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霞
【关键词】 新课程;教师;角色;教学行为;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0—0024—01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主角。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的革新,是对原有课程哲学观和课程价值观的重大调整,彻底动摇了传统的课程与教学。新课改提出的一些新的理念并不是教师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所熟悉和应用的,这些理念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其作出回应。这种回应,主要体现在教师对传统的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和理解,并转变观念,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给他们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师生双方通过交流、沟通、补充,在互动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开发学生的思维。新课程实施后,课堂上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是在课堂上提出了学生生活中的事例,诱导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解决问题,过去的“一言堂”变成了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舞台。
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新师生关系既是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是学生的管理者、领导者。因此,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必须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流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向,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变传统型的“师道尊严”为现代型的“良师益友”。
3.把握多元教学方式。多元智能理论给新课程改革更新了教育观念。其精髓之一是以人为本,尊重人,重视人,发展人。教师只有掌握和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才能在教学中扬学生所长、补学生所短,发展他们的各种智能,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转变新课堂教学方式。
4.实现教师教学角色的转变。新课堂教学方式的构建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新课堂教学方式的构建要求教师自己就是一个研究者,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对自身的教学过程和方式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自己进行探究、总结、分析,形成自我的认识和观点。
二、教师教学行为转变
1.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是我们教学行为必须遵守的原则。学生的尊严是学生生命的一部分,学生的人格应当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需要。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更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享受老师的教学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愉悦和欢乐。
2.关注学习中的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下,通过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力类型是多元的,每个人的智力类型是不一样的,由于智力类型相异,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会不一样。应构建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改变那种“清一色”的学生智力观,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3.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学生学习活动主要是聆听、答问、练习和记录这样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新课程要求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的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局面中走出来,在学习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命。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转变角色,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拓展教学方式和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每一位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研究、总结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