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祥瑞云砂壶》的艺术风范

2015-06-30 06:03杨丽萍
佛山陶瓷 2015年4期
关键词:祥瑞制壶宜兴

杨丽萍

(宜兴 214221)

1 前言

宜兴砂壶问世以来,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欢迎,尤其受到文人学士的青睐,文人不仅用它泡茶品茗,在摸索把玩之余,还以各种方式赞美、歌颂它。除用文字记述、诗词题咏外,更有以壶入画、付诸丹青的。

2 紫砂《祥瑞云砂壶》的艺术风范

纵观紫砂壶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紫砂工艺正是沿着上述两条道路在探索和发展。一方面,无数的紫砂艺人在制壶的技术层面上不断创新,比如从金沙寺僧和供春的捏制坯胎、挖空内部成型到时大彬的拍身筒、镶身筒成型法;从前人的入缸烧壶到李茂林的匣钵封闭烧法。这些技术的进步无疑为紫砂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实用的基础上,艺人们也在如何使紫砂壶更具审美艺术性上孜孜以求。历史上有两个人在紫砂壶艺术性上的探索贡献最大,一是时大彬,他摒弃了前人的匠气,突破了供春的大壶樊篱而多作小壶,使其更符合文人的审美情趣;二是陈曼生,虽然他不是制壶艺人,但作为一位在诗书画印等方面有极高造诣的文人,他是极其熟悉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的。他积极参与紫砂壶的创作且成果斐然。

悠久的古代文明历史给紫砂文化烙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记,而产生并孕育紫砂的地域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文特征和文化背景,这就是灿烂的吴文化。茶文化的盛行是紫砂壶问世并流行的必然条件,而吴文化乡风民俗的内容之一就是饮茶。宜兴种茶饮茶早已被陆羽、苏轼所咏,寺庙文化中的“松风竹炉,提壶相呼”堪称一景,传说中的制壶第一人便出自寺庙。田头农作的提壶和乡村茶肆的把壶品饮,源于生活和自然的壶型与文化的参与,是紫砂壶的催生剂和营养素,并使紫砂壶这个民间手工艺品日渐登堂入室。

紫砂《祥瑞云砂壶》的壶嘴坚挺有力,出水顺畅,流线揉和中见刚强,壶身鼓起饱满,圆润而富有张力,凸显一种阳刚之美,蓄满了无限福气在其中,让人爱不释手。壶身之线、面,精致细润,骨肉亭匀、珠圆玉润。壶盖采用压盖,壶口与盖严丝合缝,线条规矩,严而不致扭曲。

作品《祥瑞云砂壶》构思巧妙,造型别致,工艺高超,叫人叹为观止。选用材质格外讲究,胎色纯正,在微微阳光下,折射出淡雅的光泽,显得古风荡漾,古韵悠长,时间仿佛凝固了,空气也安静了。泥质细腻,铺砂点彩,光泽隐现,极见工艺,把玩抚壶,真正是极佳的艺术享受。

紫砂《祥瑞云砂壶》的壶身细腻、精致、大方,胎色为纯净的朱泥,一尘不染,透着阳光的色泽,温润如玉,这一抹唯美的红光,采用铺砂手法,似乎承载着年轻与希望,光荣与梦想。弯流、圈把,造型简洁,却极富技术含量。

紫砂壶能发真茶之香味,那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紫砂泥壶经过一千一百度左右的高温烧成后,表面光挺平整之中有小颗粒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眼看表面砂质起伏,手摸却是光润如婴儿肌肤的视、触矛盾,更奇特的是别的物件用久必旧,会弃之不顾,但紫砂壶却是用之愈久,则愈光亮,如古镜,而色彩越古朴典雅,着色圆润而深沉,朴而不俗,拙而不笨,色深沉而不死闷,与玉相比有玉一样光润包浆、一样玲珑而又比玉多了一种人性的亲和力,多了一种实用可爱,而这些古朴,深沉而又不失典雅的紫砂特殊材质,正是那些士大夫文人们倾心的风韵。

3 结语

一代代的接力和传承,让紫砂这个古来的手工技艺得以长存发展,几经碾转之余,在历代陶艺家们坚持不懈的精进开拓之下,发展成了当今的繁盛局面。

猜你喜欢
祥瑞制壶宜兴
宜兴釉陶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金猪庆祥瑞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
祥瑞
麒麟祥瑞(七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