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竞文
(淮北师范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安徽 淮北 235000)
若说个体人是一个整体,那么身体和心理就是此整体的两个主要方面;若说健康是一个整体,那么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也是此整体的两个关键方面.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问题主要是指大学生针对高校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心理、思维以及行为反应,其问题的本质是现实状况与理想状况之间的差距,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问题关键指此种差距与理想状态的差距.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时常会出现心理疑惑和心理问题,为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8 375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实施评测,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优化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本研究对象是2012~2014级大学生共18 375名,年龄分布16~27岁,平均年龄18.2岁.2012~2014级高校学生分布为:2012级5 876人,(男生2 556人,女生3 320人);2013级5 950人,(男生2 339人,女生3 611人);2014级6 549人,(男生2 615人,女生3 934人).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此量表是“主要衡量被试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是国际常用心理测评采用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量表共90题项划分为9个维度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每个题目的项目均采用5点式(1~5)评分,各用1、2、3、4、5分显示心理健康状况严重程度无、轻、中、偏重和严重;得分愈低,症状愈不明显,心理健康状况愈健康,反之,心理健康状况愈差;因子分值≥3,显示重度及以上心理症状;因子分愈低,显示心理障碍较轻,心理健康水平较高.本心理量表通过对个体9个因子的心理状况测评,掌握熟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1]
数据通过SPSS 13.0统计.
表1 高校大学生与全国常模SCL-90各因子分比较(±s)
表1 高校大学生与全国常模SCL-90各因子分比较(±s)
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2012级学生(n=5 876)1.82±0.48 1.69±0.49 1.49±0.44 1.57±0.44 1.47±0.43 1.42±0.43 1.51±0.42 1.48±0.38 1.52±0.43 2013级学生(n=5 950)1.80±0.47 1.66±0.48 1.46±0.42 1.55±0.43 1.45±0.43 1.41±0.43 1.49±0.41 1.46±0.41 1.50±0.41 2014级学生(n=6 549)1.72±0.47 1.60±0.47 1.41±0.41 1.48±0.42 1.38±0.40 1.37±0.41 1.43±0.40 1.40±0.37 1.42±0.39常模(n=1 388)1.37±0.48 1.62±0.58 1.65±0.51 1.50±0.59 1.39±0.43 1.48±0.56 1.23±0.41 1.43±0.57 1.29±0.42
测评结果显示:各因子分均未≥2.5,表明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总体水平颇好,3个年级的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数据,而人际关系和敌对的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常模数据,2012级和2013级的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偏执共4个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而2014级的这4个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常模数据,见表1.这和国内一些实证调查结果相对一致,和全国常模数据比较,数据低于全国常模,显示2012~2014级18 375名高校学生的心理异常倾向发生率颇低,其心理健康状况水平相对于全国常模偏好.比如,胡青坡实证调查研究2001年至2005年大学生心理Meta分析症状自评量表SCL-90因子分的年度效应,因子分值随着年级逐渐降低,表明高校大学生心理状况呈现上升趋势[2].2014级作为高校大一学生,享受高考后胜利喜悦的果实,迅速进入大学新环境,面对需要自主自立的高校学习,面对需要自己管理的时间,面对完全需要自己合理安排的大学生活,出现新生活适应困难,新环境陌生,见到五湖四海的新同学,人际关系出现紧张,有时感到无所适从,学习动力和情趣逐渐匮乏,久而久之产生厌倦学习,心理出现诸如上述调查结果,显示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和敌对等一系列问题和心理 障碍.
表2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性别差异(±s)
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2012级男生(n=2 556)1.79±0.48 1.67±0.49 1.44±0.42 1.51±0.43 1.46±0.43 1.34±0.38 1.51±0.42 1.46±0.39 1.50±0.44女生(n=3 320)1.85±0.47 1.71±0.49 1.53±0.44 1.61±0.44 1.48±0.43 1.48±0.46 1.51±0.42 1.50±0.38 1.54±0.43 2013级男生(n=2 339)1.76±0.48 1.65±0.49 1.40±0.40 1.49±0.42 1.44±0.44 1.33±0.39 1.49±0.42 1.44±0.38 1.46±0.42女生(n=3 611)1.82±0.46 1.67±0.47 1.50±0.42 1.59±0.43 1.46±0.42 1.47±0.44 1.49±0.40 1.48±0.37 1.52±0.41 2014级男生(n=2 615)1.68±0.48 1.57±0.48 1.36±0.39 1.42±0.41 1.37±0.40 1.28±0.36 1.42±0.41 1.38±0.38 1.41±0.35女生(n=3 934)1.75±0.47 1.61±0.47 1.44±0.41 1.52±0.43 1.39±0.40 1.43±0.43 1.43±0.39 1.41±0.36 1.44±0.40
测评结果显示:测评结果的性别比较,2012级和2013级高校男生和女生的9个因子分均高于2014级的男生和女生的分值,2014级男生和女生的9个因子分最低,3个年级女生的9个因子分均高于男生的分值,见表2.有问题心理异常倾向2014级、2013级和2012级随着年级增多,强迫症状颇多,躯体化颇少,见表3.这和陈顺森、陈春玉等实证调查结果相对一致,他们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变迁,近20年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9因子有6因子分值均随着年级逐渐递减,表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随着年级逐渐趋向好转[3].
表3 有问题心理异常倾向学生数
测评结果显示:有问题心理异常倾向的个体可以含有强迫症状、躯体化、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偏执、焦虑、恐怖、敌对等9因子的一项或多项因子项数.2014级有问题心理异常倾向的男生252人,筛选率9.6%;有问题心理异常倾向的女生74 人,筛选率1.8%.2013 级有问题心理异常倾向的男生349人,筛选率13%;有问题心理异常倾向的女生85人,筛选率2.3%.2012级有问题心理异常倾向的男生253人,筛选率9%;有问题心理异常倾向的女生58人,筛选率1.7%.女生在大学校园里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人格特征、个性、需要、动力,从学习过程中和学习效果中享受了内心的满足与需求,和男生相比,心理较健康.大二和大三学生和大一学生相比,逐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渐渐学会坦然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境和疑难,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于大一学生较好.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培养良好的情趣和兴趣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起点;合理调整内心满足和需求、鼓励激励健康的动机和动力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动因,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根本;正确悦纳自己、积极树立自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秘诀.
大学学习是高层次的专业性学习,既要有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精深的专业扩展知识,既要探索性研究,又有研究性勘查.大一学生的高考“重压”暂时没有了,面对不同于高中的高校学习思维模式,出现学习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大一学生应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激发学习热情和情趣,不仅要学好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扩展领域知识,还要培养自身学习创新思维能力,热爱学习,享受学习,以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大一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不仅要热爱普通平凡甚至乏味枯燥的学习,还要享受并热爱高校给予的轰轰烈烈生活,自我调适人际关系,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促进自我心理健康发展.
高校男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既要在顺境中热爱学习和生活,又要在逆境中享受学习和生活,遇到困惑与不解,不要怨天尤人,尽力发挥自身的聪明睿智,学会拥有一双发现美、鉴赏美的眼睛,敢于通过自己的努力适应高校生活和学习环境,改变困境,提升抗挫能力,提高心理自我调适能力.高校男学生无论在顺境中还是在逆境中都应乐于生活,热爱生命,积极投身高校生活,积极维护人际关系和谐,避免敌对,并在高校生活过程中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与情趣,积极适应高校生活,并热爱高校生活,乐于享受生命的价值,快乐享受生活每一天.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31-35.
[2]胡青坡.2001-2005年中国大学生心理调查结果的Meta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1(10):492-493.
[3]陈顺森,陈春玉.近20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迁[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