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语文课堂实施分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2015-06-30 21:28梁崇坤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分层教育教育公平中学语文

梁崇坤

摘要:语文课堂教育上的分层教育一直存在争议,分层教育的出现改善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学生个体差异。但是,这项教育在实际开展中,却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中学语文课堂实施分层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如何解决这一现状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 分层教育 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92-02

分层教育在我国一直都成为备受争议的话题。分层教育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对他们进行分类,目的是促进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同时,也出现一些反对者的声音,他们认为分层教育把学生按等级划分,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持一种放弃的态度。笔者根据多年的教育经验认为,在中学语文课堂开展分层教育是有其必要性的,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综合能力是有正面影响,但是前提是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处理好分层教育法,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

1 中学语文课堂“分层教学”的主要问题

中学语文分层教学的目的是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就目前的施行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1分层教学法不够标准

在语文课堂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分层标准不够客观,我们目前对分层的标准都是通过对学生入学时进行摸底测试来对学生进行分层。但是,这种只是依靠一次测试完成的分层得到的结果不够客观,有些学生为了应付当前考试就死记硬背得到的成绩不足以证明他们的语文水平。因此,通过一次的入学摸底考试老师不能客观地评定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能力。

1.2分层教学法影响学生心理

学校在学生入学前进行摸底考试,由于题目设置上存在问题,有的考试题目的难度较大,导致学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失去了今后学习语文的信心。同时,实行分层教育法可能会导致某些学生感到自卑,有一些同学认为被定位为这一层次就不需要再努力了,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语文课堂分层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分层教学法标准不够客观。在分层教育法中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能力差别,通过科学地划分层次来实现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令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学习积极性。

2 语文课堂实施分层教育的实践

2.1学生能力分层

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分层,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能力、知识水平有所不同,因此应该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分组,把学习勤奋积极的学生带领一些对学习语文不够积极的学生。这样会慢慢改变学生的性格,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也有一定的好处。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应该注意学生的性格、心理能力等因素,这样才能让学生顺利开展分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2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对于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首先,针对一些比较简单基础的知识,要求全班同学都要掌握,并且培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其次,是需要大多数学生要求掌握的作者写作情感,这些需要学生通过了解作者的背景以及文章的创作背景才能理解到的;最后也是要求最高的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能够激发发散思维,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出众优异的学生。

2.3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

笔者认为,对与一些比较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抓住学生学习的本质特点,把难度较大的课程进行分层。笔者认为,在语文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最难便是对教学内容的分层,许多老师在对教学内容分层是主要从内容的深浅程度和数量多少两方面入手。

第一,在分析学生基础学习潜力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设定不同难度的学习目标。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达到最基本的掌握就可以了,对于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则要做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在加强基础知识巩固的同时要引导他们探讨创造性的问题,有利于各个层次的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其次,对于教学内同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作为最基础的知识,要求全部同学都要掌握,这些内容通常数量多,但是难度相对简单;第二层针对大多数学生,数量适当,属于应用型知识; 第三层针对少数尖子学生,属于提高型发散型知识,知识点数量较少。教师这样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的目的是将知识的难易以及多少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达到了供与需的平衡,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差异化发展,有利于提高整个班级的语文水平。

2.4提问分层

教学提问分层属于分层教学法中的隐形分层的部分,这要求老师在设定问题难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例如,在《陋室铭》这一文章教学中,对于一些生字的读音、词语解析、句子的翻译等简单基础的问题要给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问题,难度则递进了一些,可以把这些问题给班上成绩比较好的,或者需要突破的同学。

教师在课堂提问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好好利用这环节,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可以通过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回答了解到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在提问时也要注意题目的难度要与学生的能力相符合,不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5作业分层

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补充和巩固,教师对课后作业这一教学环节也要进行科学的分层。首先,对于学习能力较弱、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需要布置一些符合着一层次的作业,例如,如对课文背诵、默写、读音和课本的课后练习等训练;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应该增加阅读、写作等与发散思维相关的作业,例如让学生阅读人教版语文课本后的《名著导读》上的名著,在由学生上交每次阅读后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对于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教师要注意通过适当的鼓励方式进行教育,使这些学生尽快能提升自己的层次,积极去进行语文学习。

2.6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效果的体现,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时候,要区别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对他们进行分层评价,这样才能客观地评价教学方式,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育环节上,分层评价方法就是要体现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程度,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和综合表现设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对于优秀等级的学生也要对他们的优缺点进行分层评价,改变传统的注重分数的片面评价方法,让每一个学生更加明白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以便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帮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有机会获得优秀的评价,让学生得到认同感,体验到通过自身努力带来成功的乐趣,自觉实现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

3 结语

当前,我国的语文课堂分层教育尚未达到完善阶段,但是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日趋完善,教师在中学语文中也遵循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教师应该在实施分层教育的时候应该注重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层,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再对他们进行分层教育,这要求老师要做好大量的研究,需要教师付出很大的努力。笔者认为,在我国的中等学校教育中分层教育会越来月普遍,希望各位教师能够不断实践,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栋.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实施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07).

[2]李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推进分层施教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2014(11).

[3]潘步高.浅谈初中语文分层教学[J].读与写,2014(01).

猜你喜欢
分层教育教育公平中学语文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浅谈音乐分层教学模式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