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挫折教育培养心理韧性

2015-06-30 17:44李欣忆徐晋波
甘肃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心理韧性挫折教育影响因素

李欣忆 徐晋波

【关键词】 青少年;挫折教育;心理韧性;现状;影响因素;个性品

质;家庭环境;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0—0034—01

在当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充满了许多已知或者未知的竞争和挑战,青少年在应对这些学习生活过程中的问题时,难免会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然而每个个体面对这种困难情境时,却有着大相径庭的处理方式和事件结果,因此,社会、学校和家庭对于青少年的挫折教育及心理健康的关注应不断加强。

一、青少年挫折教育现状

挫折是指人们在意志行动的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障碍,使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根据对大部分中学及大学的相关调查,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学校并没有专门开设关于挫折教育的课程,或者是只在心理健康课程中提及一小部分,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大部分青少年反映没有能够从更深的角度理解挫折及其应对问题。

二、心理韧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分析

心理韧性是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困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心理韧性是在积极心理学的风潮中提出的,近年来受到许多领域的重视,其重大的意义在于将心理的研究视角从过去专注于消极的、病态的心理问题转向关注更广泛的大多数健康人群,挖掘个体的优秀品质和积极力量。

外国学者Rutter 的理论认为,心理韧性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心理机制是利用个体力量与外部环境资源,打破消极的、负性的连锁反应,使个体有能力面对挫折或逆境。这样在面临不利情境时,他们就有了更多的心理能量去应对,使得心理韧性的作用得到发挥。

许多研究都提出了心理韧性的保护性因素,这些保护性因素对于心理韧性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所谓保护性因素是指能减少挫折情境对个体消极、不良的影响,并有助于个体积极发展的因素,主要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保护性因素。内部保护性因素包括个体的特质、人格、能力、各类自我观念等;外部保护性因素主要指家庭因素和社会性支持系统。

三、心理韧性对挫折教育的启示

心理韧性并不着重于如何被动地应对挫折环境和经历挫折之后的调节问题,而是未雨绸缪地指出,对于挫折的应对,是可以提前做好预防的,它是在平时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就开始锻炼和累积的。

1.个性品质的培养。心理韧性的重要保护性因素之一就是个体的个性品质,如积极的气质、自我控制能力、合理的自我评价、较强的自我效能感、正确的观念等。因此,在青少年的教育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给予可操作性的意见,从细微处调整学生的成长观念,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2.家庭环境的重视。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也是青少年成长生活的重要环境。根据相关研究,和谐的父母关系、支持感的家庭氛围、良好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和谐的亲子关系、较好的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等,都会为青少年带来坚韧、信任等良好品质。

3.社会支持的加强。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个体的亲戚朋友、学校、社会团体、国家的物质和情感支持等。尤其是对于那些家庭支持缺失的青少年,社会支持系统的存在显得更加重要,而青少年更多的生活环境则在学校,所以,学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为青少年提供社会支持,如团体心理辅导和建立积极的社团群体等。

综上所述,心理韧性可以作为青少年挫折教育的一个核心点之一,要利用心理韧性的三大保护性因素促进心理韧性的形成,提高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困境应对能力,帮助青少年懂得生命的珍贵并获得良好发展。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心理韧性挫折教育影响因素
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趋势述评
中学生挫折教育方法研究
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耐挫力的策略研究
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韧性研究及其培养策略
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刍议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挫折教育”警示录:强势妈妈为何惨死儿子刀下(下)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高危学生心理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