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娟
(哈尔滨体育学院 休闲与社会体育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我国冬季体育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王紫娟
(哈尔滨体育学院 休闲与社会体育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摘 要:我国与世界冬季体育运动发展大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分析冬季体育运动与产业发展的现状,对促进我国冬季体育运动与产业向世界大国迈进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实证研究法、数理统计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我国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参加冬季会比赛的运动项目数逐年增加,但能获得金牌的项目较少,项目布局不合理;训练体制与运动员培养形式过于传统化;冬季项目人才培养不系统;冬季运动相关的旅游业、彩票业、服务业、产品制造开发业、俱乐部制度、宣传传播方面发展滞后。针对这一现状提出,应理清冬季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规律,使项目得到全面的发展;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冬季项目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以冬季体育旅游为龙头,发展冬季体育产业、彩票业、广告业等的建议。
关键词:冬季体育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自1980年参加冬奥会至2014年,历经30余年, 参赛人员、参赛项目呈逐年上升。共获得12金、22银、19铜。而这12块金牌中,有10块来自短道速度滑冰;而短道速滑、速度滑冰短距离,也是我国银牌的“主力军”,铜牌亦如此。我国冬季体育运动的优势项目太少、潜优势项目范围太窄;如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李富荣[1]在第20届冬奥会总结时说:我国冰雪项目要想赶上世界冬季运动大国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艰苦的工作要做。
本文对我国参加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来参加的项目、开展的项目以及项目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研究,并对与冬季项目相关的旅游业、彩票业、服务业、产品制造开发业、俱乐部制度、宣传传播方面等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为我国冬季项目更好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1 研究对象
以我国从事冬季体育运动项目管理、训练和研究工作的管理者、教练员、专家、学者为调研对象,对我国冬季体育运动项目参加冬奥会以来的发展状态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主要通过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专业检索网站查阅相关研究论文。通过查阅国际奥委会网站对我国参加冬奥会的相关成绩进行研究。
2.2.2 问卷调查法
为了更好的对我国现阶段冬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选取我国知名冬季体育运动学者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同时深入各级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进行现场访谈,得到一手资料,保证调查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为使本研究成果真实可靠,本研究采取实地调查发放问卷53份,回收问卷5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依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请9位冰雪专业的专家(如表1所示)对调查问卷设计的科学性、内容的全面性、结构的合理性进行效度评价(表1)。
表1 进行效度检验的专家情况统计表Table 1 The Statistical Table of the Experts on the Validity Test the Expert Situation of the Validity Test
通过9位专家对调查问卷的效度评价(表2),60 %的专家认为此问卷非常适合,30 %的专家认为比较适合,由此可认为问卷的总体设计、内容设计等方面均符合标准化要求。
表2 效度评价结果统计表Table 2 Validity Evaluation Results Validity Evaluation results
采用 “折半信度”检验的办法,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本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4,信度检验结果证明:本调查问卷的结果可靠。
2.2.3 访谈法
对我国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程、现状进行访谈,访谈对象为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各省级、市级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官员,部分冬季运动专家、学者。
2.2.4 实证研究法
为了使本研究更加真实、可靠,通过我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以及通过哈尔滨体育学院中国冬季运动文史馆的藏品,对我国冬季体育运动的发展、参加冬奥会的情况进行相关的实证研究。
2.2.5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表中的数据等资料,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为本研究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与资料。
3.1 我国冬季体育运动发展的现状
“奥运战略”是一个以实现在奥运会取得最好成绩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备持续、稳定的奥运金牌和奖牌争夺点和增长点,是我国冬季项目竞技水平不断向前发展、实现新突破的重要保证。
中国奥委会1979年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80年首次派队参加第13届冬季奥运会[2],至2014年第22届冬奥会,共参加了10届冬奥会,先后参加过的项目共10大项。在我国参加的比赛项目中,短道速滑、花样滑冰、速滑短距离、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已经具备一定实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他参赛项目则表现平平。
3.1.1 我国参加冬奥会比赛的项目
我国参加冬奥会比赛的成绩逐年增高,参加的大项、小项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表3)。在第20届冬奥会上,第一次参加了单板滑雪、跳台滑雪的比赛;在第21届冬奥会参加了冰壶项目,其中女子冰壶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980年我国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时只参加了5个大项的比赛,首次参赛的我国男女选手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无一人进入前6名。第三次参加冬奥会时只参加了3个大项的比赛(短跑道速度滑冰为表演项目),以后参赛项目逐年增加,到2010年时参加的项目数达到最多(表3)。
从我国参加冬奥会的比赛项目可以看出,速度滑冰、短道速度滑冰、花样滑冰是我国主要参加的冰上比赛项目;越野滑雪、冬季两项、高山滑雪我国主要参加的雪上比赛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冰壶、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等项目在近几届冬奥会也成为我国主要的参赛项目。
我国重点开展新兴项目,保证我国冬季体育运动的发展,但是从整体发展来看,我国的冬季体育运动开展的范围还较小,与冬季体育运动强国的差距较大。
表3 我国历届冬奥会参赛项目统计Table 3 Statistics of Entries for all Previous Olympic Winter Games in China
3.1.2 我国取得冬奥会奖牌
为使我国冬季体育运动快速发展,我国在1986年制定了冬季运动发展战略,将短跑道速度滑冰、速度滑冰短距离、花样滑冰的单人滑、双人滑列为重点项目,努力使之成为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的支撑与突破口。这一战略的实施使我国冬季体育运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1992~2014年,我国在冬奥会上共获得了12金、22银、19铜。在第16届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我国速滑名将叶乔波,获得了500 m和1000 m项目的2枚银牌,实现了中国运动员在冬奥会上奖牌零的突破。特别是在第19届盐湖城冬奥会上,我国的短跑道速度滑冰运动员杨扬,一举在500 m和1 000 m的比赛中获得了2枚金牌,实现了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在第20届都灵冬奥上,我国的运动员韩晓鹏,又在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项目上,取得了我国的第一枚雪上项目的金牌。在第21届冬奥会上,我国的花样滑冰双人滑,获得了金牌和银牌,这又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从以上成绩的取得可以看出,我国的冬季体育运动,特别是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较好。但我们应该明确的是,金牌涉及的项目不均衡,特别是雪上项目发展较冬季体育强国较为落后。
3.1.3 我国冬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布局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我国与冰雪体育强国之间的差距很大。认识差距,缩小差距,甚至赶超强国,就要对我国参加的冬奥项目进行科学的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发展目标。从我国参加的冬奥会项目、取得的成绩、发展的情况来看,可以将其分为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一般项目及新开展的项目四大类(表5)。
表5 我国冬奥项目布局情况统计Table 5 Statistics on the layout of Olympic Winter Games in China
从表5可以看出,我国现有冬奥会运动项目的优势项目并取得金牌的项目,仍为1986年确立的冬奥会发展目标确立的项目,经过29年的历程,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当然这与项目本身的训练周期有一定的关系,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的是,29年来,我们在项目发展上没有大的突破,并且在优势项目上,也只有其中的几个小项有一定的优势,且优势较小。在潜优势项目上,虽然这些项目曾经在国际大赛中取得过前八名的成绩,并有望在下届冬奥会上取得前八名的成绩。但是,通过第20、21届冬奥会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我们完成了任务,但残酷的竞争,使我们感到更强烈的紧迫感、忧患意识和重大责任。赛前,我们对对手做了认真的分析,对参赛的难度有所估计,但比赛现实还是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对手的强大和迅速崛起超乎我们的预计,使赛程几次出现险恶甚至是被动的局面。在一些重点冲金小项上,我们的运动员都是孤军奋战,没有形成集团优势,比赛过程令人心悬。我们对有些项目规则吃不透,观念不创新,对奥运会比赛的残酷性认识不足,被在奥运会前的一些比赛中取得的好成绩所迷惑,抬高了社会期望值,也给运动员造成了无形的压力。对潜优势项目来说,更应该严要求、重训练,对比赛规则、科研情况进行投入,展开研究,加大这些潜优势项目的训练等方面的保障。
在一般项目上,虽然未在国际赛事上取得前八名的成绩,但是也有望取得冬奥会的参赛资格。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探索其规律,加快进步幅度,多拿参加冬奥会的资格,成绩力争突破。积极鼓励培养这些项目的运动员,为其发展提供可靠的后备力量。
在新发展的项目上,应逐步建立其规范、训练制度的同时,兼顾其成绩的提高,鼓励其发展,支持项目的试点开展。
3.2 我国冬季体育运动的训练体制
我国的冬季项目训练体制起源于50年代初,50年代中期哈尔滨市成立了冰上业余体校;50年代后期吉林、齐齐哈尔相继也成立了冰上训练班;60年代初长春、吉林市相继也成立了业余体校;60年代的中期我国在运动训练体制上建立了三级训练网,即基点校、业余体校为第三级,重点体校、市队为第二级,国家队、省队为第一级。三级训练网的训练体制在初期执行得很好,当时国家有政策规定,凡能做到逐级输送的,对下一级输送的单位和教练本人,按输送的人数给予一定的输送费。对输送到上一级的运动员,在重大赛会上获得名次时,还给下一级组织和教练一些奖励。到80年代我国冰雪三级训练网的结构比值提为1:3:60:600,即1名国家队队员有3名专业队员作后备,3名专业队员有60名半专业的队员作后备,60名半专业队员有600名业余队员作后备,这种训练体系结构被称为宝塔式的训练结构。
在施行三级训练网的同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首先提出了在三级网内设立“一条龙”训练体系。它的优点是:一个教练把队员从业余带到专业,一直送到最高层次的训练队伍,训练上系统化,管理上一体化,教练的成果明朗化,极大地调动了教练员的积极性。到80年代的中后期,我国冰雪训练体系的结构,处于滑坡态势,在比值上出现筒状式和上大下小的结构比例。冰雪后备人才大量减少。进入8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体育训练体系也进行了改革,体育俱乐部的训练形式传入了中国。在初期,我国的体育俱乐部形式产生于自发的、个体创办的群众性健身活动中,多数以营利为目的。进入90年代中期以竞赛为目的的体育俱乐部训练形式产生了。
3.3 我国冬季体育运动人才培养体制
现代竞技体育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更是后备人才的竞争[3]。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我国冬季竞技体育人才队伍的基础,影响到我国冬季竞技体育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冬季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根本动力和关键因素[4]。冬季项目人才主要指从事冬季项目及从事与之相关产业方面的人才。从第21、22届冬奥会可以看到,世界各国的冰雪运动水平还在提高,我们正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式。提高我国冬季运动的水平,就应该对我国冬季项目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研究,并找到突破口,使我国的冬季项目水平更上一层楼,并在冬奥会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3.3.1 冬季项目运动员培养
纵观我国冬季项目的发展历程,我国冬季项目运动员的培养体系是由5个阶段构成的,即:基点校训练阶段、业余体校训练阶段(重点校或体育中学)、体育中等专业学校训练阶段、体工队训练阶段(二级训练队伍、省市队训练阶段)、最高层次训练阶段(一级训练队伍、国家队)。
从表面看,我国冬季项目运动员的培养体系是由5个阶段构成的,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实质上互相脱节,不按照层层培养、层层选拔的模式进行训练、培养。由于各种原因,训练成绩较好的运动员无法进行更高一层的训练,成绩较差的却能继续进行训练。80年代国家对三级训练网的比值提为1:3:60:600,这种训练体制的理论模型是宝塔式的结构。通过查阅国内资料得知,1983年我国三级训练网的比值为1:15:625 ,到90年代初我国三级训练网的比值严重下滑[5],速滑的比值为1:3:7.6,花样滑冰为1:0.55:2.87,冰球为1:1.2:2.08。与国家的规定比值相差甚远,严重的是花样滑冰的二级网比一级还小。至2002年,速度滑冰和短跑道速度滑冰变化不大,滑雪的比值为1:2.38:4.29仍处在较低水平上,花样滑冰和冰球有了新的发展,花样滑冰的比值为1:12.3:23,冰球的比值为1:6.13:7.69。纳入到冬奥会的项目共有15大项,在我国目前开展的冬季运动项目有11项;速度滑冰、花样滑冰、短道速度滑冰、冰球、冰壶、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冬季两项、自由式滑雪、跳台滑雪、单板滑雪,且均参加过冬奥会。在这11项中,花样滑冰的双人滑和短道速度滑冰位居冬奥会的一流和上游水平;速度滑冰短距离成绩较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取得了男女奖牌的双突破;在2006年都灵冬奥上,第一次参加了单板滑雪及跳台滑雪的比赛,跳台滑雪的最好成绩是进入正赛;余下的项目成绩均不理想,冬季项目整体水平远落后于冰雪运动强国。这样一个事实告诫我们,在我们的冬季项目队伍中缺少能“接班”的后备人才,训练方法还不够科学,有的项目比如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速度滑冰女子短距离运动员拿了世界冠军,退役后,这个项目就再没有人能接上班,这种靠天才拿冠军的办法,充分说明了我们人才培养体系上存在问题。
3.3.2 冬季项目管理人才培养
人才是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人才的培养关乎我国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6]。冬季项目管理人才,应具有多方面的知识,既应懂得管理,又应了解冬季项目的发展规律,并为其发展制定近期及远期的发展规划。我国培养冬季项目运动员的省、市地方运动院校及运动队的管理者,多为运动员及教练出身,他们懂得项目本身的运动规律,实践经验丰富。但管理经验及理论知识匮乏,无法站在更高、更远的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而有的管理者所掌握的本专业的知识为管理学,是正规的大学甚至研究生毕业,但他们学习的是管理学,对冬季项目本身的规律并不了解,无法从项目本身出发制定适合其发展的制度及目标。要想提高我国冬季项目运动水平,既要做到把握规律,突破创新,提高训练水平,又要提高项目管理者和教练员的认识水平和管理能力。作为竞技体育的管理者必须钻研和精通业务,要从单纯的保障型干部向既懂后勤保障又懂业务技术的复合型干部转变。作为教练员,要从单纯依靠经验来工作向既有丰富经验,又能不断吸取新知识,不断思维创新,训练方法不断创新的方向转变[7]。同时,要建立复合型国家队训练管理体制,实行队委会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细化分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这是现代竞技运动训练管理的方向,也是我们与世界竞技体育强国在训练管理方面的差距。在这方面,冬季项目还有很大的潜力,应该好好挖掘。
我国冬季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可以说相当于是一个空白,据了解得知,我国的体育院校开设的体育管理专业,只是针对简单的体育管理,而对冬季项目的管理人才培养几乎没有,更不用说更高一层的培养体系。建议冬季项目的管理人才培养可依托于全国的体育院校,进行系统的学习。除学习管理及体育管理的知识外,还应该对冬季项目本身的特点及规律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学习。只有对冬季项目本身进行了解、系统的学习,才能更高的进行冬季项目的管理工作。
3.3.3 冬季项目科研人才培养
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社会,现代科学技术出现“高度分化与高度集中”的趋势之后,也进入了多学科综合利用的新阶段[8]。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普及,现代高科技的许多成果也开始向体育领域渗透,并对现代竞技运动训练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9]。在应用高科技提高训练效果方面,国内外都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措施。例如,美国为了提高奥运会选手的竞技能力为目标的训练计划;澳大利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建成的有高科技训练和分析设备的现代化运动生物力学实验中心[10];除此之处,运动服装、器材的研制也渗透了高科技。这些,无不显示出科技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
随着冬奥会的发展,科技也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例如造雪设备的研发,使冬奥会比赛不再受气候的影响;人工制冷设备在冬奥会中的应用,使观众不用站在冰天雪地的室外就可以观看优美的花样滑冰表演;电视转播的出现,不用亲临现场,就可以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观看到冬奥会的比赛;更重要的是,科技的进步推动了项目器材设备的进步,如第18届冬奥会上,出现了新式的 “克莱普”冰刀和硅条的应用。这种冰刀的特点是将传统冰刀与鞋底间的两点固定改为前端一个接点,这样每当变换支点,后接点便自行脱离,使刀刃继续保持与冰面接触,从而避免了传统冰刀刀刃立起产生的阻力。而硅条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一种超薄型硅条,长2 cm、宽1 cm、厚1 mm,比赛时运动员将3个硅条中的2个贴在膝关节处,1个贴在额部。据说可减少滑行过程中空气的阻力。这种高科技产品都是荷兰人发明的,当然最先受益的也是荷兰人,在第18届冬奥会上,荷兰人利用高科技连续获得了5枚金牌,并刷新了3项世界纪录和5项冬奥会纪录。我国在体育与科研相结合方面,还属于起步阶段。科研参与到冬季项目中更是少之甚少,更不用说培养专门的冬季项目科研人员。现阶段,我国所有的体育项目科研工作开展的都不理想。科研方面的投入不够,无法解决体育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提高运动成绩。更不用说科研方面人才的培养。
3.3.4 冬季项目相关人才培养
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我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冬季项目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冬季项目。随着冬季项目的发展,更加需要懂得冬季项目知识、项目推广及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来推广、普及冬季项目,使之能够更快的发展。冬季项目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普及程度好,能够更快的推动我国冬季项目的发展。能够使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到冬季项目的管理及运动中来,这样,在无形中就增大了我国冬季项目后备力量的基数,使之适应我国冬季项目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没有专门的院校进行冬季项目相关方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的只是进行单方面知识的培养,很难适应现在的需要。对于专业技术人才方面,滑雪教练员文化层次不高;滑雪设施、设备、器材使用与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几乎没有[11]。为了适应我国冬季项目的发展,建议加快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可以对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进行再培训,进行冬季项目知识方面的培训,加快我国冬季项目的推广及普及。
3.4 我国冬季体育运动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冬季项目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入到冬季项目中来。如果未来有2%的人参与到冬季运动中来,将是两千六百万,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消费人群。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我国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产业将是一个机遇。大力发展冬季项目相关产业,不仅能促进我国冬季项目的发展,还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3.4.1 冬季体育运动旅游业
在众多的冰雪旅游方面,滑雪正在成为主流。2000年以前滑雪人数还未构成群体,但在近几年出现了明显的特征,一是自行装备了器材服装;二是冬季至少滑雪5次以上;三是其中一部分人参加各类俱乐部活动。比如:2001年中国滑雪协会发起举办的“全国大众高山滑雪系列赛”,主要是利用比赛推广这项运动,一个冬季共有9站比赛,主要场地在北京、黑龙江和吉林等地区,参赛人数约400多人。而2005年这类比赛的需求一下增加至28站,区域扩大至河北、河南、四川、新疆、内蒙古等省市,预计参加人数3 000人次。近几年各种滑雪俱乐部自发成立,以北京、黑龙江两地居多.大约在40几个。其中北京的单板俱乐部最多,在北京的滑雪爱好者中,单板爱好者占20 %左右。另外,爱好者的年龄和职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2001年参加大众比赛的选手年龄平均为28岁左右,多为企事业职员、机关事业部门管理者、教师等。近几年出现学生和一般企事业员工,滑雪消费趋向平民化。滑雪爱好者每年以5 %左右的速度增加,但各地区不相同,北京地区增长比例要大一些,南方较缓慢[12]。2007年滑雪旅游者数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据统计,春节黄金周期间仅黑龙江省内10家SSS级滑雪场接待中外游客就高达12万人次[11]。从上述的数字可以看出,我国的冬季项目旅游以滑雪旅游为主,其余的冬季项目还未形成旅游的形式,当然这受其项目本身特点因素的影响。但为了使我国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产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应对其它项目进行推广,例如花样滑冰、冰球等项目。
3.4.2 冬季体育运动广告业
我国冬季体育运动广告业的发展还是一个空白。但是,随着中央电视台对2006年都灵冬奥会的全程直播,以及联想集团对冬奥会组委会的赞助,已经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了提升企业形象的平台。但在广告业对这方面的重视还不够,只有北京的梅龙广告对在我国举办的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进行了广告推广。
3.4.3 冬季体育运动彩票业
以发行体育彩票、赛马博采、赛车博采、自行车博采等为主要渠道的体育博彩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吸引社会游资,发展体育事业、增加政府税收的有效途径。利用体育比赛活动的吸引力竞争性以及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开展体育博彩,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副作用。为加强管理,许多国家都为体育博彩业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意在用合法的博彩取缔非法的赌博[13]。体育博彩业的主体行业是体育彩票业。彩票发行在世界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目前发行彩票的国家已有100多个。美国、意大利,加拿大、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已把发行体育彩票作为扶持体育事业的有力支柱。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部分省市开始尝试发行体育彩票,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在全国发行。但是,我国发行的体育彩票均为夏季项目,没有涉及到冬季项目中来。随着我国冬季项目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冬季项目彩票业将是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
3.4.4 冬季体育运动服务业
滑雪旅游不仅直接拉动了住宿、餐饮、交通、购物、娱乐、电讯、传媒等经济领域的消费,而且催生出一批以滑雪旅游为服务内容的电子商务、旅游租赁、滑雪器械生产和维修等新兴项目[14]。我国一般的滑雪场都建在远离市中心,这就要求餐饮、交通的便利、旅游设施齐全的同时,保险业也应该得到发展。但是,到我国各滑雪场的车次几乎没有。我国雪场周边较偏僻,旅游形式也较单一,设施不齐全,不能形成国外的在滑雪场居住、餐饮一站式服务。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冬季项目及经济的发展。
3.4.5 冬季体育运动物质产品行业
我国的冬季项目产业虽得到了发展,但是从现在我国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产业发展情况看,我国冬季运动产业还是以滑雪场为主的产品单一型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之相适应的服装、器材等的研发还属于空白。品牌知名度不高,而且主要局限在低端产品领域,真正属于国际品牌的极少[15]。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冬季项目运动器械多数为国外进口。我国的体育用品普遍科技含量低、处于品牌劣势。
3.4.6 冬季体育运动俱乐部
新中国成立以来,竞技体育管理模式一直采用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方式,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主要由国家体委和各省市体委的体工队来运用。所以,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只有高水平运动队,而没有高水平的职业体育俱乐部。80年代中后期,尽管在体育界出现了一股运动队与企业“联姻”的热潮,但这一时期体委与企业联办往往是市长、省长或部长从中撮合,动机是解决各级体委办队经费的不足,企业出资并不指望从运动队获得回报,而是希望从政府获得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所以,这一时期我国仍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体育俱乐部[16]。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仍处在初创阶段,各地区、各项目的发展状况相差较大,很多项目的职业体育俱乐部还处于 “翻牌子”“卖牌子”的阶段,只有足球、篮球等少部分职业体育俱乐部开始步入 “创牌子”的阶段[17]。冬季项目俱乐部的形式还没有走上正规的道路上来。截止至2005年12月,在中国滑雪协会注册的滑雪俱乐部共22个,且多集中在北京及黑龙江省。上网搜索 滑冰俱乐部只有3个。北京、南京、哈尔滨各1个。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冬季项目的俱乐部还没有发展成产业形式。
3.4.7 冬季体育运动竞赛与宣传
随着我国在第21届冬季奥林匹克会上取得的成绩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国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但是相应的,我国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研究及宣传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从整体上看,国内关于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研究较其它体育学科要少得多。关于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研究,多集中在战略、战术内容上。学术研究多以运动训练、竞赛服务以及为冬季运动教学活动提供训练方法为目的。学术研究内容的支撑学科单一、角度单一是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对群众性冬季奥林匹克实践活动参与意识的研究,新兴的冬季体育运动产业活动的深入研究也较少,且多属理论研究范畴。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宣传方面,我国对第20届、21届冬奥会进行了几乎全天的转播,但是对20届冬奥会的全程直播在很大方面上是为2008年奥运会进行学习。在我国举行世界性的大赛很多,但是观众却很少,主要是对其宣传不够。我国应加强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宣传,使人们更好的了解冬奥会与冬季体育运动。
通过对我国冬季体育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我国现阶段开展并参加的冬季体育运动项目为10项,这10项中取得过金牌的项目为花样滑冰、短跑道速度滑冰、速度滑冰、自由式滑雪,项目的发展看不均衡;冬季体育运动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世界冬季体育格局;我国的冬季项目旅游以滑雪旅游为主,其余的冬季项目还未形成旅游的形式;冬季体育运动广告业发展较慢,属空白领域;我国体育彩票业发展较快,但冬季体育项目彩票业尚未涉及;冬季项目旅游形式单一,设施不齐全,不能形成国外的在滑雪场居住、餐饮一站式服务,阻碍了冬季项目及经济的发展;冬季项目俱乐部少,发展不正规,没有发展成产业形式;大型冬季体育竞赛举办的少、宣传不够。为了使我国的冬季体育运动快速发展,我们应理清冬季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规律,使项目得到全面的发展;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冬季项目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以冬季项目为龙头发展旅游业、彩票业、广告业等,使我国的冬季运动项目得到全面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红,王镜宇.中国离冰雪运动大国有多远[N].福建日报,2002-02-26(10).
[2]李雪芹,谭伟东.大冬会对扩大我国冰雪运动影响的综合效应[J].冰雪运动,2009,31(4):62-65.
[3]邵曲玲,肖军.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J].冰雪运动,2008,30(5):60-63.
[4]刘巍.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冰雪运动,2008,30(2):47-50.
[5]姚刚.青年奥运会背景下我国冬季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 27(4):39-41.
[6]魏玲玲.对我国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J].冰雪运动,2006(6):51-53.
[7]贡娟,赵永平.我国竞技文化建设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7(4):37-38.
[8]李岩,曲北北,董兆云.浅论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竞技体育的发展[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3):223-226.
[9]董传升,梁蕴秋,何洋.论体育的技术形态[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3):18-19.
[10]李岩,曲北北,董兆云.浅论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竞技体育的发展[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3):61-63,76.
[11]阚军常.黑龙江省滑雪场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培养[J].冰雪运动,2009,31(1):94-98.
[12]田有年.我国滑雪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2):37-38.
[13]程路明.国外体育市场分析与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9,41(1):13-15.
[14]郑德志,吴华慧.黑龙江省滑雪资源开发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J].冰雪运动,2010,32(6):88-91.
[15]李景华,郭占久,王紫娟.黑龙江省滑雪人才发展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92(3):20-21.
[16]刘健.职业体育俱乐部价值评价研究[R].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03.
[17]李松梅,关亚军,袁焰.论滑雪产业俱乐部制的建立[J].冰雪运动,2003(2):100-101,113.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488(2015)01-0033-08
收稿日期:2014-10-10;修回日期:2014-11-1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D071)。
作者简介:王紫娟(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冬季体育运动、体育人文社会学。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Winter Sports in China
WANG Zi-juan
(Harb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harbin Heilongjiang , Harbin 150008,China)
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power of our country and world winter sports development, there is a certain gap, winter sport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to promote china's winter sports and industrial forwar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world powers.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investigation method, logic analysis method, the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a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lympic movement in china in win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 in winter game number increased year by year, but won the gold medal of the project is less, the project layout unreasonable; training athletes training system and the form is too traditional; winter sports talent training system; winter sports related tourism, lottery industry, service industry, produc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club system, disseminating party development lag. in response to this situation,put forward to should sort out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the winter sports, make the project get all-round development;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ystem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provide a solid foundation of tal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inter sports; in winter sports tourism as the leading, development of winter sports industry, lottery industry, the advertising industr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Winter sports;development;status quo;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