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史记·天官书》对正史、类书编纂的影响

2015-07-01 23:46:07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9期
关键词:灾异类书汉书

赵 继 宁

(兰州财经大学 商务传媒学院,兰州 730020)

【司马迁与《史记》研究】

试论《史记·天官书》对正史、类书编纂的影响

赵 继 宁

(兰州财经大学 商务传媒学院,兰州 730020)

《史记·天官书》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天文学百科全书,首创天文学载入正史的体例。受其影响,后世正史《天文志》记载天文星象,《五行志》则专载天变灾异。同时,它对历代类书“天部”的编纂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记·天官书》;正史;类书;影响

一、《天官书》对正史《天文志》《五行志》编纂的影响

《天官书》发凡起例,为历代正史所宗,正史《天文志》《五行志》是对《天官书》的传承*二十四史中,《三国志》《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辽史》无《天文志》。。列表1说明如下。

表1 正史《天文志》《五行志》列表

由表1可以看出,司马迁的《天官书》开创了天文学载入正史的先例,并创建了这种记载的体例。受其影响,后世正史《天文志》记载天文星象,《五行志》则专载天变灾异。下面,具体以《汉书》为例,来说明《天官书》对《汉书·天文志》《汉书·五行志》编纂的影响。

(一)《天官书》与《汉书·天文志》

《天官书》对《汉书·天文志》(以下简称《天文志》)编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比较两书可以看出,《天文志》的编纂基本上承袭了《天官书》,两书结构大致相同,内容大同小异。

1.结构大致相同

《天文志》和《天官书》的正文结构完全相同,均由“星占”“气占”和“岁占”三部分内容构成,且叙述也依此顺序展开。星占部分占两书的篇幅均最多,也是最有天文学价值的一部分。按照中、东、南、西、北五宫体系,两书首先对全天恒星星官的状态和作占进行了记述。其次对五大行星的运行和作占进行了详细描述和论述。最后对日食、月食、彗星、流星等异常天象及作占方法予以介绍。气占部分,介绍了云气占的方法。岁占部分,介绍了岁占的方法。

两书结构上的差异之处是,《天文志》有小序,《天官书》没有:

凡天文在图籍昭昭可知者,经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国官宫物类之象。其伏见蚤晚,邪正存亡,虚实阔狭,及五星所行,合散犯守,陵历斗食,彗孛飞流,日月薄食,晕适背穴,抱珥虹蜺,迅雷风袄,怪云变气:此皆阴阳之精,其本在地,而上发于天者也。政失于此,则变见于彼,犹景之象形,乡之应声。是以明君睹之而寤,饬身正事,思其咎谢,则祸除而福至,自然之符也。[1]1273

此段小序是整个《天文志》的总纲。首先,说明了东汉时期人们所观察到的星官和恒星数目。其次,说明了日、月、星等异常天象的名目,并认为异象产生的原因是“政失于此”,即政事有失。最后,认为贤明的君主在上述异象出现时,要反思其过,端正国事,这样自然会祸除福至。

另外,《天文志》末尾虽无“赞曰”,但保留了《天官书》“太史公曰”中的一部分内容。

2.内容大同小异

总的来看,《天文志》和《天官书》的内容大同小异。星占部分,两书对恒星星官的叙述只有个别文字有出入;对五大行星的叙述,《天文志》改动较多。气占部分和岁占部分,《天文志》基本照录《天官书》。

表2 《天文志》与《天官书》恒星星官叙述对照表

表3 《天文志》与《天官书》行星叙述对照表

(二)《天官书》与《汉书·五行志》

《天官书》对《汉书·五行志》编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五行”说和“天人感应”说。

天人感应说是《天官书》作为上古社会星占学专书的理论基础。《天官书》一是认为“天人”感应,即星官和人间社会之间是感应的。二是认为“天地”感应,即星官和地理区域之间是感应的。五行说是《天官书》星占学的又一重要理论基础,在《天官书》五宫星宿划分、五星德行、五行颜色占、五行生克占等方面均有涉及。可见,《天官书》主要观察“天象”变化,来对应解说人间的灾异之变,且对灾变的原因没有系统地从五行说的角度做出理论阐释。

到了《汉书·五行志》,以《天官书》反映的天人感应说为理论基础,以五行说为基本原理,其视角由《天官书》的仅言“天象”,扩展到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重点对政治得失及各种灾异予以五行解析,五行说成了分析世间所有变化的工具。《汉书·五行志》认为:五行是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五行生克关系是主导万物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故抓住了五行及其生克关系,就抓住了万事万物尤其是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规律的根本。其编纂目的在于总结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经验教训,以五行说指导社会现实、服务国家治理。

《汉书·五行志》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五行与灾异的关系,占全篇五分之一的内容。二是“貌、言、视、听、思”与灾异的关系,占五分之三的内容,谈君王的德行与灾异的关系,过于牵强和琐碎,其实质还是谈五行与灾异的关系。三是记载了“日食”“星陨”“星孛”等重大灾异,占五分之一的内容。这一部分明显受到了《天官书》关于日食、陨星、彗星等内容的影响。

《汉书·五行志》以《天官书》五行说为出发点和基本原理,其叙事体例是:

第一,引用经传之说,以五行作为判断人类社会政治得失的标准。为增加对灾异解说的权威性,常引用《周易》《尚书》《诗经》《春秋》《左传》《礼记》等儒家经典之说,及董仲舒、刘向、刘歆、京房等人的言论作为解说的依据,反映了东汉谶纬之风的盛行,及儒家经典谶纬化的趋向。

第二,采取编年体大事记的体例,从春秋时代记至王莽篡权,但凡灾异,事无巨细,无不记载,并从五行的角度予以分析解说。若政治清明,就认为符合五行标准,对应则风调雨顺;若政事有失,则认为违背五行标准,对应则有天变物怪。《汉书·五行志》这种以五行说解释人类社会灾变的原理自然是无法成立的,从而导致其未真正认识天人之间的关系,也并未真正总结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规律。但《汉书·五行志》由灾异之变出发,以五行说深入细致地挖掘 “王者”在“貌、言、视、听、思”五个德行方面的过失,进而引导其反思“王事”,即政治是否清明,这在客观上对最高统治者有警戒劝谏作用,这种积极作用是不能否认的。

《汉书·五行志》这种将“五行”和王者“五德”予以对应的叙事体例,直接来自《天官书》“五星”德行思想,进而影响了其编纂时对历史材料的取舍。以表4说明如下。

表4 《汉书·五行志》与《天官书》五行对照表

由表4可见,《天官书》着眼于天上的五大行星,赋予其五种德行,认为其各主杀、义、刑、礼、德。若王者德行或政事有失,则会对应出现五星异象。《汉书·五行志》直接继承了《天官书》的五行说,将所主之事扩大并细化到人间社会尤其是王事政治的各个层面,诸如“出军行师”“谋安百姓”“政令顺时”“举贤远佞”等等。若王者或政事有失,则对应会有各种灾异之变,这些灾异几乎涉及了人间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到水灾、火灾、饥荒等,小到石头鸣、宫馆烧等琐细之事。

二、《天官书》对类书“天部”编纂的影响

自《皇览》而下,历代的封建王朝曾经屡次组织人力,搜检皇家藏书,编纂了不少的大型类书。这些类书汇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其性质约略相当于现代的百科全书和资料类编,为历代学术研究者所重视。

古代类书“天部”的编纂,明显受到《天官书》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天官书》深刻影响了类书的体例。从唐代至清代的类书编纂,无一例外,都把“天部”编排于类书之首。且其中既有日月星辰等天文内容,也有雨雪风霜、雷电虹霓等气象内容,这和《天官书》囊括天文、气象等内容于一体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契合的。二是《天官书》深刻影响了类书的内容。历代在编纂类书“天部”时,都把《天官书》视作极其重要的首引之书,从唐代类书引用《天官书》中的句子,到宋、清类书引用其中的段落、章节;既引《天官书》原文,也引《史记》“三家注”。由此说明了《天官书》对类书编纂的深远影响。

(一)《天官书》与唐代类书“天部”

唐初承六朝余绪,骈文还很盛行,文章讲究辞藻典故。故《艺文类聚》所采大部分是文学作品。《初学记》的编写原为便于玄宗诸皇子作文时检查事类。因此,两书引用《天官书》较少。

《艺文类聚》,共100卷。唐高祖时欧阳询(557—641)等奉敕编纂。全书体例分为46部,727个子目。每目下先列事实,后列诗文,“文”与“事”合编在一起,这一体例为后代一些类书所沿用。受《天官书》的影响,《艺文类聚》把“天部”编排于全书之首,列为第一部,分天、日、月、星、云、风、雪、雨、霁、雷、电、雾、虹等13个子目。在每条子目下征引唐以前古书关于日月星辰的典故和资料,其中引用《天官书》共3条:

《史记·天官书》曰:月行中道,安宁和平。[2]7

《史记》曰:天曜而景星见。景星,德星也。其状无常,常出有道之国。[2]11

《史记》曰: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2]14

上述第一条、第三条,《艺文类聚》和《天官书》原文完全相同。第二条首句中的“天曜”,《天官书》作“天精”,刘宋裴骃《集解》引孟康曰:“精,明也。”唐司马贞《索隐》引韦昭云:“精谓清朗。”[3]1336可见“天精”为正,《艺文类聚》误。

《初学记》,共30卷。唐徐坚(659—729)等撰,是玄宗时官修的类书。全书共分23部,313个子目。其体例先为“叙事”,次为“事对”,最后是诗文,与一般类书略有不同。同样受《天官书》的影响,《初学记》把“天部”编排于全书之首,列为第一部,分天、日、月、星、云、风、雷、雨、雪、霜、雹、露、雾、虹蜺、霁晴等15个子目。其中引用《天官书》共3条:

文昌

《史记》曰: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4]11

帝坐

《史记》曰:中,端门;门左右,掖门。门内六星,诸侯也。其内五星,五帝坐。[4]11

五佐

《史记》:水、火、金、木、土,此五星者,天之佐,为经纬,见伏有时。[4]12

上述第一条、第二条,《初学记》和《天官书》原文完全相同。最后一条中的“为经纬”,《天官书》作“为纬”:“紫宫、房心、权衡、咸池、虚危列宿部星,此天之五官坐位也,为经,不移徙,大小有差,阔狭有常。水、火、金、木、填星,此五星者,天之五佐,为纬,见伏有时。”[3]1350故《初学记》称五大行星“为经纬”误。上古社会,人们把恒星称作“经”星,把五大行星称作“纬”星。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古人在长期天象观察中发现,恒星不动,即所谓“为经,不移徙”;而行星按照一定周期出现并按固定轨道运行, 即所谓“为纬,见伏有时”。

(二)《天官书》与宋代类书“天部”

宋代的类书和唐代比,大量引书,引用完整,且分类细致,便于查检。这一点,从《太平御览》特别是《玉海》的编纂者对《天官书》的重视上可以看出。

《太平御览》,共1000卷。宋李昉(925—996)等奉敕编纂。全书分55部,4558个子目。所分55部,系据《易传·系辞》“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而定,有包罗万象的意思。引用古书达2500多种,辑佚古书的人把它看作一座宝山,并誉其为“类书之冠”。受《天官书》的影响,《太平御览》同样把“天部”编排于全书之首,列为第一部,分36个子目:元气、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天部、浑仪、刻漏、日、月、星、瑞星、妖星、云、霄、汉、霞、风、相风、雨、祈雨、霁、雪、霰、露、雷、霹雳、电、霜、雹、虹霓、气、雾、霾、曀。和《玉海》比,《太平御览》“天部”引用《天官书》较少,共7处。例:

《史记》曰: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

又《项羽本纪》曰: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宜急击勿失。[5]285

以上关于“气”的论述,《太平御览》不光引用了《天官书》中的内容,还引用了《项羽本纪》中的相关内容。在其他细目的引用中,也是这样。

《玉海》,共200卷。宋王应麟(1223—1296)编。全书分为21部,250余子目。《四库全书总目》评价说:“所引自经史子集,百家传记,无不赅具。……其贯穿奥博,唐宋诸大类书未有能过之者。”[6]1151受《天官书》的影响,《玉海》把“天文”部编排于全书之首,列为第一部,共5卷,4个子目:天文图、天文书、仪象、圭景。

《玉海》“天文”部对《天官书》大量引用,有时引原文,有时引《史记》“三家注”。且常根据需要,引用《天官书》整段或整节的全部文字,体现出对《天官书》的推崇。如《玉海》“天文”部第一条“中宫”,全文节录了《天官书》的“中宫”一节:

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泰一之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后句四星,末大星正妃,余三星后宫之属也。环之匡卫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宫。

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小而锐,若见若不见,曰阴德,或曰天一。紫宫左三星曰天枪,右四星曰天棓,后十七星绝汉抵营室,曰阁道。

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用昏建者杓;杓,自华以西南。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济之间。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东北也。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禄,六曰司灾。在魁中,贵人之牢。魁下六星,两两而比者,曰三能。三能色齐,君臣和;不齐,为乖戾。柄辅星明近,辅臣亲彊;斥小,疏弱。

杓端有两星:一内为矛,招摇;一外为盾,天锋。有句圜十五星,属杓。

天一、枪、棓、矛、盾动摇,角大,兵起。[7]1

上述关于“中宫”的论述,由于版本的不同,《玉海》的个别文字和今本《天官书》有出入。在对《天官书》的整节大量引用中,《玉海》有时会对《天官书》原文做出删减,使得行文简洁。比如,《玉海·甘氏岁星经》条,在引用《天官书》关于岁星运行一大节的十二个段落时,就删减了其中关于岁星颜色、亮度和应验的描述内容。[7]34

(三)《天官书》与清代《古今图书集成》“乾象典”

《古今图书集成》,共1万卷。系清康熙、雍正时由陈梦雷纂修、蒋廷锡等编校而成。这是现存的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体例最完善的类书,共1.6亿字,外国人称之为“康熙百科全书”,比《大英百科全书》多三四倍。全书分为6汇编、32典、6109部,分类细密,体例谨严。《古今图书集成》不仅是历代类书的总结,也是封建制度下官修类书的代表。

同样,受《天官书》和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古今图书集成》把“乾象典”即“天象典”编排于全书之首,作为全书32典的第一典。“乾象典”分天、日、月、星辰、天河、风、雾、雷电、雨、露、霜、雪等21部,100卷,其中,天、日、月、星辰、天河等部,属于天文学方面的内容;风、雾、雷电、雨、露、霜、雪等部,属于气象学方面的内容。这和《天官书》囊括天文和气象内容于一体的编纂思想是契合的。

《天官书》对《古今图书集成》“乾象典”的编纂影响至深,被编纂者高度重视,这和以前的类书明显不同。从《古今图书集成·乾象典·星辰部》(以下简称“《乾象典·星辰部》”)来看,《天官书》对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乾象典·星辰部》将《天官书》奉为圭臬。每论及一个星座,几乎无一例外,必以《天官书》为参照,以其对该星座的记载情况为考证的重要论据。据笔者统计,在《乾象典·星辰部》中,紫微垣载36个星座,太微垣载18个星座,天市垣载17个星座,二十八宿载197个星座。《乾象典·星辰部》在考证上述每一个星座时,首引《星经》,次引《天官书》,再参以其他史书典籍关于该星座的记载。例:

天一

按《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右星南,为天帝之神,主战斗,知吉凶。

按《史记·天官书》:紫宫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端兑,若见若不,曰阴德,或曰天一。《正义》曰:天一一星,疆阊阖外,天帝之神,主战斗,知人吉凶。

按《汉书·天文志》同。

按《晋书·天文志》:天一星,在紫宫门右星南,天帝之神也,主战斗,知人吉凶者也。

按《隋书》《宋史》“天文志”俱同。[8]1232

上述《乾象典·星辰部》所引《天官书》文字,除首句加了“紫宫”二字外,其他文字和《天官书》完全相同。若某星座《天官书》及《汉书·天文志》均未记载,则《乾象典·星辰部》必注:“按《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俱不载。”由此说明,《古今图书集成》编者以《天官书》为天文学方面的重要依据,其原因在于,《天官书》是我国仅存最早、最可靠的天文学百科全书。

第二,“资考证”是《古今图书集成》作为大型类书的主要功用,其《乾象典·星辰部》在引用《天官书》时,也体现了重考证、重实用的编纂思想,即在考证星座时,《乾象典·星辰部》基本采用了“《天官书》原文+三家注”的引证模式,原文和《史记》“三家注”同时引用,以资考证,这是此前类书少有的。

如辅星:

按《史记·天官书》:辅星明近,辅臣亲彊;斥小,疏弱。

(《集解》)孟康曰:在北斗第六星旁。《正义》曰:大臣象也。[8]1238

如天棓:

按《史记·天官书》:紫宫右五星曰天棓。

《索隐》曰:天棓五星,主棓人。石氏《星赞》云:备非常之变也。《正义》曰:天棓五星,天子先驱,所以御兵。[8]1236

第三,“便省览”“利寻检”,是《古今图书集成》的又一重要功用,故《乾象典·星辰部》常围绕某一主题,总览《天官书》,从其中的不同章节大段引用,不避烦冗。比如,在论及恒星、行星“分野”这一主题时,《乾象典·星辰部》专门以“《史记·天官书》”为细目标题,作了如下引用:

史记·天官书

角、亢、氐,兖州。房、心,豫州。尾、箕,幽州。斗,江、湖。牵牛、婺女,杨州。虚、危,青州。营室至东壁,并州。奎、娄、胃,徐州。昴、毕,冀州。觜觿、参,益州。东井、舆鬼,雍州。柳、七星、张,三河。翼、轸,荆州。七星为员官,辰星庙,蛮夷星也。

二十八舍主十二州,斗秉兼之,所从来久矣。秦之疆也,候在太白,占于狼、弧。吴、楚之疆,候在荧惑,占于鸟衡。燕、齐之疆,候在辰星,占于虚、危。宋、郑之疆,候在岁星,占于房、心。晋之疆,亦候在辰星,占于参、罚。及秦并吞三晋、燕、代,自河山以南者中国。中国于四海内则在东南,为阳;阳则日、岁星、荧惑、填星;占于街南,毕主之。其西北则胡、貉、月氏诸衣旃裘引弓之民,为阴;阴则月、太白、辰星;占于街北,昴主之。

紫宫、房心、权衡、咸池、虚危列宿部星,此天之五官坐位也,为经,不移徙,大小有差,阔狭有常。[8]1322—1323

以上《乾象典·星辰部》几乎一字不差地引用了《天官书》,其中,第一段引自正文,第二段、第三段引自《天官书》“太史公曰”。《乾象典·星辰部》引用《天官书》不同章节的内容,意在集中说明天地分野这一主题,达到了读者省览、便于寻检的编纂目的。由上所述,可见《天官书》对《古今图书集成》“乾象典”编纂的深远影响。

[1] [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3] [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4] [唐]徐坚.初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2.

[5] [宋]李昉.太平御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6] [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7] [宋]王应麟.玉海[M].扬州:广陵书社,2003.

[8] [清]陈梦雷,蒋廷锡.古今图书集成[M].成都:巴蜀书社,1987.

【责任编辑 王炳社】

The Influence ofTheBiographyofAstronomicalOfficialsinHistoricalRecordson the Compilation of Official History and Encyclopedias

ZHAO Ji-ning

(Business Media Institute,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Lanzhou 730020, China)

TheBiographyofAstronomicalOfficialsinHistoricalRecordsis the earliest encyclopedia in astronomy handed down from ancient China and it created the official histories style of astronom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t, the laterBiographyofAstronomicalOfficialsrecords astronomy, whiletheBiographyofthefiveelementsrecords calamities and abnormal phenomena. Meanwhile, it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compilation of encyclopedias of past ages.

TheBiographyofAstronomicalOfficialsinHistoricalRecords; official history; encyclopedias; influence

K204

A

1009-5128(2015)19-0013-06

2015-08-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史记·天官书》研究(13YJCZH266)

赵继宁(1973—),男,甘肃宁县人,兰州财经大学商务传媒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古文献学史研究。

猜你喜欢
灾异类书汉书
方案问题中的分析小妙招
古今字研究应该重视出土文献*——以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研究为例
悬梁刺股
李学勤《〈汉书·李寻传〉与纬学的兴起》手稿
天理与国法:灾异谴告话语中的慎刑之道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20
《清史稿》灾异卷及《聊斋志异》的形象设定
西夏类书《圣立义海》故事新考三则
西夏研究(2019年1期)2019-03-12 00:58:40
论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编纂
敦煌学辑刊(2017年2期)2017-11-09 03:02:29
浅析西汉灾异思想
文教资料(2016年11期)2016-07-19 08:08:56
《汉书·艺文志》“辑而论篹”句释说——“论语”二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