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霞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氛围;
情绪调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0—0058—01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在现代教育中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依据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和补偿学生的智力活动,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培养良好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优化课堂教学,兴趣因素的培养是关键。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积极引导, 创设学习氛围
“乐学”、“爱学”是学习的内在动力。而部分学生往往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较低,感到枯燥乏味,甚至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那正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解释数学奥妙的缘故。其实,数学是一门优美的学科,它的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定理都有着一个美好的历史故事,包含着数学家一个美好的传说。它的绘图、对称、有序、整洁,给人以思维美。它的智力成就,独特创作,给人以意义美,因而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应当在课堂上经常讲一些古代现代数学家的故事。如,祖冲之发现了圆周率,陈景润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还有华罗庚等人的事迹,使学生知道了数学家对人类的贡献,知道他们在数学上的伟大见解,感知数学的无穷,促使他们热爱数学。并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知道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循循善诱,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求知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的巨大推动力,它对造就合格人才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去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以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出示三个三位数,125,261,329让学生计算说出哪个数能被3整除。学生回答后教师立即宣布:“同学们可以任意说出一个多位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判断出能不能被3整除,不信?当堂实验。”这时,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来喊出一连串数字,教师马上准确地做出判断。同学们经过自己的验证,对老师的正确判断惊奇极了。心里疑惑不解:老师没有计算,怎么会这么快就知道答案?到底是怎么回事?疑问产生好奇,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乐学。
三、情绪调控,保持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形成,不单独在学生的方面,也有教师的责任。新课程要求教师从一个教书匠转化为学习者,真诚地学会倾听、理解、和学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此,教师就要注意调控教师自己和学生的情绪,进而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1.教师的情绪。情绪是感情的外在表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绪活动是相互影响、互相感染的。教师的面部表情、言语行动甚至衣着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课堂上有了“爱”,教师就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心学生作为个体的存在。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试一试,你一定能行的!”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地学习和发展。
2.学生的情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心理专家指出:人的情绪低落时的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兴趣教学需要一个和睦友爱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处在饱满振奋的学习状态中。当学生情绪冲动时,才能闪现出智慧的火花。教师要时时激发学生的认知动机和兴趣,通过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去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发现学生目光淡漠时,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发现学生厌倦时,教师要及时发出新的信息,提出更高的要求。总之,教师要随时调整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去体验攀登知识高峰中的紧张与快乐。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