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瑞
【摘要】人际关系问题一直以来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点,本文从一例来访者因寝室人际关系不合而产生情绪问题的案例入手,分析了求助者产生该问题的原因,据此制定了多种疗法的咨询方案,包括以人为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精神分析疗法、行为主义疗法等。
【关键词】人际关系 以人为中心 理情疗法 精神分析 行为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08-02
一、个案
李某,女,22岁,某大学四年级学生,无重大躯体疾病和家族精神疾病史。
来访者自述家境贫困,从小成绩优异,但一直没有朋友。性格好强,遇到困难都是独自解决。父母很少和李某沟通,只关心她的学习,对她的管教以打骂为主。考上大学后,李某开朗了一些。她视热心的崔姓舍友为好友,与杨某、王某两位舍友关系一般。几周前舍友叫她回宿舍开会,原因是杨某最近心情抑郁,无法忍受在宿舍生活,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李某,于是大家说了些对她的意见,主要是李某总觉得大家都针对她,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火,影响宿舍氛围。还爱与舍友攀比,别人买了什么东西她马上买个相同的,总拿出来炫耀。舍友们希望李某能改改自己的脾气,如果不行的话杨某就要搬出去住,因为她已经无法忍受。李某听完很难受,觉得自己对舍友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承诺会慢慢改正。
最近,李某越想越觉得难过,一方面是因为她一直把崔某当做好朋友,但这次崔某也对她有意见,或许在崔某心中自己并不重要。另一方面,李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小学到高中大家都不喜欢她,原本以为上大学后境况有所改变,没想到又和以前一样,永远都被人讨厌。她感到难过、失望、压抑,打不起精神,前来咨询。
二、心理评估与诊断
心理咨询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1.综合分析所收集的临床资料,对李某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进行评估:
(1)精神状态:无精打采,神情失落。
(2)生理状态:无异常反应。
(3)社会功能:与舍友交往减少,与其他人交往正常,学习效率下降。
2.诊断依据:
李某的心理问题为近期发生,由与舍友关系不合这个现实刺激引起,反应强度可以理解,内容尚未泛化,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异常,对社会功能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3.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李某知情意相统一,对症状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明显人格异常,无逻辑思维混乱、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故排除精神疾病。
(2)与抑郁型神经症相鉴别:虽然李某自我评价低、兴趣下降、情绪低落,但无自杀念头,思维和意识清晰;虽然较为悲观,但主动求医行为说明仍对未来充满希望;从心理冲突的性质来看,属于常形,由现实刺激引起,对社会功能的影响并不明显,尚未泛化,因此还不属于抑郁型神经症的范畴。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李某的心理问题持续时间不足两个月,情绪反应可以理解,因此也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三、原因分析
李某的问题虽然表面上看是由与舍友的关系处理不好所引起的,但有其深刻原因。
首先,父母对她的关怀程度是根据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了他们的价值标准来决定的,是有条件的[1]。这种做法对孩子的自我意识有恶劣影响,会使孩子将自己的价值只建立在学习成绩的好坏上,对与自我不符的个人经验也予以歪曲或者否认,形成争强好胜的性格特征。同時也势必使孩子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学习上,缺乏人际交往和情绪控制方面的有效经验。
更为重要的是,父母有条件的爱在李某看来是不完全的,她一定程度上内心缺乏爱,又渴望爱。按照弗洛伊德防御机制的观点,可能会采取反向形成机制,内心有对爱的渴望,但害怕表现出来会被拒绝,所以表现出相反的行为以达到缓解焦虑的目的,久而久之形成了敏感的性格,特别关注别人对她的态度和看法,别人的无心之语在她看可能是否定和拒绝。
根据阿德勒的观点,“自卑与补偿是追求优越的动力根源”,这种自卑与补偿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常反应,驱使人们实现潜能,但如果不能成功地进行补偿,就会产生自卑情结,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2]。按照这一观点,李某样样力争上游都是对自卑感的补偿,这是追求优越的合理表现,但经常网购,攀比、炫耀等补偿方式不仅会使别人感到反感,且不利于个人发展,也会加重经济负担,从而更加自卑。自卑也使李某更加关注别人对她的态度。
综上所述,李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敏感、自卑、自我要求高、完美化倾向的性格特征;存在“过度概括化”和“糟糕透顶”的认知曲解;缺乏有效的情绪控制能力、情感表达方式与人际交往技巧。
四、咨询目标的制定
1.短期目标:改变过度概括化和糟糕透顶的不合理观念;改善来访者的情绪状况。
2.长期目标: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敏感、自卑等性格特征,帮助其分析这些性格特征的形成原因,并逐步改善;认识到自己本身的价值;学习人际交往技能,合理调节、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咨询方案
1.以人为中心疗法: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给予来访者积极的关注,真诚地倾听、理解当事人,无条件地接纳对方。帮助来访者以开放的态度接受所有的自己,不再因父母或外界强加的价值标准对经验进行取舍、歪曲和否认。
2.理性情绪疗法:让来访者明白她认知中存在的不合理信念造成了目前情绪上的困扰。帮助她检查并改变非理性信念,如认为舍友对自己提了些意见就是对她有敌意,别人对自己有意见自己就一无是处了等等。可运用理性—情绪想象及角色扮演技术,布置REBT自助表作为家庭作业。
3.精神分析疗法:运用沙盘疗法,使李某在制作沙盘的过程中逐步完成自我治愈,促使对李某人格有巨大影响的无意识内容向意识层面转换。
4.行为疗法:让李某认识到自己在与他人交往时存在不当的行为,比如控制不住自己的负性情绪、随意发脾气等等。使用自我管理技术,让来访者选择行为目标比如发脾气的次数,检测靶行为,以良好的表达模式替代不良模式。教给来访者正确的人际沟通和交往技能,平时多和父母交流,正确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逐渐改变家庭互动方式。
参考文献:
[1]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236-292
[2]叶浩生.心理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