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信
【关键词】 朗读教学;整体设计;范读;形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0—0096—01
朗读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更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中教师应该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从而达到提高阅读水平的目的。笔者在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整体设计,教师对朗读全盘谋划
一堂课在做教学设计时,应对朗读进行全盘设计,这样,才能使朗读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笔者在教学《二泉映月》时是这样设计朗读的:
第一步,初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先由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指名分段读课文,每人读一段,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对于难读或容易混淆的字词重点正音,读通句子,把课文基本读通顺。
第二步,再读课文,反复读流利。包括同桌练读、指名学生读,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阿炳为什么会创作出《二泉映月》。
第三步,品读课文,学习感情朗读。让学生再读课文,不仅要把课文读好,还要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动脑筋找出问题的答案,一起讨论,研读句子。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有感情朗读,并通过指名读、分组读、比赛读等方式展示。
第四步,熟记成诵,强化阅读积累。教师提示诵读方法。如,看图画诵读、看板书诵读和借助音乐诵读等。检查诵读效果。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可逐步不看书熟读成诵;可同桌互读、小组赛读和全班集体读等。延伸课外,强化积累。激发学生把课文朗诵给家人和其他学生听。
这段预设的过程,指导学生以朗读为主线,循序渐进,读识结合、读想结合、读诵结合、读演结合,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同时,要尊重学生的语感发展规律,让学生自由读、探究读、合作读、体会读,真正把朗读的权利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注重范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样板,而且可以给学生启发,使他们从中领会准确表达中心思想的语言表达方式。如,笔者在教学《火烧云》时,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火烧云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又如,《观潮》一文中,“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笔者着力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到朗读中,用绘声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唤起学生美的共鸣,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巧妙安排,指导朗读形式多样
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地读,而不讲求形式的多样性,要通过巧用多种朗读形式,多方面地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同时,要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选择地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练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尝试了以下七种方式:一是个别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的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二是自由读。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读就弥补了这一缺陷,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三是开火车读。就是一篇课文由几个学生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学生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结束,再指定下一个学生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四是集体读。集体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五是比较读。每位学生都有好胜心,如果有人比他棒,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他就会更加努力。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较,可以更好地进行朗读训练。六是配乐朗读。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取恰当的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读。七是表演朗读。即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小课本剧,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这种朗读形式学生很喜欢,几遍“演读”,学生几乎可以背诵文章的某些段落。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