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摘要】儿童时期是发展人的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通过儿童朗读习惯的培养,能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帮助儿童打开与人交流的窗口,进而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而语文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教师可以在实施语文教学活动时,通过指导,逐步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朗读指导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61-02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在全面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同时,必须要加大对朗读习惯的培养力度。朗读是一项同时作用于学生眼睛、耳朵和头脑的语言活动,通过朗读活动的实施,能够实现无声文字和有声语言直接的转型,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进一步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能有效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鉴于此,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应在实施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指导活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重要性
语文作为一名语言学科,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道理上有着其特有的作用与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小学时期开始培养学生朗读习惯和朗读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日后的综合素质和自信心。从细节看人品,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往往可以反映出他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地位。人与人之间在进行交流活动时,语言得当,能够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还能够减少误会的产生。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在小学时期就扼杀了自身的朗读能力,那么他将如何提高自身口语交际能力,那么他日后还能如何进一步健康发展。相反,如果他在小学时期就培养了良好的朗读习惯,并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那么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他就会懂得如何在交际中使用恰当的语言,让听话者感到温暖和热情,感到真挚和诚恳,这也必将有利于促进其自身健康发展。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朗读的辅导,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朗读指导途径
(一)示范读
从情感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朗读的过程实质就是读者通过对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进而感受文章情感信息,形成自身情感的一个交流过程。小学生处于低年龄阶段,由于受到生活阅历、情感信息等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影响,他们对文章所包含的情感往往无法深入体会,即使能对文章引发共鸣,也能以获得情感体验,更别说进一步表达文章作品的情感。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进行示范读,在示范的过程中,以技巧去启发学生,以情感去感染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获得情感共鸣,并主动地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文章之中,学生的朗读能力也能在无形之中得到增强。
(二)诱导读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小学生在开展语文朗读活动的过程中复习了汉字代表的词,自然而然就能加深对字词的印象。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后再诱导学生对精美的句子、段落进行朗读,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就这样,通过诱导朗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在强化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过程中,应融入阅读教学的方式,通过诱导的朗读指导方式,让学生理解文章作品的思想感情,并接受,从而形成能力,使文章作者思想感情得到再现。
(三)提示读
教师的情感指导在学生感受形象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催化作用,其中教师的情感指导方式除了有声语言外,还可以运用体态语言作辅导表达。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以运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提示学生如何正确朗读,譬如说:在学生朗读情绪不符合时,教师可以用善意的目光激励学生;在学生朗读声调不当时,教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学生,帮助学生调整朗读音调……这样一来,通过提示朗读的指导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还能进一步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四)评价读
朗读是一项融情感、理解与表达能力于一体的综合语言活动,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会产生不一样的朗读效果。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出发,在评价时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评价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故此,教师要积极参与作表率,为学生呐喊、加油、助威,抓住时机给予奖励。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课堂上获取成功,每个人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激起他们的朗读兴趣,使课堂活起来。
三、结语
小学教育对于学生日后的个性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语文朗读教学更是小学生语文教育体系的重点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成长、促进身心健康,就应重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从语文朗读的重要性出发,加强指导工作的改进,做好语文朗读教学工作,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戴有孝;安秀梅;;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发展;2009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