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2015-07-04 07:49胡晓慧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7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德育教育对策

胡晓慧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未成年教育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下的人才也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中重要的角色扮演者。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下的人才的整体素质将关系到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所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德育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德育教育  对策

我国的教育体中,中等职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要肩负起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任,还应该承担起优化产业人员素质,树立职业道德标杆、民族思想道德文化旗帜的责任。即“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技能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德育进行教育。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德育教育实施体系就成为目前中等職业教育中的一大课题。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 积极适配着现代经济和思想大发展的现实。但是,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大发展的同时,德育教育却成为了一块短板,很多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德育教育缺失。这种德育教育的缺失已经发展到影响学校的发展的地步,甚至,这种长期的德育教育缺失都有可能影响到这一代专业职业人才的整体素质。

当下,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还不能完全符合社会和现代化市场的高素质的人才标准。要想完全契合或者贴近这个社会人才标准,就要不断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道德素质教育,结合现实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各行各业的行业特点以及社会普遍存在的价值理论体系。目前,国家非常重视中等职业能力教育,非常看重实际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输出,这就给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是,就是在这种“硬件”设施齐全的情况下,似乎中等职业教育的“软实力”——德育教育没有和硬件相适配。导致如今社会上一大批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输出的人才,专业技能较强但是道德理论水平却是低得可怕。在社会实际工作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输出的学生很难达到社会高素质实用人才的要求。这就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陷入了恶性循环。因此,先进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定要准确把握学生的道德状况,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相应教育措施。以便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逐步让中等职业学校步入“出口畅,进口旺”的良性循环模式。真正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大发展,向社会输送实用人才。

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现状

学生作为一所学校的主体和主题,他们的整体素质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重心。近年来,“普高”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社会都在追求的升学理念。一些成绩非常好的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要选择一所好高中,然后经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一所自己理想的大学,之后找一个满意的工作。而那些成绩中等的学生,也在升学热的大潮中对自己形成了一种社会群体似的心理暗示,那就是也一定要进入高中,然后想办法考入大学,最终和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跨到同一个起跑线上。只有那些成绩非常差的学生,进入高中没有机会,还不想辍学,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进入职业中学学习。这部分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习成绩都不是很好,学习相关理论的能力都不是很强。这样就导致了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整体素质不高,学校管理者的管理兴趣不大,学校学生品性逐渐下滑的现象。

同时在这些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中,有一部分学生喜欢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希望的只是踏踏实实地学好自己的专业,将来找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但这只是一小部分。还有一大部分学生是处于无奈才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在他们眼里,专业无所谓,成绩无所谓,工作无所谓。这样的“三无”学生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厌学,经常以各种理由不上课。久而久之,就忘记了作为学生最基本的道德理念。但作为从事专业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中等职业学校却不能抛弃这样的学生,要用特殊的、符合实际的教学和管理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德育

(一)德育的形成过程

德育的大众概念是指“学校对学生(儿童与青少年)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同时,也有一部分学者对德育的概念进行了细化的总结和概括,他们认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取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地参与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在这两种概念体系中都强调了德育这个过程对受教育者的影响作用。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是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德育教育的。因为只有把德育教育贯穿在职业教育动态体系中,才能形成一个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

同时,在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和充实了教师的职业德育认知以及相应的专业教育素养。在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自然地要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教师用良好的师德去积极影响学生,用扎实的专业技能去带领学生,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道德水平有一个隐性的提高。在这种隐性提高过程中自然地就形成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发展方向。

学校德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社会普遍道德要求规范化为学生的个体内在道德体现,并通过实际道德行为表现出来,得到社会的认可。这个道德影响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人道德基础形成的过程。而学校在这个学生道德认知形成的过程中起到绝对的主导作用,因此学校要时刻把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不能当做客体来对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师从人生导师和真心朋友两个方面积极引导,赢得学生的信任,时刻把握教育交流的主动权,最终引导学生自我内在道德的形成。

(二)形成良好德育教育的對策

1.尊重学生,身心共同发展

学生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因此在实际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老师要时刻尊重学生,不仅仅是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让学生身心共同发展,形成良好的人格体系。尊重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用一种方式解决所有学生的问题,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因势利导,全面评价学生

在日常的实际教学生活中,教师应该因势利导,把德育作为一种评价体系应用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一个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是有品德的学生,相反的,对一个有品德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提高的他的学习成绩。在教师以及学校的评价体系中应该评价学生的优势,用忽略战术逐步改掉学生的劣势。不再挑剔地看待学生,而是赞赏地看待每位学生身上的优点。

3.形式多样,培养注意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一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自然地对待学习的热情就不会很高。那么,这种现实存在状况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影视、PPT、广播等,在学生有学习热情的同时,自然地就主动接受了老师所讲授的内容以及所传播的精神内涵。

4.心理教育,全方位保护学生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集体,经历了“上不去、下不来”的那个尴尬时期最终才选择读职业学校。所以在这些学生中会习惯性地给自己贴上不是好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形象标签。这种自我心理暗示的形成是很难纠正过来的。因此,对这些学生要加强心理教育,把他们从“失败者”“落水者”的阴影中解救出来,引导他们进行正常的人际交流和社会生活,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结语

当今,在市场经济和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多元的价值观体系不断冲击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这种复杂的社会意识里,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具有健全道德体系的专业人才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更好地推进整个民族的大进步、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伯黍.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吴祥祯.新时期青少年德育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

[4] 林崇德.品德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5] 朱小蔓.教师的道德成长[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 章志光.学生品德形成新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教育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