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绽放快乐之花

2015-06-30 04:23马宝元
甘肃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境问题

马宝元

【关键词】 语文教学;情境;情感;问题

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2—0054—01

语文应该是最有灵性、最具活力、最具趣味、最有生命力的学科。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语文教学需要将知识学习和人的素质提高、人的全面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真正实现语文学习的变革,改善平淡、乏味的课堂结构,构建宽松、和谐的语文课堂,改变“填鸭”“注入”式被动接受型教学模式,创造自觉接受、自主探究、自愿发展的快乐型学习至关重要。

一、创设美好情境,构建和谐课堂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的呼唤下,课堂已不再单纯是老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再是学生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知识的回收站,而是学生个性得以展示的广阔天地。事实证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教“圣贤书”,而应竭尽所能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建立愉悦的表象,优化认知过程,掌握语文知识,陶冶情操,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去体验。要灵活地创造各种生动活泼的、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情境,努力创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享受充分的思想驰骋的自由空间。

二、注重情感投入,激发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它对推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果有重要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手段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师有意识地发挥情感效应,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使学生从内心感到语文教师的可亲、可敬,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只要让学生喜欢语文老师,就能有效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到了新知,又间接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质。

三、培养问题意识,发挥主体作用

“行成于思,思成于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疑惑是学生探求新知的开始和动力。课堂教学中有效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交流互动最主要的途径是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科学合理地设计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答疑释难,让学生敢于回答问题,允许答错问题,允许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徜徉于语文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既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活跃思想,主动积极地去探求知识的奥秘,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实施愉快教育,体现语文本真

快乐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命需求,它使人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激情。语文教学就是要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种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使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让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气氛中生动活泼、主动地求得全面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分体验克服困难而取得成功的快乐。

语文学习是充满情趣、快乐的,不论是鉴赏文学作品,还是写作实践,都是触及到人的灵魂和精神世界的一种体验与享受。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师生都会被作品中的人情、人性所感染,共同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带来的人生真味,情感在共鸣中产生升华,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度过每一节课。

语文课是富有灵气的,语文课堂是最具活力的。绽放生命光彩的语文课堂是一种和谐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传播着知识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情感信息,进行着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只要实现了愉快教学,就能摆脱和扭转学生“厌学”的思想,使学生从过去单纯地接受老师现成知识转向在老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在和谐的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同呼吸共快乐,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成为快乐的学习者。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有了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引导点拨恰到好处,这样的和谐课堂必然产生快乐语文。

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情境问题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