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红
【关键词】 语文教学;低年级;看图;说
话;写话;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2—0050—01
与普通类学校低学段学生相比,在民族地区“双语”学校的语文教学中,看图说话、写话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之一。由于“双语”类学校低学段学生接受的学前教育相对薄弱,所以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较差。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接受能力呢?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看图学说话、写话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看图说话、写话训练,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准确运用语言叙述图意、抒发感受,提高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启迪学生思维,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和智力发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结合教学内容,选图创设情境
在看图说话、写话训练中,“看”是“说”和“写”的前提,“说”和“写”是对“看”的表达,是引导学生观察的目的。认识事物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见到客观事物本身,可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找到教学所需的全部客体,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只有通过图画来反映客体的形象,从而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认识客体、表达想法。因为感官的刺激强度直接取决于选图的好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所教内容,认真选图,把反映事物最直观、最准确、信息量最大的图画找出来给学生看,有效创设比较真实的情境。
二、结合儿童特点,引导学生观察
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是从无目的到有目的、从笼统到精细、由表及里的过程。故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看图时,应从感知图的整体入手,步步深入。从形式上来看,看图说话、写话主要分为看单幅图与看多幅图两类。受少数民族汉语交际水平的限制,以看单幅图画为主,逐步从看单幅图向看多幅图上升。为了逐步提高“双语”类民族小学生连贯地、有次序地说清楚一幅图画的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看图时,应先让学生完整地观察图画、理解图意。例如,图上画的是什么?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当然,也不能忽略细节:所画之物有什么特点,是什么颜色等。要注意指导看图的顺序:远处有什么、近处有什么,高处有什么,低处有什么等等。
三、鼓励学生说话,提高表达能力
“说”是连接“看”与“写”的桥梁。“写”得好不好,要看会不会“说”,“看”得细致了、全面了、准确了,自然就“言之有物”了;“说”得形象了、具体了,“写”起来自然能够“下笔如有神”。“双语”教材中设计的看图一般情境简单,一两句或几句话或一小段话就能说明白。但由于低年级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表达力差,观察到的事物不会说,难以准确、全面、具体地表达。对此,教师可就图的内容先设计几个步步深入的问题,提示性地给出几个词语让学生用一句话或几句话完整、连贯地把图的大意讲清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画面出发,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进行对话练习。
四、指导写作技巧,力求表达清楚
“写”是对看图是否仔细认真、全面准确,口头表述是否清楚明白、话语通顺的具体反映。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观察事物只停留在印象和轮廊的层面上,加之识字有限,要把句子写通顺、连贯是不容易的。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期望。首先,要求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和所想到的写出来,激励学生不在于写得多不多,而在于写得好不好。看图写话虽然写的只有几句话,但也要注意把事物写清楚、写连贯。其次,写想象中的事物,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表达自己对所想象的事物的认识、看法以及喜爱之情。最后,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写,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写看图后的感受,语句要通顺、具体。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双语”教学中,由于真正“双语”兼通的教师非常稀缺,大多数教师从小接受的是普通类教育,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学情了解不够,很容易忽略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不好的实际问题,对学生往往不自觉地会拔高要求。对此,在进行汉语口语练习时,教师一定要多进行表扬鼓励,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耐心辅导,循循善诱。
经常坚持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写话训练,对训练要求逐步提高,让学生经历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训练过程,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能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在这样训练的过程中必将逐步得以提高。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