化。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下,科雷利用一种清新的创作方式贴近听众心灵深处,开拓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小提琴技巧。而在他创作的晚期,第5部作品更是其巅峰之作。本文通过对第5号作品粗略的分析,希望能对这部作品有更多了解。

【关键词】科雷利;小提琴奏鸣曲;作品第5号;创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J6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084-02

小提琴音乐开始成型于巴洛克时期。这和当时乐器的制造业和工艺的进步密不可分。从这一时期开始,小提琴成为最重要的独奏乐器。更成为弦乐的中心位置。作曲家从小提琴演奏中获得启发,在器乐的创作中添加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当时在波罗尼亚,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比如马里尼奥·卡扎蒂。他被认为是奠定了波罗尼亚学派的奠基人。他的创作风格精致又不失朴实,少了眼花缭乱的炫技,在那个时期深受欢迎。正因为这样,在波罗尼亚学琴已有4年的科雷利深受影响,他被后人称为波罗尼亚学派公认的代表性演奏家。后来,科雷利来到罗马,用他旋律式的音乐语言征服世人,成为罗马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他吸收当时人文主义思想,他的作品已经不再为教堂创作,更多的受到世俗影响,听众很多是贵族,也可以是很普通的民众,科雷利还为年老或者身患疾病的人演奏。可以说,后来的科雷利已经在真正意义上为音乐而创作,而不再是教堂的服务者。他一生只创作器乐体裁,并且只创作三重奏鸣曲和大协奏曲这两种体裁。在他创作的48首三重奏鸣曲、12首大协奏和12首小提琴独奏奏鸣曲当中,尤其是第5号作品,真正体现了科雷利在器乐作曲方面的最高成就。

一、关于科雷利

1653年,科雷利出生在一个富裕的知识分子家庭。13岁时他来到波罗尼亚学琴,他的老师是小提琴家莱奥纳尔多·布鲁尼奥利和乔瓦尼·本文努蒂。而后他的演奏也被波罗尼亚学派公认。在1675年,他来到罗马一个乐队工作,几年后就享誉整个罗马,红衣教主潘费利邀请他去宫廷做乐师,待遇很高。教府的乐队经过科雷利的训练后,演奏十分严谨准确,弓法也很整齐,此后科雷利和乐队被称为乐坛的一大奇观。多年后,科雷利淡出公众视线决定不再公演。他用全部精力创作或者修改大协奏曲。1712年,科雷利病情恶化,在罗马去世,终年60岁。

二、关于科雷利第5号作品

第5号作品是科雷利在他创作生涯的后期完成的。这是12首小提琴独奏奏鸣曲。1-6首是教堂奏鸣曲;7-11首是室内奏鸣曲;第12首是著名的福利亚变奏曲。这也是科雷利献给布兰登堡的女选帝候索菲·夏洛特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相比之前几部作品,可以称为是开放性的作品,也体现了科雷利创作的卓越成就。他开始注重小提琴演奏技巧,又秉承给予音乐的旋律语言特点,谦和优雅的风格特点把单音旋律和技巧融合在一起,使得音乐成为有血有肉的一个整体。其中6首教堂奏鸣曲,其实并非是在教堂演奏,而是因为在红衣教主的私人音乐会上演奏,因此得名为“教堂奏鸣曲”。一般的教堂奏鸣曲都有4个乐章,而科雷利的教堂奏鸣曲却有5个乐章,并且从原有的慢、快、慢、快的乐章速度基础上变成慢、快、快、慢、快的结构形式。科雷利第5号奏鸣曲乐章中,第一乐章总是柔版,而且这12个慢乐章的记谱都很干净简洁,这让一些小提琴演奏者感到困惑——到底如何在这简单的旋律中表达。其实这是科雷利在原有创作的轮廓中加入的装饰,让演奏者自己感受理解,让其自己表达演奏。第二乐章通常是有主要内容的对位形式的快板;第三乐章是快板,手法是对比形式的复调;第四乐章是最具有旋律歌唱式的柔板;第五乐章是活泼的快板,但是节奏风格却像是舞曲。这部作品其实采用主调和复调混合的手法,频繁使用了和弦演奏法和双音演奏。科雷利技巧的独特用法就是回音效果式的模仿写法。独奏小提琴通常模仿上一句旋律,接着由小提琴自身的双音演奏构成模仿或者补充一次进行。通常不会超出3个把位,也在人声演唱中女高音惯用的音域。可以说,早期受到波罗尼亚学派的影响,科雷利注重人声美的旋律。恰恰这些旋律是可以很容易唱出来的,这让低音提琴的衬托显得更有厚重感。在科雷利的教堂奏鸣曲中,其风格更崇高庄重、严肃,所以技巧也更加高超。

三、科雷利的室内奏鸣曲

第7首和第9首按照快、慢、快、慢的四个乐章原则完成。第10首和第11首却与他的教堂奏鸣曲布局是一致的,是慢、快、慢、快、快的五个乐章形式。主题加变奏一气呵成,这是科雷利最不寻常的手法。其实在听科雷利的第5部作品时不难感受到,他的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风格划分不是很清晰明确,这两种写法都相互渗透在其中,比如在教堂奏鸣曲的第五首中,吉格舞曲就出现在最末乐章,在室内奏鸣曲中,第11首的中间乐章没有用舞曲,而是用了慢板和庄板。说明教堂奏鸣曲来自于人声,而室内奏鸣曲与舞曲紧密联系。

福利亚变奏曲是一种3/4的庄严缓慢的拍子,以16个小节作为单位进行的一系列变奏,一共出现了23次变奏。是一首学习古典弓法最好的高级练习曲。它来自于葡萄牙和西班牙民间,被人熟知。几乎所有的变奏都是规整又有公式化的变奏,每个变奏都对应和声的要求。变奏的变化速度由快板、柔板等又回到快板,拍子的频繁变化在变奏曲中是不常见的。旋律更是先出现在上方声部,再出现在下方声部。

四、科雷利的创作特点

科雷利的小提琴作品,旋律安静、谦和、柔美。他没有哀伤的倾诉,也没有忧郁的内心独白,更没有疯狂粗旷的野性。这和他一生创作的对象是教堂和宫廷有关。另外,科雷利的生活背景也让他的作品一直保持着精致、干净、典雅的旋律风格。他的小提琴作品仅限在第三个把位,每部作品都具有歌唱的特质和流动的音乐语言。尤其音乐的装饰性在巴洛克时期广泛运用,来表现演奏者卓越的技巧。科雷利在第5号作品中加入华丽的装饰音技巧,就是在大线条的形态上加入更多丰富乐曲的内容,让演奏者自己发挥。当时录制出版了很多演奏曲目,因为每个演奏者的理解不同,所以出现了很多不同处理方式的作品,这也是为什么说科雷利的第5号作品是开放性的,这些装饰音都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和手段。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分解和弦和音阶式的旋律进行都大量出现。

五、结语

在科雷利的心中,他崇尚人文主义和自由,他认为美的音乐应该是回归自然,而不是华丽的炫技。他注重旋律的变化和主调的音乐发展,同时各个乐器声部之间协调发展。他允许装饰音作为附加的成分衬托出旋律的主要位置,保持着清晰的线条和抒情的情感共鸣。在第5号作品中,可以看到科雷利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创作技巧,也是在巴洛克时期创作思潮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进入人们心里的干净旋律。

参考文献:

[1](美)格劳特·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M].汪启璋等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范额伦.科雷利和他的小提琴作品[J].黄钟,2012,(1).

猜你喜欢
创作特点
论东野圭吾小说创作特点研究
《红楼梦》音乐的创作特点及风格分析
朱良镇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概述
论南宋诗人孙应时山水纪游诗的特点
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的创作特点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特色
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