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昌勤
摘 要 钦州学院作为北部湾沿海地区唯一的一所公立性大学本科院校,自身承载重要的经济使命与社会责任,努力发展应用型本科的目标尤为突出。师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这不仅是现实所需,也是自身谋求不断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本文试图在分析钦州学院发展应用型本科双师型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困境的基础上,探寻解决困境的途径与对策,力求能够促进其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双师型 困境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6.030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Applied Universities
"Double Teachers" Team Building
——Take Qin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HE Changqin
(Business College of Qinzhou University, Qinzhou, Guangxi 535000)
Abstract Qinzhou University as the northern Gulf coastal region only one public university, itself carries important economic miss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efforts to develop application-oriented objective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Teacher development is the core of school development, which required not only realistic, but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seek its own continuous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applications Qinzhou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dual-qualified team building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light, explore ways to solve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and strive to promote the pace of its development.
Key words applied university; double teacher; problems
众所周知,如今中国经济发展区域萌生了一个新的成员——“北部湾经济区”,它正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崭露头角,并上升为国家级战略。钦州市作为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地区之一,无疑给钦州市带来了莫大的机遇。而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更好地抓住机会便成为了重要的问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于人才的培养,将能给钦州市的发展带来源源不竭的动力。钦州市拥有北部湾沿海地区唯一的一所公立性大学本科院校——钦州学院,这给钦州学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挑战。基于此状,钦州学院选择了走应用型本科的道路,试图以更加顺应社会经济环境的模式办学育人、服务社会。
应用型本科是时代的产物,是科学发展观不断渗透的结果,是社会多元化需求与发展的体现。它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应用型人才的供应来自广大教师的悉心培养,教师是学校的核心力量和顶梁支柱,在某种程度上,与其说是发展应用型本科,更不如说是如何将在校教师发展成为建设应用型本科的中坚力量。而在一路探寻的过程中,“双师型”教师应运而生,建设和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成为了摆在建设应用型本科面前的出路,要想找到出口,需要在了解自身处境的基础上寻找方向,需要先弄清何为“双师型”教师。
1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具体内涵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宽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理论知识以“厚基础、宽口径、适应面广”为标准,不仅要提高实践应用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创新能力。①“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最早是在职业教育中被提出来的,目前学者大致将其理解概括为三种:一是“双证书论”,认为具有工程师、工艺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并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二是“双能力论”,认为只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就可看作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双融合论”,即既强调教师持有“双证”,又强调教师“双能力”。而这笼统地概括了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性本科院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理解,而究其两者其实是有本质区别的,这源自两类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的不同。
2 钦州学院“双师型”队伍建设的现存困境
钦州学院作为北部湾畔崛起的全国首批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高校,力图建立并发展“双师型”队伍。然而由于其本身的历史原因及条件限制,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境,表现在界定、引进、培养和激励等主要方面。客观、清晰地分析这些困境,能够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获得成功转型。
2.1 学校历史发展背景,导致传统观念深化
钦州学院的前身为始建于1973年的钦州地区师范学校。1991年5月,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改建为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6月,钦州民族师范学校(含广西广播电视大学钦州分校)并入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钦州学院。2013年3月,广西公办高校中学校率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高校。由于是从专科学校发展建立起来的,所以师资队伍中包含一部分师专的老前辈,他们大多服务教学岗位时间已久,教学观念和习惯有着时代的烙印。长久以来形成的教学模式和自身的发展规划一下很难转变,这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发展无疑是限制因素之一。endprint
2.2 师资结构单一,倾向学术与理论型教师
为了能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达到本科院校的各项要求,在近几年的招聘和引进中,着重选择高学历人才,力求加强学校的科研深度。这样的做法使得学校的师资结构单一:一方面,引进的高学历知识分子,他们或是已具有建树的学科带头人;另一方面,招聘和引进了很多优秀大学的研究生、博士生。这些老师要么是从学校直接进入教学工作岗位,要么是已经常年专注于理论研究的老师。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科研水平,的确给学院提供了动力,但是像许多新引进的年轻教师那般,由于常年身处学校,缺乏社会实践锻炼,如今又直接从学校跨越到学校,从而无益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不符合“双师型”教师的标准。
2.3 激励机制不够,校园氛围不浓,发展动力不足
任何情况下,激励对于提高人们积极性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高校教师大多长期受传统理论教育出身,建设“双师型”队伍,无疑是让老师们要去用实际行动加强、改变某些方面的技能。这样的过程是需要消耗精力和时间成本的,在付出与收获的成本效益对比之下,缺少完善的激励机制往往会使一部分本想要寻求转变的老师望而却步。这样的状况,使得校园内教师们努力将自己转变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思想氛围不浓。“不转变也不会影响现今工作”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限制,发展的动力不充足,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而这些其实都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3 钦州学院“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途径
钦州学院作为全国首批应用型技术大学改革试点高校,身具指向性、先行性的特征,所以不容有失,必须牢牢把握机会,探寻出一条具有自身办校特色的应用型本科发展路径。这就要求必须努力克服以上提到的现存种种困境,寻找克服困境的有效途径,为学校应用型本科的建设提供充足的智力和劳动力保障。
3.1 改革师资队伍结构,创新传统观念
(1)抓住青年骨干力量,挖掘最大潜能。学校引进了大批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教师,虽然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几乎没有在企业、工厂实践的经历,但是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青年教师自身也具备了很多独特的优势。例如,青年教师思想活跃,接受新知识、新观念的速度快,对于社会新的资讯和进展有很强的捕捉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能。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最大化地挖掘其自身的潜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青年教师,应当在他们初入岗位时就积极地灌输发展“双师型”教师的思想,使他们能够制订一个详细、明确的工作规划,为自身的发展预留更多的可能性。青年教师刚刚进入工作岗位,大多都是意气风发、动力不竭的,用他们这样乐观、积极的工作劲头来带动整个校园建设“双师型”队伍的氛围,是可以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的。
(2)合理引进人才,调整师资结构。在学校对教师的招聘和引进过程中,可以着重留意曾在企业、工厂等实际操作、生产一线的人才,对于这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可以采取优先录取的机制。除此之外,还可以直接从企事业单位中选聘一些优秀的骨干,对他们加以简单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培训,让他们成为具有专业针对性的兼职教师。主要利用他们自身多年来积累的有效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用于指导学生的教学实践、专业见习实习,以及参与到各个专业模块建设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讨论中来。广泛地听取来自社会实际需求的声音,与校内课堂相结合,从而保证课堂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实际相联系。这样也能更加全面地平衡师资结构,形成一股新鲜的血液,让实践的观念和高校的理论思想进行碰撞,产生出新的火花。
3.2 拓展培养途径,加大培训力度
产学研结合是高校教师实现“双师型”目标的有效途径。合理调配好教师的校内外时间,让高校教师到专业较为对口的企业挂职,真正深入第一线,将平时所教授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当中,进而检验理论的价值和效用。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反思以前理论教授当中的一些问题,一边锻炼一边修正,不断充实理论的内容,让学生能够获得真正具有实际效用的理论知识。另外,学校还可以多聘请具有管理、工程技术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和教师培训,进一步弥补无法深入产学研第一线老师的缺失。这样专业、系统、定期的培训能够提高和丰富教师的教学思想,不断使固有的教学内容得到更新,从而能够向“双师型”教师逐步靠近。
3.3 完善“双师型”教师考核标准,建立激励制度
可以2~3年设置达到“双师型”教师的具体比例,达到整体比例的二级学院给予奖励,达到“双师型”标准的教师个人,可以在工作和科研方面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支持。这种奖励并不局限于利润,而应当以教师的实际需求为依据。毕竟教师这个职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与其他职业相比,它对于经济利润的追求并不是唯一的,还伴随着有学术氛围和工作性质的改变和提升。当然,在现今社会发展迅速,市场经济为特征的社会,经济收入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条件,尤其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没有高的职称,收入相对较低,经济奖励更能增强他们的动力。除此之外,校园环境、学术氛围、科研发展、办学条件等都是符合教师自身需求的激励措施。
3.4 建立应用型教师带头人,与学科带头人齐头并进
一直以来学科带头人在高校都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也受到学校上下的重视。很多高校都不惜以大的代价引进学科带头人,希望能够通过其深厚的学科研究功底形成核心力量,从而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提升整个学校学术、科研的水平。但是,笔者认为,对于应用型本科大学来说,不仅学科带头人是十分重要的,应用型教师带头人也是必不(下转第175页)(上接第63页)可少的。优先发展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型教师带头人,从而以点带面,逐步壮大“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应用型教师带头人的形成,与学科带头人可以交叉发展,齐头并进,从而形成更具代表性的“双师型”带头典范,促进教师队伍的不断发展。
教学改革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课题,需要我们以严谨的态度、改革创新的思想不断进行完善和发展。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导我们要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也要求高校教师要始终用这样的思想观念要求自己,不断实现自我的革新和提高,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而这也正是钦州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力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是发展地方经济、做好社会服务的需要。
注释
① 白正民.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论坛,2007(3).
参考文献
[1] 李明惠, 顾荣蓉.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2] 庹莉.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2).
[3] 李茜燕.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6).
[4] 胡建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及措施[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2(2).
[5] 周琳.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及途径[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