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娟
【关键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预习;积累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0—0118—01
一提起文言文的学习,不少同学就叫苦连天:“文言文太难了!”此话不假。进入高中阶段后,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数量大大增多,篇幅也加长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也相应提高了。但客观上,因文言本身与现代白话相去甚远,在现今社会的使用率极低,没有语言环境,且语言精练、内涵丰富,可能带来艰涩难懂、歧义纷出,自然让学生视为畏途。但事实上,只要我们建立起对它的浓厚兴趣,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一定能够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将文言文学好。那么学习文言文有什么好的方法呢?在此我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摸索。
一、重视预习
课前预习的基本要求,即结合注释,疏通文义。对于暂时无法理解的字、句,如有可能,应借助工具书(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结合语境,揣摩、判断,并注意课上老师的讲解、说明。“带着问题”上课,“有的放矢”学习,无疑事半功倍。而课后复习则应注意归纳、积累。同学可以侧重对文言现象,如通假字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进行整理,以期巩固学习成果,加深知识理解。
二、强化诵读
文言文富于音乐性,双声叠韵,四声平仄,对偶排比等等,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就决定了诵读是符合文言文特点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古人历来非常重视诵读,他们甚至常常要用吟唱的方式,唐代韩愈就强调:“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朱熹在《训学斋规》中也说:“余谓读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几千年的文言文教学,就是诵读教学年。古人强调的诵读教学法,今天仍然适用,教师辅之以启发诱导的讲解,经过一定时间,就会产生豁然贯通的效果,既悟了道,也学到了文。
三、语意推断
(1)借助原文上下文语境推断,注意“上下”文所提供语境与推断的词语之间的相关性,保证推断的正确性。利用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断实际上是利用词语使用的情境与文章逻辑判定词语意思,其中词语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非常重要,因为所有的文章总是用一定的逻辑结构和语言形式进行表达,所以理解文章及语言表达逻辑的同时也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和文章的相关内容。另外,确定一些虚词用法与意思,其实也是利用上下文提供的语境来推断,如“而”的用法基本有两大类:顺接或逆接(转折)。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个句子中,“青取之于蓝”与“青于兰”前后句意思不是连贯的,而具有相反性,不是顺接而是逆接,所以“而”就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解释为“但”或“但是”。(2)借助词语或句子对称结构推。从形式来看,并列式结构的词语,前后两部分的应该是对称的,有些词语的意思是相反或相近的,如词语“若即若离”的结构就是这样,“若即”与“若离”前后对称。“离”的意思非常清楚,而并列式结构的词语前后两部意思是不会重复的,那么“离”和“即”意思应该相反,这样就可以自然地推断出“即”的意思应该是“靠近”、“接近”之意。所以借助词语或句子的对称结构推断文言文词语意思是文言文阅读中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3)借助课本已学词语意思推断。借助已学词语意思推断就是利用中学阶段已经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有关词语意思来推断新的文言阅读材料中与学过的词语形式相同的词语的意思,这种推断实际上是一种知识之间的联想,是利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的能力。这种推断有一个前提就是,学生要对课文中学过的知识要充分掌握,非常熟悉。如在《烛之武退秦师》里有一句话“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其中“行李”为“使者”之意。把学过的这两个意思分别代入阅读材料原文,根据上下文提供的语境,再进行推敲,经过验证是正确的,所以文言文阅读,课内的基础知识支持也很重要。
四、对应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采用一一对应的原则,力求将所有能够译出的字词落到实处。看懂课文下面的注释,借助工具书,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的句子的意思,有不懂的地方,请教师点拨。
五、重视积累
知识的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主要在词汇上的积累。熟记句子,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整理常用文言词的多个义项,全面掌握某一常用词。同学们可以准备一本笔记本,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搜集、归类、整理、积累。通过归类、比较、积累,学生不仅能提高文言词语分析能力,还能体会到学会积累所带来的喜悦和益处。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