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判 准确聚焦 明确责任 扎实推进 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强大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2015-06-30 04:21王嘉毅
甘肃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工作教育

此次全省市县教育局长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落实年”的决策部署,分析研判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进行再安排、再强调,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

总体上来看,2014年全省教育工作成效显著,2015年工作开局良好。在此就今年的工作,谈如下四个方面。

一、科学研判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新常态下,教育应该有什么新的担当,工作该如何搞,怎样才能对准坐标、精准发力,需要认真思考,科学研判。我们既要从严峻挑战中增强紧迫感,又要从发展机遇中树立信心,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创造先机、赢得主动。

1. 深刻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教育的新定位

2014年,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新常态最核心的内涵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粗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与技术型产业转变,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靠教育来创新驱动。作为民生之首的教育事业,如何适应新常态,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一是要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新常态下的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新常态下的教育,不是让孩子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应该帮助他成为应该成为的人。教育不再以分数为导向,以片面追求教育的GDP为目标。需要引导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树立新常态意识和教育发展的新思维。

二是要更加注重保障教育民生。“现代化的教育是公平的教育”,其内涵就是新常态下的教育应该向教育民生的“最低处”精准发力,让所有受教育群体都能享受政策阳光。就是要更加注重做好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三件事,保障底线公平、起点公平,坚持雪中送炭、精准发力。

三是要更加注重推进内涵发展。新常态下的教育不能再一味扩规模或求全求大,要把质量提升作为核心任务,更加注重内涵建设,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新常态下的教育,要更加注重培育发展优势,找准服务面向,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不断强化办学特色,争取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是要更加注重坚持需求导向。新常态下的教育,要求学校不能再蒙着头、关着门,脱离社会办教育,只有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同向而行,才能得到政府和社会更多的支持,才能以良性互动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导向,把办学思路真正转移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2.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四个全面”,归根结底要看是不是彻底解决贫困问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就甘肃来讲,不解决占全省总人口四分之一强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就不可能实现小康。省委、省政府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最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密集调研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举全省之力打扶贫攻坚整体战,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3月24日,王三运书记在西北师范大学调研座谈时,明确要求教育要主动服务扶贫攻坚,为甘肃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贡献智慧。贫困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又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攻坚的重大决策,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充分发挥好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聚焦精准扶贫的新要求,教育工作要主动作为,抓好“三个着力”,下好“三个工夫”。

一是着力巩固教育发展基础,在提高基础教育普及程度和办学质量上下工夫。要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把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作为教育扶贫的突破口,推动学前教育向行政村延伸,解放更多的劳动力。要大力改善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要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发展。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教育。

二是着力抓好职业教育,在提高教育促进脱贫致富的能力上下工夫。要把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扶贫的关键,着力构建体系更加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招生改革,实行贫困地区免费职业教育,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要重视初、高中毕业后新成长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把职业教育作为新型农民培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产业工人化的主渠道。

三是着力发挥高等教育优势,在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上下工夫。要对照精准扶贫的需求,调整优化高校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促进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深度融合,为我省特别是贫困地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和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3.深刻把握发展新阶段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都取得了较大成绩,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新期待相比,我省教育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短板,工作中还面临较大挑战。

一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控辍保学、巩固“两基”成果的任务十分艰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速度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也落后于周边省份。

二是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布局不尽合理、发展不够平衡,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偏多、规模偏小,重复建设严重、优势不够明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尚未建立。办学条件薄弱,“双师型”教师比例等指标普遍低于国家标准。一些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方向与市场衔接不紧密,与我省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契合度不高,专业特色不突出。一些中职学校遭遇的生存危机越来越严重,中职招生困难的问题逐年加剧。

三是教师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亟需破解的难题。教师队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农村中小学普遍缺少音体美教师,教辅人员严重不足。学前教育师资基础薄弱、师资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没有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职业化、专业化学前师资队伍。

四是城市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显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城市现有教育资源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求,供需矛盾突出。城区学校的“上学难”与边远农村学校在校生规模逐年下降现实问题形成极大反差。

五是教育治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手段的推广应用,对传统教育管理方式带来了巨大冲击。但我们的教育管理方式还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粗放型管理模式依然普遍,依法治教的水平低,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4.深刻把握政策利好下教育发展的新机遇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甘肃的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为我省量身定做的特殊政策,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从国家层面看,近几年来,从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规划启动到专项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国扶47条”出台,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将我省贫困地区的纳入到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政策的制定,这一系列高含金量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对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明确将甘肃定位为全国重要新能源、有色冶金新材料、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及向西开放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的基地,这必将给我省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尤其是国家提出教育资源要向中西部倾斜、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向教育薄弱环节倾斜,更为我省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利政策群,创造了更大的借力空间。

从甘肃层面来看,我省提出的“3341”项目工程建设、“1236”扶贫攻坚行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兰白科技创新区等重大战略平台和向西开放、创新驱动等战略,不仅给教育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对教育工作主动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对教育事业给予强力保障和大力支持,2014年公共财政教育支出首次突破400亿元,连续4年成为全省第一大公共财政支出,教育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教育工作的要求很高、期望值很高,教育已经成为新常态下关注的重点。

二、准确聚焦教育改革发展核心任务,着力推动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

省委常委会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提出重点实施贫困地区特困县行政村幼儿园建设和落实特困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两项为民办实事任务,要求贫困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5%以上,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8%以上,全面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2%以上,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以上这些主要任务和指标将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的着力点。搞好今年的工作,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对准坐标,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着力抓好以下方面。

1.下大力气抓好58个贫困县行政村幼儿园建设

学前教育依然是我省教育发展的“短板”。解决农村学前教育,不仅是长远问题,也是现实问题。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突出一个重点,抓住一条主线、强化三个保障”。

突出一个重点:就是精心实施58个贫困县20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建设工程。今年,我们对58个贫困县2000人以上行政村学前教育多次进行调研摸底,最终确定建设939所幼儿园。各地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主要负责人要担任组长亲自抓。二要尽快启动建设。要落实市、县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开辟“绿色通道”,精简审批程序,确保尽快开工建设。三要明确建设要求。要逐园做好建设规划,做到“一园一策”、科学规划。要尽可能依托农村小学,以改扩建为主,尽可能压缩新建项目,避免征地新建或大拆大建。要按照《甘肃省农村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试行)》进行改造建设,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安全、达标、适用。四要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包干制度、周报制度、图表式管理等制度,细化数据台账,做到“挂图作业”、精细管理。五要强化督导督查。今年,省委、省政府已经将此项工作列入了重点督查事项。各地要切实加强对资金使用、项目进度、工程质量等的督促检查,采取约谈、排名、通报等形式层层传递工作压力,确保年底不折不扣地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实现2015年58个贫困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55%的发展目标。

抓住一条主线:就是统筹实施好全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甘肃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已经省政府批准印发,各地要抓紧出台并实施本地二期三年行动计划。要抓延伸,在实现贫困县乡镇幼儿园全覆盖的基础上,逐年安排行政村幼儿园建设项目,推动学前教育向行政村延伸。要抓配套,研究制定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小区与配套幼儿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的规定,缓解城市学前教育资源紧缺问题。要抓普惠,落实《甘肃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办法》,通过认定、奖补和扶持,引导民办园提供保教质量较高、收费合理的普惠性服务,扩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比例,形成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格局。

强化三个保障:就是要全面提高学前教育管理水平和质量。在解决幼儿园建设“硬”的问题、实现扩资源的基础上,学前教育师资建设、提质量等“软”的问题更要配套跟进,做到“软硬兼施”。一要强化师资保障。今年省上将招录3600名幼儿教师采取点对点形式补充到贫困地区任教。各地也要通过“招、培、转、聘”等形式招录幼儿教师补充到新建的幼儿园。要加强培养、培训,实施好“国培”“省培”计划,切实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要按照“强化专业、淡化学历”的原则,降低幼儿教师招录门槛,拓宽幼儿师资补充渠道。要优化招考结构,适当扩大男教师的招录比例。二要强化管理保障。要认真贯彻执行甘肃省幼儿园办园行为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实施细则等规定,切实规范办园行为。要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营造安全有序的办园环境。要建好用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发挥好数据支撑和服务决策的功能。三要强化质量保障。重点加强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引导,切实树立科学保教理念,避免小学化倾向,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各地要对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进行一次全面自查,坚决予以纠正。

2.加快推进职业教育转型发展

年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2015年全省职业教育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是我们今年工作的行动指南。围绕落实《实施方案》目标任务,今年职业教育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开工建设兰州新区职教园区。按照规划,2017年职教园区要建成使用,任务非常繁重、时间非常紧迫。今年的核心任务是6月份开工建设,年底要达到形象进度。当前最紧迫的工作是全力以赴做好开工建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是推进中职资源整合。近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的指导意见》。各市县要行动起来,强化政府统筹,采取撤并、划转、重组等方式,积极推进整合县域内中职教育和各类培训资源。在统筹规划中职布局的同时,要加强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拓宽服务功能。要坚持积极稳妥推进,妥善处理好调整与稳定的关系,防止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流失。

三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今年要在探索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取得更大进展,扩大中高职五年一贯制招生,在开展中高职院校联合分段培养试点基础上,适时启动中职直升本科“3+4”、高职直升本科“五年一贯制”培养工作。要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改革,扩大省内单独测试招生院校范围和规模,扩大中职学校对口升学考试招生类别和规模,在部分高校实施应届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推免录取,争取今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考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4年全省高职单招计划6030名,今年已经扩大到18770名,是去年的3倍多。首次在7所高职开展推免招生,下达计划6000名。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把这些工作做实做细。

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指导学校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校企合作机制。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快推进“三对接”,提高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要加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启动实施职业学校“校长能力提升计划”和“双百计划”(百名教师进企业、百名企业人员进学校)。

五是建立健全投入保障。从今年起,省级财政每年新增职业教育专项投入1亿元,通过专项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支持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各市县要严格执行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比例不低于30%的规定,并参照省上的做法,逐年增加职业教育专项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要积极落实中职生均经费标准。各市县要参照《甘肃省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制定本级中职生均经费标准。

六是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和宣传力度。全省职业教育宣传月活动已经启动,各地要借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招生改革、中职全免学费等政策的执行力度和宣传力度,把这些政策宣传到学校、宣传到家长,鼓励学生选择职业教育,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全力确保完成年度中职招生计划,确保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职普比不低于4∶6。

3. 确保按时完成“全面改薄”建设任务

一是要强化措施加快项目进度。按照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要求,今年7月底前要完成2014年设备配备项目,11月底前要完成2015年设备配备项目;12月底前2014年的校舍建设项目要全部完工,2015年校舍建设项目要全部开工,小型建设项目完工。省改薄办将实行项目进展月报制、季度调度汇报制、半年检查制、进展滞后约谈制,同时将各地工作进展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作为来年中央和省级资金分配的依据。希望各地能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措施,想方设法朝前推。

二是要全面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目前全省尚有166.67万平方米D级危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全面消除,希望各地要想方设法,加大投入力度,务必确保年底完成全面消除D级危房的任务。

三是要尽快协调落实市县投入。2015年70%的中央和省级资金已分别下达到各市县,如果市县资金落实到位晚,将直接影响2015年项目进度。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将依据第三方专家团队核查结果,按照市县资金投入比例和项目进度来分配30%的中央资金。

四是要提高项目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要规范项目实施,土建项目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设备购置项目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确保公开透明。购置的设备要保证质量,严禁将不合格、质量低劣的“三无”产品配进学校。设备购置项目尽可能由市一级统一采购,严把质量关,降低购置成本。要规范资金使用,各市县要严格按照全面改薄资金管理办法使用资金,严禁利用改薄资金偿还债务或超范围使用资金。要建立信息公开制度,项目规划及资金投入全部“上墙上网”,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严格责任追究,坚持“问责”与“问效”并重,市州改薄办要对所辖县的项目实施过程严加管理、跟踪问效。年度项目的审批权在市州,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请各市州自觉承担起监管的责任。

4. 充分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准备工作

今年,2013、2014年未通过国家认定的金塔县等9个县(区)、2015年规划实现均衡发展目标的玉门市等10个县(市)以及申请提前接受验收的灵台县共20个县(市、区)将在通过省级督导评估后申请接受国家督导认定,时间非常紧迫,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还非常多。2月份,省督导办对这20个县(市、区)主要指标进行了全面审核。总体来看,形势不容乐观,问题主要集中在欠拨教育经费、存在D级危房、基础设施薄弱、达不到“门槛值”等方面。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是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不是愿意不愿意的事情,一些县区到现在仍然在与省里讨价还价,不强力推进,一味地寻求推迟,希望各市、各县高度重视起来。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已通过省级督导评估的县(区),要针对薄弱环节,整改落实到位,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未通过省级督导评估的县(市、区),要聚焦关键指标和关键环节,尽早落实各项举措。规划在2015年以后实现基本均衡发展目标的县(市、区),要提前安排部署,对照教育部印发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细化工作方案,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步骤、强化保障措施,切实抓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工作。

二是要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投入责任。投入不足是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问题。各地要依法保障教育经费达到“一个比例”和“三个增长”。要根据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对评估年份靠前的县(市、区),相对集中地进行倾斜投入。特别是拖欠义务教育经费的县(市、区),要提前谋划,逐年消化,逐步消肿,及时足额补拨到位,不能使问题累积到评估时才解决。

三是要进一步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各地要抢抓当地城镇化发展、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等重大机遇,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将时间表、路线图精确到每一所学校,统筹实施好“全面改薄”等建设项目,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办学基本标准。

四是要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优质资源不足是推进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各地要通过建立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信息化等多种手段,着力提升均衡程度,确保申报督导评估前一年的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差异系数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要把信息化作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将信息化纳入“全面改薄”范围,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五是要转变工作观念。在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问题上,有些县总摆脱不了等待观望的态度,总以为提前实现均衡发展就会享受不到优惠政策,可能会在项目实施、资金倾斜等方面吃亏。现在国家、省里更多的是奖补政策。现阶段,对按时通过国家认定的县(市、区),省政府将按照每县平均1000万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对因工作不力,不能按规定期限完成省级评估、国家认定的,省政府还会问责,严肃追究市、县政府及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所以,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将均衡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些,工作力度更大些。

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抓“入口”,解决好教师招聘问题。今年拟为58个连片贫困县(市、区)招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岗教师3400名,补充学前教师3600名。但各地上报的需求远远大于教育部下达的指标,希望各地认真分析研究本地需求,重点招聘紧缺学科,做到按需设岗。要重视抓好学前教育师资的储备,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院校要加强学前人才的培养。今年省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要考虑从中职学校选拔录取,使其成为一个主渠道。

二是抓“出口”,解决好教师培养问题。师范类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教师,不管专业设置和研究领域如何拓展,但不能忘本,丢了本根。这次特意邀请8所举办师范类专业的高校参加市县教育局长会议,主要目的是搭建一个面对面交流的平台,让学校了解基层的师资需求状况,以便更精准地调整专业,服务地方需求,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目前全省最缺的是学前教育师资,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大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作为师资的需求方,各市县教育局应创新用人举措,制订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到教育系统、到农村边远地区就业。

三是抓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今年的“国培计划”将集中支持乡村教师培训,并重心下移,突出地方本土培训团队建设。希望各地切实保障县市区财政按教师年度工资总额的1.5%安排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学校要落实教育部、财政部“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规定,足额专款用于教师培训。

四是抓待遇,落实贫困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今年省级财政统筹资金1.69亿元,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补助标准对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给予补助。工作中要着力解决以下问题:第一,要务必落实补助政策。各县要高度重视,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按时将省级补助资金直接发放到教师个人工资账户,务必按期完成为民办实事任务,兑现政府承诺。第二,要逐步提高补助标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实行“地方自主实施、省级定额补助、中央综合奖补”的原则,各地要充分领会文件精神,使用好这一优惠政策,拉开补助标准档次,切实提高补助标准。第三,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行实名管理,对补助人数、补助标准和发放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控,主动公开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防止虚报、冒领、套取补助资金。

五是抓薄弱,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目前省教育厅正在研究制订我省的贯彻实施意见。今后,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与扶贫攻坚结合起来,通过拓宽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提高乡村教师综合素质、建立倾斜照顾政策等措施,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扎根甘肃、甘于奉献的农村教育队伍。

6. 积极稳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按照省委2015年社会事业领域改革要点,今年全省教育系统将实施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方式等17项改革任务。要上下统一推进,做到上下一条线,整体联动加以推进。要加大改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前向师生、家长解读改革带来的新变化,让他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预期,最大限度规避社会风险,保持学校和师生稳定。要大胆先试先行,在试行学区制、深化产教融合、委托第三方评价、落实住宅小区与学校同步规划政策、推进义务教育校长教师轮岗交流等方面,我希望各地能大胆尝试,以创新的举措,为全省积累经验。

7. 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前我省最大的任务。省委提出了“三个不能变”的要求,把扶贫攻坚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最紧迫的工作、最艰巨的使命。

一是要思想认识要进一步集中。据世界银行测算,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可使人均GDP增加3%。但目前我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17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年,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10.5年的标准差距更大。所以说,教育扶贫是全省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方面,是扶贫治困的治本之策和基础工程,更是拔穷根、挪穷窝、改穷业、换穷貌的根本举措,要以教育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二是攻坚克难的步伐要进一步集中。按照省委“1236”扶贫攻坚总体部署,去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实施教育扶贫十大工程,这是一项关乎教育均衡发展和扶贫攻坚的战略举措,也是搞好教育扶贫的行动指南。今年省上还将出台《甘肃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实施规划(2015—2020年)》。全省教育系统一定要上下联动,步调一致,举全省之力打好教育扶贫的攻坚战。

三是教育扶贫的具体办法要进一步集中。教育扶贫如何精准,需要对准焦距,解决好坐标系的问题,扭住发力的重点,精准策施,做到对象精准、内容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具体来讲,要把农村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给予倾斜支持。要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最大限度解放农村劳动力。要大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让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职业教育,确保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要摸清贫困家庭学生的底数,做到对象精准,建立健全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在实现中职教育全免学费的基础上,逐步实施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学前教育、高职教育全免学费。要进一步扩大贫困地区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等倾斜照顾政策。今年力争增加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1.2万人以上。

8.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一是抓教育依法行政。各地要依法保障财政教育投入,依法落实教育法定增长。要对教育经费法定增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民办培训机构、教育乱收费、教辅教材市场混乱等问题开展综合执法检查,形成教育执法的合力。要推动学校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建立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机制。要依法加大教育督导力度,全面落实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依法开展教育专项督导。

二是抓依法办学。加快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的章程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依法落实和保障师生合法权益,构建在法治框架内解决学校纠纷、保障学生安全和权益的新机制。

三是抓法治教育。深入开展依法治国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探索法律进校园的有效途径与方式。通过研究编写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推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等,让青少年形成守法意识,养成遵纪行为。加强大中小学法治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中小学校长、教师法治教育培训。

9. 全力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一是要坚持预防为主。督促学校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抓住门卫值班、校车管理、食品安全、宿舍安全、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开展经常性自查,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堵塞安全漏洞,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是要多方联动。充分发挥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成员单位的作用,积极争取综治、公安、工信、司法、文化、工商、食药监、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的支持,严格落实《甘肃省校园安全保护区综合治理十项规定》,持续加大校园及周边的环境卫生、饮食摊点、交通秩序、文化娱乐等的治理整顿力度,为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

三是要夯实基础。加大学校“三防”建设力度,逐步配齐保安和安保人员,强化安全基础关。特别要加大对民办学校、偏远地区学校及教学点的安全投入,加大安全监督管理力度。目前还没有设置安全警示牌的县区,今年要全面完成此项工作。

四是要教育先行。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价值观教育和应急演练等基础工作,及时掌握校园舆情动向。对有思想波动和情绪低落的学生,要重点关注,及时与家长沟通,做好心理疏导,防止发生意外。

三、强化履行主体责任意识,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

1. 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教育系统的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清醒、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要坚决做到“四个服从”,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问题坚决执行集体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要严守财经纪律,“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凡牵扯到资金的问题,要严格按照程序办理。

2. 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落实一岗双责、“两手抓、两手硬”,双促进、双落实,真正要把主体责任的落实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逐级传导压力、传递责任,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3. 要着力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

近期,中纪委、省纪委先后召开了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深入纠正“四风”电视电话会议,省教育厅也专门下发通知对抓好贯彻落实作出了安排部署。首先要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四风”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师德师风和教育违规收费,收受红包、购物卡及生冷硬推、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从小节抓起,抓早抓小,发现违纪问题及时处理。其次要严防“四风”反弹回潮。“五一”、端午假期即将到来,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严格遵守各项纪律规定,严禁公款宴请、公款旅游、公款购赠节礼,严禁以各种名义滥发津补贴、奖金、福利等,严禁公车私用。全省教育系统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开展公款消费、公款送礼、公车私用、滥发津补贴和财务发票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的自查自纠,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再次要加大对“四风”的问责力度。各级纪检监察机构要强化执纪监督,紧盯具体问题,履行好监督责任。建立信访举报“直通车”,对群众举报的“四风”问题要“严查快处”。要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坚持“一案双查”,对出现严重顶风违纪问题或“四风”问题禁而不绝的,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还要追究领导责任;不仅要追究党委主体责任,而且要追究纪委监督责任。对于基层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构对“四风”和腐败问题听之任之或压案不报的,要严肃问责,绝不姑息。

4. 要管好用好干部

要经常性地对干部进行廉政教育,时刻在心中树立底线意识,划定红线范围。对苗头性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谈话提醒,防止酿成大错。要着力完善权力运行监督体系,加大对工程项目、招标采购、科研经费等领域的审计监督,加强对职称评定、评优选先方面的监督监管,从机制上堵塞漏洞。

5. 要坚决防止弄虚作假

现在省里越来越重视教育工作,教育建设项目和资金越来越多,项目叠加、资金累积。最近调研发现,有些县区用以往的项目抵顶现在项目,存在套取项目和资金行为。同一危房反复申报资金,“圈而不拆”,移花接木。没有敢说有,没完成敢报完成。今后要加大项目、资金和工作落实的督查力度,一旦发现弄虚作假,要严厉通报批评,取消项目安排,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四、扎实推进“工作落实年”活动,确保各项任务稳步有序推进

今年是省委“工作落实年”,抓好“抓落实”活动是全省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干部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集中检验。省教育厅专门成立了“工作落实年”活动领导小组并印发了“工作落实年”实施方案,一会将与各市州签订2015年教育工作重点任务目标责任书。目的就是为了靠实责任,共同将目标责任书中列出的任务作为重中之重落实好、完成好。

1. 要强化学习抓落实

抓落实,首先要明白落实什么,怎么落实。不明白要干什么,就无法抓落实,这就需要强化学习。一方面,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我们的认识更加精准,方向更加清晰。另一方面,要深入学习领会省委、省政府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正确理解各项教育政策的内容和实质,准确把握上级部门对工作任务的规定和要求,合理借鉴其他部门和学校创造的经验、做法。不理解上级的意图和要求,是无法抓好落实的。

2. 要坚持问题导向抓落实

问题导向是抓落实的方向和突破口。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关键问题才能找准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要善于找准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分轻重、分缓急解决问题。要主动面对新形势,以更加开阔的视野研究分析新形势下教育面临的新任务。要抓住主要问题,关注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以务实的措施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3. 要主动履职抓落实

近年来,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这是全省教育系统各级干部主动履职尽责、狠抓落实的结果。但是在少数地方、少数同志身上,主动履职的意识还不够强,工作部署多、跟踪落实少,不重落实、不善落实的问题依然存在,缺乏“抓落实”的勇气和决心,缺乏“抓落实”的方法和制度,致使有的工作在落实中“落空”,归根结底还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所造成。希望各市县教育局、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主动履职的意识,沉下心来,对准该做的事情,立说立行、迅速行动,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确保省上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4. 要创新管理抓落实

我们要紧跟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创新管理方式,以更科学的精细化管理向工作要成效。一是要细化分解任务。凡是重点工作任务都要实行任务分解,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责任清单,推行目标管理,销号落实。近两年来,省教育厅每年都要对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进行任务分解,今年还制定了《省教育厅(高校工委)重点工作分工实施方案》,与各市州要签订重点任务目标责任书。各市州也应参照省上的做法,把重点任务分解好、细化好。二是要挂图作业。行政村幼儿园建设、“全面改薄”、均衡发展验收等工作,要做到图表上墙、挂图作业、任务倒逼,时刻以清晰的形象进度,反映工作的进展。三是要提升教育管理精准化水平。要进一步改进教育管理方式,重视加强各类教育的基础数据库建设,充分发挥数据的决策服务功能,推进教育管理由粗放型向精准化转变。

5. 要强化督查督导抓落实

各地要强化对重点任务的督查督办,建立重点工作周例会、月报告、季度推进、半年总结的督查制度,专设抓落实的机构,对重点任务实行动态管理、销号落实,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要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功能,对行政村幼儿园建设、全面改薄、均衡发展等重点工作及时组织开展专项督导,推动任务落实。要创新督导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介入监督,逐步建立决策、执行、监督既相对分开又相互制约的现代行政管理运行机制。

6. 要加强协作抓落实

没有团结配合,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各级各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上下“一盘棋”的思想,既各司其职,又团结协作,齐心协力把工作往前赶、任务朝前推。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各单位要有眼睛向下看的决心,要把工作重心朝下移,服务往下放,多听取基层意见,多了解基层情况,多为基层搞好服务。各地也要积极配合省上的工作,做到讲程序、讲规矩,瞄准一个目标,步伐稳健一致,真正联动起来。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把工作干得更好。

7. 要强化考核抓落实

要坚持导向引领,把抓落实作为干部作风的“试金石”。要坚持考核问责,今年我们要对各地工作抓落实情况进行考核,与市州政府教育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评估一并进行,这次会上与各地签订的责任书将是考核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将面向全省通报,接受群众和媒体监督。对工作得力、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抓落实不力的要进行通报批评,问题严重的要进行约谈。

(本文摘自王嘉毅《在全省市县教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标题为编者所加)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工作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