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优秀女子500 m 速滑运动员全程速度节奏特征

2015-07-04 01:16冯庆波
冰雪运动 2015年1期
关键词:后半程降速分段

冯庆波

(哈尔滨市冬季运动项目训练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0)

世界优秀女子500 m 速滑运动员全程速度节奏特征

冯庆波

(哈尔滨市冬季运动项目训练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0)

摘 要:目的:研究优秀女子速滑运动员全程速度节奏特征以快速提高我国该项目的运动成绩;方法:以荷兰短距离世锦赛比赛数据为基础,通过归纳总结和对比分析,研究女子内外道速度节奏特征。结果:女子外道的全程速度节奏特征是:第一直道快速加速,第一弯道稳定增速,第二直道缓慢增速后维持高速滑行,第二弯道大幅降速后维持原速滑行,第三直道调整后努力维持速度滑行;女子内道的全程速度节奏特征是:前100 m快速加速,112 m分段降低加速节奏,第一弯道保持速度稳定增长;出第一弯道后速度增长放慢,然后在入第二弯道前匀速前进;第二弯道仍然保持较稳定的速度节奏,出第二弯道后主动降速缓冲,然后努力维持高速滑行至终点;突出的最大速度能力和较好前100 m成绩是获取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但良好的全程速度节奏分配是获取好成绩的关键。关键词:速度滑冰;优秀女子运动员;500 m;速度节奏;特征

1 引言

国际滑联规定,从2006年冬奥会开始,男、女500 m均滑两次,一次是起跑后第一弯道为内道,一次是起跑后第一弯道为外道,以两次成绩的总和来判定名次[1]。因此,运动员对两次滑行的速度节奏控制与把握对比赛成绩起到决定性影响。速度节奏是指通过改变能量输出的比例和速率来控制速度变化的过程[2],它对体能类竞速项目运动成绩有重要影响。全程速度节奏变化是一种战术选择[3],也是重要的参赛能力,近年来有关速度节奏的研究也逐渐得到大家的重视[4-5]。优秀速滑短距离运动员的体能训

图1 荷兰Heerenveen速滑馆AMB测速系统测速点分布图Figure 1 Distribution of AMB system's velocity measurement points in Holland Heerenveen oval

2 第一弯道为外道的全程滑行速度节奏特征

图2是女子外道优秀运动员的全程速度曲线。从该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抛开速度值的高低,优秀运动员全程速度节奏的变化具有较高的规律性。

首先,运动员在第一直道都是快速加速,在入第一弯道时将速度提升至个体最大速度的85 %以上。入第一弯道后,运动员在整个弯道仍然保持加速趋势,但后半程的加速幅度更大,且在出弯道时使速度大幅提升至个体最大速度的95 %以上。运动员在第二直道前半程仍然保持加速趋势,但加速幅度明显降低,在第二直道的后半程基本属于维持状态。进入第二弯道后,运动员在前半弯道都大幅降速,在后半弯道基本维持原速滑行。出第二弯道后,从图2上看李相花与其她运动员有较大差异,但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她们都属于一个调整过程。在第三直道的后半程,运动员又处于努力维持阶段。因此,结合上述表1的分析我们可以说,尽管优秀运动员全程速度节奏存在个体性,但仍然具备较高的一致性,且可以总结为:第一直道快速加速,第一弯道稳定增速,第二直道缓慢增速后维持高速滑行,第二弯道大幅降速后维持原速滑行,第三直道调整后努力维持速度滑行。表1是本次短距离世锦赛500 m项目女子外道前6名选手的分段百分速度、最大速度及运动成绩。从表1可以看出最大速度与运动成绩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最大速度并没有出现在前3名选手当中,而是第4名、我国优秀速滑运动员张爽,但张爽的运动成绩却与第1名相差0.8 s。第2名李相花(Sang-Hwa Lee)的最大速度是14.84 m/s,排在6名选手中第4位,但她的运动成绩却远高于最大速度达到14.9 m/s以上的张爽和弗雷辛格(Anni Friesinger)。因此,我们发现具备突出的速度能力并不能保证运动员获得优异的运动员成绩,这其中必然涉及如何快速进入高速滑行以及努力维持高速滑行的问题,即全程速度分配和节奏变化。

图2 第一弯道为外道的全程速度曲线Figure 2 Whole speed diagram in the first outer curve

2.1 第一直道快速加速

从表1还看到,在前100 m的各分段中珍妮沃夫(Jenny Wolf)的百分速度都是最大的,且她的最大速度与张爽相差无几,这说明其不仅具备超强的速度能力,而且拥有突出加速能力。反观另外两位最大速度在14.9m/s以上的运动员可以发现,弗雷辛格前100 m各分段百分数都是最低的,张爽在39 m、56 m 和100 m各分段的百分速度都是倒数第二,而她们的练[6-10]、心理训练[11]、智能训练、技术战术训练[12-13]对取得比赛的胜利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其全程速度节奏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该项目的制胜规律,研究、把握和运用该规律是提高运动成绩的有效途径。为此,本文荷兰以短距离世锦赛比赛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探讨优秀女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的全程速度节奏特征,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该项目的快速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优秀运动员的界定通常以运动水平或比赛名次来确定,女子国际健将标准为39.1 s,但在国际大赛中达到这一水平的运动员通常占参赛运动员较大比例,进入前8名尤其是获得奖牌选手的运动成绩一般都远远超过了此标准。所以,我们以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为基础,结合众多国际大赛前8选手的运动成绩,界定女子前6名运动员为优秀运动员。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在荷兰Heerenveen数字化冰场举行的短距离世锦赛。荷兰Heerenveen数字化冰场采用的是12点测速布局方案,各测速点与起点的距离分别是:L1(1.13 m),L2(11 m),L3(24 m),L4(39 m),L5(56 m),L6(100 m),L7(112 m),L8(153 m) ,L9(195 m),L10(250 m),L11(305 m),L12(353 m),L13~L18测速点与L1~L6相同,图1是该冰场测速点示意图。运动成绩与珍妮沃夫相差甚远。相关研究[14]表明前100 m的运动成绩与总成绩呈高度正相关。我们的研究表明,第一弯道为外道的运动员前100 m的加速能力或加速节奏是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

表1 第一弯道为外道的全程分段百分速度表Table 1. Whole step-shaped percent speed in the first outer curve

2.2 第一弯道稳定增速(外道)

100~112 m是入弯道前的准备阶段,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6名运动员在该阶段仍然保持一贯的加速节奏,李相花在入弯道时的百分速度是最大的。熟悉珍妮沃夫的都知道,她之所以能在2~3个赛季里面保持霸主地位与其超强的加速能力密不可分,其前100 m的运动成绩甚至达到优秀男子运动员的水平。但从她112 m处的分段百分速度我们可以看出其在有意控制加速节奏,目的是为了准确顺利的进入弯道,尽管滑外道时直弯道技术转换难度略小,但过大的入弯道速度也会给技术转化带来困难和危险。李相花敢于在入弯道前仍然保持较高的加速节奏且在弯道的前半程实现速度增长,凸显其优良的弯道技术和过硬的心理素质。111~160 m是第一弯道的前半程,160~208 m是第一弯道的后半程。从表1中可以看到6名运动员在前半弯道不仅顺利实现了技术转化且维持了速度的稳定增长。但从增长幅度而言,李相花最低,我们认为这与其过高的入弯道速度不无关系。表1还显示,在弯道的后半程六位运动员都充分利用离心作用使速度大幅增长,在出弯道时珍妮沃夫的百分速度再次达到最大。对比进出弯道速度我们可以发现,除李相花外,其她五位运动员的增速幅度都在10%左右,而李相花只有不到7 %,这也再次说明过大的入弯道速度对整个弯道加速的不利影响。

2.3 第二直道缓慢增速后维持高速滑行

出第一弯道后,在第二直道的前半程(207~264 m)6名运动员仍然保持加速,因出弯道时都已达到了较高的个体百分速度,所以该分段运动员的增速幅度较小,但我们仍能看到前三名运动员通过该段的努力使速度提升至99 %以上。在第二直道的后半程(264~319 m),除格丽特森(Annette Gerritsen)和弗雷辛格略有降速外,其她四位运动员仍保持加速前进,且珍妮沃夫、李相花和蒂莫尔(Marianne Timmer)在入第二弯道时达到个体最大速度。尽管六位运动员在第二直道的后半程速度变化略有不同,但总体趋势都是维持高速滑行。

2.4 第二弯道大幅降速后维持原速滑行(内道)

入第二弯道后,6名运动员在弯道的前半程都出现降速。根据规则规定,外道出发的运动员经过第二直道的换道后,第二弯道滑内道。因此,一方面内道半径小,曲率大,离心作用大,且运动员都以接近自己最大的速度进弯道,毫无疑问将给直弯道技术转换带来巨大困难;另一方面,运动员高速滑行至此时磷酸原底物几乎消耗殆尽(约滑跑了25 s左右),乳酸已开始大量累积,机体较疲劳,运动员对肢体动作的精确控制能力开始下降。因此,在体能、技术和速度的多重因素影响下,运动员在前半个弯道不可避免的出现降速以实现安全过渡。在第二弯道的后半程,尽管六位运动员有人增速,有人减速,但幅度都较小,总体趋势是维持原来的速度滑行。从进出第二弯道的速度来看,六位运动员都出现速度损失,且主要在弯道的前半程。尽管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降速的原因,但仍有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那就是进第二弯道的速度选择。经过大半程的高速滑行及规则的规定,体能和技术转化是无法避免的现实难题,但进第二弯道的速度是我们可以控制因素。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改变第二直道后半程的加速节奏,使进弯道时的速度在可控范围内避免出现速度的大幅下降,在平稳通过前半程弯道后在后半个弯道实现利用离心力加速,而不是如表1中那样前半弯道降速后半弯道努力维持。这样我们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技术衔接难度,且可以在后半弯道通过加速弥补节奏改变带来的时间损失,最重要的是可以在第二直道节省部分体能,毕竟弯道更有利于加速。

2.5 第三直道调整后努力维持速度滑行

出第二弯道后在401~411 m分段处,除了李相花出现大幅降速外,其她运动员都实现速度增长。然而,在410~424 m分段处情况正好相反,李相花开始加速而其她运动员开始降速。从局部的速度变化来看,李相花与其她五位运动员有较大差异,但从全程速度节奏变化来看,她们又都属于同一个过程。这是因为,一方面运动员在弯道身体内倾处于持续侧蹬冰过程,另一方面弯道频率明显加快,加上400 m的高速滑行后体能已处于极度疲劳状态,运动员在出弯道后必须有一个缓冲调整过程,只是不同的运动员选择不同的调整时期,所以会出现表1中的情况。这里同样有问题值得我们思考,那就是如何选择调整时期。运动员在出弯道后仍有较大的离心作用,如果运动员出弯道即刻开始调整,那将失去利用离心力维持速度的价值。我们认为比较理想的选择是,出弯道后通过1~2个交叉步完成弯直道技术转换的同时充分利用离心作用来维持速度,然后在进入直道滑行技术时再主动缓冲以缓解疲劳,然后再为冲刺做最后的努力。从表1中可以看到,在第三直道424~500 m分段间,尽管六位运动员的速度都有一定的起伏,但总体趋势都较平稳,说明该过程运动员在努力维持高速滑行以创造更好的运动成绩。不同的是前3名选手最后阶段的百分速度更大,都维持在96 %以上,说明优胜者的速度耐力更胜一筹。

3 第一弯道为内道的全程滑行速度节奏特征

图3是本次世锦赛内道时女子前6名的全程速度曲线。从该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六位运动员的速度曲线除了在112 m和411 m分段处有一定差异,其它环节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首先,在前100 m阶段,所有运动员都在快速加速使速度提升至12 m/s以上。在100~112 m阶段,六位运动员仍在继续加速,但李相花和张爽的加速节奏明显快于其她运动员。入第一弯道后,除李相花和张爽出现降速外,其她运动员都仍然保持良好的加速节奏。在第一弯道的后半程,六位运动员都在增速,且这一趋势在第二直道的前半程得到保持,在第二直道的后半程速度曲线均较平,说明运动员在维持原速滑行。在整个第二弯道阶段,运动员的曲线仍较平稳,但出第二弯道后在411 m分段出现个体差异,有运动员增速也有运动员降速。此后,运动员的总体趋势是在维持高速滑行。因此,结合上述(表2、图3)的分析我们同样认为,优秀运动员内道时的速度节奏具有较强的共性,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可以总结为:前100 m快速加速,112 m分段降低加速节奏,第一弯道保持速度稳定增长;出第一弯道后速度增长放慢,然后在入第二弯道前匀速前进;第二弯道仍然保持较稳定的速度节奏,出第二弯道后主动降速缓冲,然后努力维持高速滑行至终点。

图3 第一弯道为内道的全程速度曲线Figure 3.Whole speed diagram in the first inner curve

表2是本次短距离世锦赛女子内道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最高速度和百分速度。从该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珍妮沃夫最高速度最大,是唯一一位超过14.9 m/s以上的运动员,且运动成绩远高于其她运动员。最大速度排在第二的是张爽,第三的是卡坎(Svetlana Kaykan),但她们的运动成绩排在六位运动员最后。最大速度最低的是王北星,但她的运动成绩却排在了第四。因此,与女子外道一样,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与最高速度并没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再次说明运动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最大速度能力。

与表1女子外道优秀运动员相比我们能看到,除了珍妮沃夫的最大速度内外道间一致外,李相花、格丽特森和张爽内道时的最大速度都下降,但这4人当中只有李相花的运动成绩随着最大速度的下降而降低,其她3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反而有所增长。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有两个:一是内道比外道好滑,内道运动员在速度没到达一定水平时进入第一弯道,在体能充沛时能充分利用弯道加速,换道进入第二弯道时,外道的离心作用相对小,有利于运动员扣住雪线滑行。但外道运动员在第一弯道因速度小无法利用离心力合理加速,换道进入第二弯道后,速度较高且体能下降,运动员无法顺利实现技术转换,只能被迫降速,远离雪线滑行。因此,大家普遍认为内道运动员比外道运动员更容易获得好成绩[15],这也是国际滑联修改500 m项目规则滑跑两次的主要原因。尽管这4位运动员中有3位运动员的内道成绩更好,但我们仍不能确定内道滑行时有利于运动员创造更好的运动成绩,这还需要更多的样本量来予以支撑;第二个可能的原因是内道时运动员虽然没有发挥最高的速度水平,但在正常的最大速度水平下(毕竟内外道的最大速度差距较小)依靠良好的速度分配获得了更好的运动成绩。

表2 第一弯道为内道的全程分段百分速度表Table 2 Whole step-shaped percent speed in the first inner curve

3.1 前100 m快速加速

从表2中可以看到,在前100 m的四个分段中,珍妮沃夫和格丽特森各有两个分段的百分速度第一,而张爽和卡坎则各有两个分段的百分速度排在6人当中的最后,这与其各自的运动员成绩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说明了运动员的加速能力对运动成绩的显著影响。相关研究表明,500 m速度滑冰的运动成绩与启动阶段的无氧功率呈高度相关[16],前3步的加速能力能解释最终成绩差异的50%[17],优秀选手相对于一般选手不是磷酸原储备更大,而是在开始阶段动员更快,输出功率更高。因前两个测试点的数据不全,我们无法知道运动员启动加速阶段的速度水平,但根据前两名运动员在100 m各分段的加速表现,我们认为她们较好的验证了上述研究结果。

3.2 第一弯道保持速度稳定增长

100~112 m是入第一弯道前的最后直段部分,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除珍妮沃夫外,其她五位运动员都是大幅加速,且格丽特森、李相花、王北星和张爽都使速度提升至90 %以上,卡坎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是因为其在100 m分段时的速度最低只有83 %。珍妮沃夫在这个阶段增速幅度只有不到3 %,且在入弯道时的百分速度只比卡坎略大,与其强大的加速能力极不对称,说明她在有意控制入弯道速度。内道半径小,曲率大,入弯道速度过快必将给直弯道技术转换带来危险和不利,因此可以说珍妮沃夫较好的控制了自己的加速节奏。111~153 m是一弯道的前半程,153~195 m是弯道的后半段,从表2中可以看到六位运动员在第一弯道的速度总体表现是增速,但就个体而言有一定差异。首先,格丽特森和张爽在前半弯道出现了降速,在第一弯道就出现这样的现象是极不正常的,虽然内道的技术难度更大,但此时运动员的体能较充沛,在合理控制入弯道速度的情况下不应出现降速过程。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张爽的入弯道百分速度第一,格丽特森第二,都以近93 %的最高速度进弯道,所以她们在第一弯道前半程出现降速是在所难免的。在153 m分段处达到最高百分速度的是李相花94.14 %,但她的增速幅度只有2 %左右。对李相花而言,在入弯道速度高达92 %以上的情况下入弯道后仍能保持增速,再次说明其良好的弯道技术,但从增速幅度而言这样节奏也太理想。反观珍妮沃夫的表现,尽管其在153 m分段处的百分速度只排第三,但她的增速幅度却是最大的。前半弯道的数据也许并不能完全反映入弯道速度过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比进出弯道的速度我们就能发现,入弯道速度最高的张爽在整个弯道速度只增长了0.2 %,出弯道时的百分速度最低。入弯道百分速度第二和第三的是格丽特森和李相花,第一弯道的增速幅度也只有4 %左右,且出弯道时的百分速度排在第三和第四。有意控制入弯道速度的珍妮沃夫一弯道的增速幅高达8%,王北星在入弯道时百分速度90 %的情况下增速幅度也达到7 %,出弯道后她们的百分速度分别排在第一和第二。因此,我们认为第一弯道内道时应合理控制入弯道速度在90 %左右,超过92 %将增加直弯道技术转换难度且给整个弯道带来不利影响。

3.3 第二直道维持高速滑行

出第一弯道后,六位运动员在第二直道的前半程(195~250 m)仍保持增速趋势,且前四位运动员均达到或接近自己的最大速度。在第二直道的后半程,尽管六位运动员的速度变化略有不同,有增有减,但总体趋势都是努力。

3.4 第二弯道仍然保持较稳定的速度节奏

305~353 m是第二弯道的前半段,运动员内道出发换道后第二弯道滑外道。从表2中可以看到,除珍妮沃夫外,其她五位运动员在弯道的前半程都实现了增速。尽管珍妮沃夫出现降速,但其幅度非常小,且是在以个体最大速度入弯道情况下。我们发现这与表1外道出发的速度节奏有较大差异,运动员不仅没有普遍大幅降速,总体趋势反而是继续增速,其原因是外道半径大,曲率小,技术转化难度小,运动员能有效利用弯道加速。353-401 m是二弯道的后半程,除了王北星继续增速至个体最大速度外,其她运动员都出现降速,但降速幅度都较小。因此,第二弯道的后半程我们认为是运动员在努力维持高速滑行。对比前后半个弯道的速度节奏,我们认为运动员是否可以进行对换,在弯道的前半程维持速度滑行,在弯道的后半程再加速。这样调整有两个优点:一是尽管外道技术难度小,但仍然存在技术转换的问题,在经过300m的高速滑行后运动员的体能必定大量消耗,在这种情况下来追求增速肯定存在一定风险;二是在弯道的后半程加速可使运动员在前半程节省部分体能,缓解持续加重的疲劳,且后半程的加速难度略小,运动员在高速出弯道后可充分利用离心作用来维持高速滑行。

3.5 出第二弯道后主动降速缓冲,然后努力维持高速滑行至终点

出第二弯道后,在401~411 m阶段运动员的速度变化有一定差异。李相花、张爽和卡坎三运动员都是继续加速至个体最大速度。珍妮沃夫和王北星是出现小幅降速,而格丽特森则基本维持原速滑行。在随后的410~424 m分段处情况正好相反,珍妮沃夫和王北星出现增速,格丽特森出现小幅降速,而李相花、张爽和卡坎三运动员出现较大幅度的降速。

在高速滑行了400 m后,运动员体能消耗已达到极限,加上弯道的连续快速蹬冰,下肢必然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运动员在出弯道即刻强行加速,那么下肢无法获得必要的缓冲,必将导致下肢肌肉僵化,能量物质暂时供应困难,所以不可避免的出现大幅降速。因此,运动员在出第二弯道后,应利用弯道惯性来维持速度而不是强行加速,通过交叉步来主动缓冲和完成技术转换,使下肢肌肉得到必要的放松、体能得到必要缓冲,在完成过渡环节后再加速冲刺并努力维持到终点。因此,珍妮沃夫、格丽特森和王北星的节奏策略是我们较认同的。在424~500 m阶段,尽管各运动员都出现了速度的增减,但幅度均较小,总的趋势是努力维持高速滑行。

4 小结

女子外道的全程速度节奏特征是:第一直道快速加速,第一弯道稳定增速,第二直道缓慢增速后维持高速滑行,第二弯道大幅降速后维持原速滑行,第三直道调整后努力维持速度滑行。

女子内道的全程速度节奏特征是:前100 m快速加速,112 m分段降低加速节奏,第一弯道保持速度稳定增长;出第一弯道后速度增长放慢,然后在入第二弯道前匀速前进;第二弯道仍然保持较稳定的速度节奏,出第二弯道后主动降速缓冲,然后努力

维持高速滑行至终点。突出的最大速度能力和较好前100 m成绩是获取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但良好的全程速度节奏分配是获取好成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智勇,冯文全,陈月亮.对速滑短距离项目特征的思考[J].冰雪运动,2009,31(3):13-16.

[2]JOS J,DE KONING I,MAARTEN F.BOBBERT.Carl Foster. Determination of Optimal Pacing Strategy in Track Cycling with an Energy Flow Model[J].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1999,2(3):266-277.

[3]王倩,马楠.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比赛中的速度变化与战术运用[J].辽宁体育科技,2005,27(5):37-38.

[4]黄达武,陈月亮,吴瑛,等.性别、运动水平和道次对500 m速度滑冰速度节奏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2):83-88.

[5]黄达武,陈月亮,吴瑛.于静速度滑冰全程速度节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3):75-80.

[6]张连涛,王晔,陈月亮,等.短道与短距离滑冰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因素[J].冰雪运动,2009,31(5):20-23.

[7]陈月亮,李洪志.我国优秀短距离速滑冰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的特征[J].冰雪运动,2009,31(6):1-4.

[8]曹洪宇,李军.我国优秀女子速度滑冰1 000 m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创新探索[J].冰雪运动,2010, 32(2) :6-8.

[9]刘万廷,具钟林,常锐,等.我国速度滑冰1 000 m速度耐力水平提高解析[J].冰雪运动,2010, 32(6): 10-13.

[10]赛娜.乳酸阈训练法在速滑耐力素质训练中的应用[J].冰雪运动,2014, 36(6): 1-4.

[11]于涛.速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控[J].冰雪运动,2012, 34(4): 70-72.

[12]程磊,温朝晖,乔静.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起跑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J].冰雪运动,2014, 36(5): 1-8.

[13]林志东,丁宝震.速度滑冰运动员技术能力决定因素探析[J].冰雪运动,2014, 36(5): 9-12.

[14]KONING J J,GROOT G,INGEN SCHENAU,et al. Mechanical aspects of the sprint start in Olympic speed skating[J].Znt.J.Sport Biomechanics1989, 5:151-168.

[15]吴震 ,陈月亮,黄达武.优秀女子速滑运动员全程速度量化特征研究[J].冰雪运动,2013, 35(3): 1-9.

[16]VAN INGEN G J, DE KONING J J, DE GROOT G.A simulation of speed skating performances based on a power equation[J].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1990,22(5):717-728.

[17]HIRVONEN J, REKUNEN S, RUSKO H ,et al.Breakown of high energy phosphate compounds and lactate accumulation during short supra maximal exercise. Eur. J.Appl.Physiol,1987,56:53-59.

中图分类号:G8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488(2015)01-0008-06

收稿日期:2014-10-27;修回日期:2014-11-27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9BAK57B05)。

作者简介:冯庆波(197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高级教练员,研究方向为速度滑冰训练。

Speed Rhythm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ld Excellent 500m Women Speed Skaters in Whole Race

FENG Qing-bo
(Harbin Winter Sports Training Center, Harbin 150020, China)

Abstract:Purpose, research the speed rhythm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cellent 500m women speed skaters in whole race in order to quickly improve chinese performance; methods, research the skaters' speed rhythm characteristics both in the inner and outer lane by comparatively analyzing the results in holland sprint world; results,the speed rhythm characteristics in the outer lane: fast acceleration in the first straight, stable growth in the first curve, slow increase into high speed in the second straight,considerable decrease into lower speed in the second curve, hard adjusting in the last straight;the other characteristics in the inner lane: fast acceleration in the first 100m and slow acceleration to 112m,stable growth in the first curve, slow increase after the curve and even pacing into the second curve;stable keeping in the second curve, actively decreasing after the curve and hard sprint to the finishing line. the maximum speed ability and good results in first 100m is the base for them to get excellent performance, and the good distribution of whole speed rhythm is the key to get good achievement.

Key words:speed skating; excellent women skater; 500m; speed rhythm; characteristics

猜你喜欢
后半程降速分段
竞走运动员后半程动作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固体推进剂降速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CBCT图像引导的放疗前后半程摆位误差分析
对改装说NO!为骑手“降速”!
优秀竞走运动员后半程动作技术分析
农业产业如何赢利“后半程”——洛川县委书记王明智谈产业发展与果农收益的一致性
重庆“降速”
分段计算时间
分段函数“面面观”
直流电力机车过分相降速问题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