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学院路小学 刘洪杰
思维的灵活性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加工组合。表现在计算上就是思路独特,计算方法新颖。在计算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激发学生的联想。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数学中的很多概念、定律、性质、法则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利用联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在低年级巩固“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设计了如下题目:看一看哪些加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结果,大部分学生只是将①③⑤⑦进行了改写;个别学生将②改写成5×4-1,将④改写成6×5+3,将⑥改写成8×3-1或7×3+2,将⑧改写成4×4-1或5×3或3×5。后者虽是个别的,但是他们善与联想,将题目进行改组,表现出思维的灵活性。
又如,在中年级学完“乘法分配律”以后,教师在课堂上出示如下题目:计算下列各题,能用简便方法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在订正时,有的学生说:“第①③题我根据乘法的分配律用简便方法计算:第②题我按运算顺序先减后乘,就是13×4=52;我对照第①题用口算试着做了一下,100-48也得52。所以做第④题时。我就大胆地用简便方法计算,就是用75-25的差再乘以4,结果得200。我怕不对,又按第④题的运算顺序口算进行了检查,300-100=200,结果完全一样,所以证明第②④题也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这种恰如其分的联想,充分说明联想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二,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常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是他们认识到,只有开动脑筋,想出各种办法独立地去解决问题,才能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对此,教师给予肯定,并在全班称赞他说:“这种做法完全正确,而且非常简便,今后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以像他这样做。”
又如,在学习了“分数、小数比较大小”后,教师出示下面几组数,让学生进行比较。
比较下面每组中几个数的大小,怎么简便就怎样比较。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不同的方法板书出来,让学生评价哪种方法好,对用独特方法正确回答的同学给予鼓励,怎样就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绝大部分同学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大小,而个别学生则采用独特的方法,如下所示。
第三,提倡新颖的解题方法。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在考虑用一般方法解的前提下,还应提倡学生采用新颖的、独特的方法,这样有利于开拓思路,启迪创造性思维。为此,教师可在计算前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计算下面各题,想一想,除了用一般解法外,还能用其他方法吗?请试一试。
以上各题,写出的解法都是学生悟出的有创见的新颖的方法。凡采用这些解法的同学,教师都应给予应有的鼓励。
总之,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才能更好地提高计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