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梁
【背 景】
别看幼儿园的小朋友饭量小,但每天浪费的粮食量却很大。《中国幼儿教育》周刊主编艾琳走访了两千多所幼儿园后指出:如果一个幼儿园每天仅倒掉一斤粮食,那么一年下来倒掉的粮食足够一个三口之家吃上五年。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种“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习近平总书记做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批示后,从官方到民间,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浪费行动随即开始。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加义不容辞参与其中,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把爱惜粮食的种子扎根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并通过教育孩子,辐射到每一个家庭,是有必要的。
【案例描述】
上学期我接的班是刚入园的新生。根据我对孩子们两周以来的观察,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
早上幼儿入园时,个别家长会带一些早点来园,发现他们给喂孩子吃蛋挞时,他们只给孩子吃蛋挞里面的蛋,外面那层脆脆酥就不吃扔到垃圾桶里了。
中午进餐的时间到了,孩子们的菜非常的丰富,但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他们只吃盘子里的菜,等菜吃完后,白米饭就不想吃了,说:“肖老师,我已经吃饱了。”于是,拉着椅子就离开餐桌了。还有些孩子,虽然吃完餐盘里的饭,但他们的饭菜却桌上、地上撒了一地。
下午的点心开始了,有些孩子不喜欢吃饺子,可他们怕老师说他没吃,为了应付我们,就吃了一口说:“肖老师,妈妈早上给我吃了很多东西,有鸡蛋、面包、牛奶。”其实,孩子说这些的理由,就是不喜欢吃饺子的借口。还有的孩子呢,故意做呕吐状,以此博取老师的同情,得到老师的特赦——可以不用吃点心。
【案例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挑食、浪费这一严重的现象呢?通过观察以及了解,发现有以下这些原因:
1. 孩子缺乏珍惜粮食意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模式使得现在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知稼穑之辛苦,常常这个不吃,那个也不吃,都会把饭菜倒掉。
2. 幼儿自我服务意识比较差
小班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自理能力还不是很强,吃饭的习惯自然也不好,所以常常把桌椅、地上弄得都是饭菜。
3. 家长没有正确的育儿知识
家长勤俭观念淡薄,缺乏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意识。因此,现在孩子浪费粮食的现象日益严重:教室垃圾筐里躺着只咬了一口的面包;餐厅的桌子底下撒了一地的米饭……
在孩子吃东西时,家长很少束缚他们,基本上,算是有求必应了。生怕孩子不吃饱,他们想吃什么都会尽量满足。有时孩子已经吃饱了,只要孩子们要,他们就会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这样做是不是正确。
【反思 措施】
面对这一现象,我觉得作为孩子们的引导者,我有义务教育孩子杜绝浪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爱惜粮食,做到不浪费呢?
(一)培养幼儿节约粮食的意识
针对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我们作为教师要耐心地指导幼儿正确的握勺方法,培养幼儿安静进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帮助幼儿了解米饭的由来,使幼儿懂得能尊重劳动者的劳动。通过教师反复的指导,有效的表扬与奖励,使幼儿提高了自身的服务能力,增强了幼儿对他人的尊重,从而让幼儿真正感悟到“爱惜粮食、从我做起”的好作风。
(1)让孩子学习古诗《悯农》;学习进餐方法的顺口溜,如:小小手,真灵巧。一手拿勺,一手扶碗。挺起胸膛,轻靠桌子。一口饭,一口菜。不洒不漏,送到嘴边。唱爱惜粮食的歌曲;认识粮食及制品;听有关粮食古今中外的故事.
找一些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资料,让孩子们通过视频更直观的看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很多人吃不上饭,甚至吃不上肉。再拍一些我们孩子平时在幼儿园进餐的情形和幼儿园泔水桶的剩饭拍摄下来播放给他们看,让他们知道每个人掉几粒饭,每个班吃剩几勺,就会积少成多。当孩子看见自己洒饭粒镜头,开始前仰后翻捧腹大笑,不以为然,接着看见盛满泔水桶的剩饭剩菜都目瞪口呆,嚷道:“太多了,好浪费啊!”
(2)社会实践——让孩子体验劳动的辛苦。秋天到了,农作物成熟了,我们带着孩子去劳动——挖地瓜,通过劳动孩子们回来的时候就和我说:“老师,我们再也不浪费粮食了,农民伯伯太辛苦了。”
(3)开展“小小检查员”活动。邀请班上的幼儿轮流当“小小检查员”。每餐之后检查幼儿的餐具是否还有剩饭剩菜?督促幼儿爱惜粮食。
(4)在班级创设“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墙饰,其中一项是“吃饭好”,谁如果今天饭菜全部吃完,就把他的照片贴在上面,而且还给他一颗小星星,如果谁集齐了10颗星星可以兑换一个小礼物,20颗星星的话,兑换的礼物再好一些,30颗星星兑换的礼物会更好。用一些物质奖励促进孩子们改掉浪费粮食的坏习惯,而且达到很好的效果。孩子们每一次都会把自己餐盘里的饭菜吃的光光的,然后端到我的面前,十分高兴地说:“老师,我吃完了!”然后从我的手中领到他们盼望的小星星,再放进自己的小抽屉里。
(二)家园合作
“家庭是幼儿园最好的合作伙伴”我们对家长进行教育,做到家园一致、提倡“家园共育”。孩子除了在幼儿园之外,在家里的时间是最多的,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只在幼儿园的活动中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家长也要好好配合我们的工作。在“宝宝直通车”家园栏中,我们有一个专栏是“请您配合”,提供一些建议让家长关注、了解一些如何教育孩子节约粮食的知识。
1. 不论在家进餐还是外出就餐,家长给孩子的饭菜要适量。也可以在尊重孩子意见的前提下,给孩子适量的饭菜。
2. 家长利用假期带孩子外出郊游时,可以给孩子介绍农作物的种植知识,使孩子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3. 如果幼儿因为身体不适或饭量小,吃不下那么多饭菜时,幼儿可以提前跟老师说明情况,使老师在进餐前就能将多出的饭菜放回,以免造成浪费。
让孩子尊重劳动成果,珍惜劳动果实,樹立节粮的观念,那么我们培养的孩子就不是准知识的直接输送者,而我们的教育就可以真正成为有灵魂的教育。把爱惜粮食的种子扎根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并通过教育孩子,辐射到每一个家庭.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节约粮食意识,更重要的是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为孩子树立良好典范,我坚信爱惜粮食的种子是会在孩子幼小心田发芽、开花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