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屏, 聂 蒙
(江苏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经济与管理】
淮安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
张 屏, 聂 蒙
(江苏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依据SWOT分析,淮安旅游业拥有显著的资源、位置、交通等发展优势,但由于诸多“劣势”和“威胁”因素,尚未充分形成产业优势。周恩来故里景区成为5A级景区以及大运河申遗成功等旅游资源的升级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法规的大力扶持,为淮安旅游业的大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通过进一步优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市场营销策略和整体改善策略,未来的淮安一定能够尽快形成旅游产业优势。
SWOT分析;淮安;旅游业;发展策略
淮安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是苏北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作为江苏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的“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淮安在加速苏北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淮安以水著称,当地市、县(区)、乡(镇)等地名多因邻水而得名。京杭大运河、里运河、古淮河、盐河四条河流穿城而过,洪泽湖镶嵌其间。邻江近海、枕水亲水孕育了淮安别致的水域文化,依托自然水域而成的“漕运枢纽”“盐运要冲”“运河之都”等美名,更是享誉中外。作为江淮文化和淮扬菜的发源地,淮安还拥有诸多城市名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
淮安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好,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2013年,淮安接待国内外游客1 834万人次,旅游收入204.37亿元;2014年接待旅游者2 090.9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5.73亿元,分别在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上增长15.3%、14%[1]。但就全国而言,淮安旅游业竞争力仍然相对薄弱,城市知名度不高,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相比同在江苏的苏州、扬州等城市,淮安旅游业发展任重道远。本文拟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淮安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进行分析,为提升淮安旅游业综合竞争力提供参考。
(一)优势分析。
1.旅游资源优势。淮安有着2 2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旅游资源丰富,且种类繁多,是文化底蕴深厚、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淮安共有旅游景区景点50余处,其中,国家级景区32处,包括10个4A级景区,1个5A级景区。
表1 淮安4A级及以上景区景点列表
资料来源:淮安旅游网
淮安自然旅游资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环境占据主导,如洪泽湖、铁山寺森林公园等;另一类为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紧密相连,如第一山公园、运河风光带等。洪泽湖湿地景色优美,生物种类繁多,植被群落多样,是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也是重要人文景观,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非常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历朝历代对洪泽湖的治理,不仅具有战胜灾害、利农惠民之效,同时对于保障漕运命脉也具有重大意义,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第一山公园自然景观虽不能匹敌名山,却有着独特的人文风光,自汉代以来即多为“书院”所在地,山上保存了大量碑刻和碑碣。从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看,淮安是明清王朝管理漕运和治理河道的政治中心,在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然与人文风光的结合,使得淮安旅游开发不仅可以满足传统观光需求,还可以从人文教育、地质探查、学术研究等多方面入手。
淮安也是革命老区所在地。在淮安众多人文景区中,周恩来故里是淮安“红色旅游”的核心,依靠周恩来总理在国人心中的影响力,周恩来故里的旅游观光功能已相对成熟,旅游纪念品开发也形成了一定效应。其他如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和苏皖边区政府旧址、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等,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2.交通优势。淮安坐落于江苏省中北部,地理位置优越,是北上南下的重要交通枢纽。现有的五条高速公路(京沪、淮连、宁宿、宁淮、徐淮)编织了淮安发达的公路交通网;新长铁路让淮安进入“铁轨文明”;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水运资源(京杭大运河、盐河航道、洪泽湖航道等),淮安水路交通四通八达;2010年9月,淮安涟水机场通航,进一步强化了淮安交通枢纽的地位。
(二)劣势分析。
1.旅游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宏观上看,政府的调控和管理都不到位,旅游管理体制存在多方面不良状况,如多头管理、部门割据等,造成了目标不易统一、不易有序开发旅游资源、不易统一规划旅游景区、不易开展联合经营、不易整体宣传旅游形象等弊端。缺乏完善的旅游管理制度,使得淮安市旅游业整体发展不协调,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2.旅游产品形式过于单一。城市旅游产品的新颖程度、种类、体验程度等是形成整体旅游吸引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淮安市旅游产品以观光旅游为主,种类单一,缺乏创新,这使淮安旅游吸引力不强。旅游产品包装和宣传不力,对深层次文化内涵挖掘不足,造成缺乏旅游精品的现状以及景点市场竞争力被削弱。
3.旅游营销不足,知名度偏低。旅游营销是提升知名度、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关键手段。当今世界第一旅游大国法国的做法值得重视。法国每年在旅游营销上的花费约为6 000万美元。显然,旅游营销在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刺激旅游欲望并形成旅游消费等方面十分重要。在旅游营销方面,淮安力度小、起步晚,当前淮安城市知名度在江苏13个城市中排名靠后,就全国而言更是知之甚少。
4.旅游资源开发少创新,不平衡。淮安的旅游资源分散程度较大,因此也造成了开发上的不平衡,未能整合旅游资源,发挥其最佳效应。面对旅游资源的分散,淮安的解决方案一直缺乏技术性的创新,只是试图从线路设计方面来缓解,却不尽如人意,许多线路仍然缺乏整合,使得旅游活动难以形成聚合效应。
(三)机遇分析。
1.旅游资源升级机遇。周恩来故里于2014年12月成功创建为5A级景区,成为苏北唯一的5A级景区。景区升级极大地拓展了淮安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同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淮安是大运河申遗的重要“成员”,多处景区景点被列入申遗文本,包括清口枢纽、漕运衙署遗址、淮扬运河淮安段、双金闸、清江大闸、洪泽湖大堤[2]。申遗成功和景区升级,提高了旅游品牌档次,增强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必将成为驱动淮安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2.政府政策法规的支持。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以助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4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给旅游业提供了法律保护;2014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极大地促进了旅游投资与旅游消费,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2011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红色旅游一直是淮安旅游业的中流砥柱,该纲要的出台开创了淮安红色旅游的新局面。2003年,淮安市政府印发了《淮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2020年)》,为淮安的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外,2011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把淮安建成“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并做出了规划和部署。江苏还把淮安作为促进苏北旅游业发展的领军城市之一,这都为淮安旅游发展注入了动力。
(四)威胁分析。
1.经济发展水平低,旅游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当前,淮安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旅游业所属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在江苏省排名靠后。[3]由于没有强劲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旅游投入明显不足,旅游基础设施较差,景点提质改造、景区间交通、旅游营销、旅游产品研发、旅游人才引进等急需大量资金支持。受制于淮安地方经济的相对落后,旅游公共投入明显不足,资金投入已成为淮安旅游发展的短板之一。
2.缺乏旅游专业人才。旅游专业人才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本土旅游人才培养方面,淮安目前只有淮阴师范学院一所本科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且培养的优秀旅游人才大量外流上海与苏南等地。淮安旅游业一线导游有4 000多位,但只有约50名中级导游,高级导游屈指可数,特级导游空缺,并且初级导游大部分只是旅行社兼职导游,整体服务质量不高,难以满足淮安旅游业发展需求。
3.旅游竞争激烈。淮安自古以水著称,发展水文化旅游一直是淮安旅游业的主要方向。与省内周边城市比较,苏州水文化旅游发展比淮安成熟,南京是淮安发展人文旅游的强有力竞争者,在短期内淮安难以赶上和超越。此外,扬州与淮安的淮扬文化旅游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宿迁、徐州在自然风光上并不逊色于淮安,徐州的红色旅游也有一定的影响力。除了上述城市外,浙江与安徽的部分城市也是淮安不能忽视的竞争对手。
(五)SWOT分析矩阵。
表2 淮安旅游SWOT分析矩阵图
(一)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1.创新开发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淮安旅游资源有着良好的先天条件,在创新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打造高档次旅游精品方面可行性很强。以吴承恩与《西游记》为例,淮安启动了西游文化主题乐园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游记》是世界级文学瑰宝,利用《西游记》的神奇色彩,在淮安建成一所以西游文化为主题的乐园具有可行性。江苏省大型游乐园多集中在苏南,苏北市场有很大空缺,为西游文化主题乐园创造了市场前提。
2.抓住机遇,全力推广新晋级高品质景区。淮安可利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周恩来故里景区成功晋级等机遇,在原有基础上大力推广周恩来故里景区和运河景点,争取形成新的旅游增长极,以带动旅游业全面发展。周恩来故里和运河景点可以继续免费开放,但必须提升基础设施标准,对主要景观进行提质改造,使其真正从内到外升级为高品质景区。
3.实现区域联动,推进旅游线路开发。淮安周边有许多旅游名城,如省会南京、水乡苏州、时尚都市上海等。虽然与周边优秀旅游城市相比,淮安的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相对薄弱,但淮安可以扬长避短,借助这些城市的辐射,在线路开发方面实现区域联动,借助它们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例如:利用徐州汉文化打造楚汉文化旅游特色线路;与苏州等城市联合开发水乡旅游特色线路;与南京等城市联合开发红色旅游特色线路;等等。
(二)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1.打造淮安旅游“粉丝经济”。“粉丝经济”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营销模式”,指通过提升用户黏度来优化口碑营销,以获取经济与社会效益的信任代理形态和经济运作方式[4]。“粉丝”可简单理解为忠诚的消费者。随着忠诚顾客的增加,企业利润自然节节攀升。“粉丝经济”同样可以运用到旅游业发展中,通过积累“粉丝”发展淮安旅游,比如,借助周恩来、吴承恩等世界级名人成立推广“粉丝团”。要注重以质量提升口碑,“粉丝”的口碑相传对于推进地方旅游业发展往往效果显著。
2.借助媒体力量提升城市知名度。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双重力量,加大营销力度,实现营销形式多样化。[5]可在中央电视台等大型平台投入城市形象宣传片,将城市迅速推介出去,刺激旅游隐形市场形成。此外,重视发挥微信、微博、短信等新型传播手段的辅助宣传作用,充分发挥其成本低、扩散快的优点,提高城市知名度。
3.与在线旅游平台加强合作。我国在线旅游发展已逾10年,呈稳定上升趋势。淮安可以与携程、去哪儿、同程等在线旅游平台加强合作,开展旅游线路销售、酒店销售、旅游纪念品销售、景区门票销售等活动。除此之外,可以在网站设置淮安旅游意见反馈专栏,在收集淮安旅游业发展建议的同时,也能起到维护旅客忠诚度与推介旅游目的地的功效。
(三)整体改善策略。
1.完善景区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加强旅游业发展整体规划和组织管理协调工作,完善管理机制。从旅游安全学看,安全是旅游业立足的前提。景区作为旅游活动的最终目的地和集散地,在安全管理方面更为复杂,这方面需要不断完善。[6]要借鉴已有经验,通过完善景区管理制度,加快旅游业发展。这方面的成功例证是淄博周村古商城。由于管理体制落后,周村古商城一度鲜有人知晓,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乾隆御赐的“天下第一村”;但是,随着其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完善,旅游业快速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
2.加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旅游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基础设施对于旅游业发展而言,好比地基对于高楼一样重要。淮安旅游资源多样,景区景点数量多,但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能力依然不足。
3.加强旅游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淮安要注重到设立旅游管理专业的各大高校进行宣传,积极选拔优秀应届毕业生,为他们搭建事业发展平台,为淮安旅游业注入活力。要加强与相关学者的交流合作。要完善人才管理制度,防止人才过度外流。
4.注重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目前,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国家的基本国策。旅游业是一种经济活动,更加依赖良好的自然环境,因此,确保发展与环保同步,对于任何地方的旅游业都是可持续发展之策。淮安旅游业中生态资源十分重要,只有把环境保护放在重心,旅游业才能稳定持续发展。
[1] 淮安市统计局.淮安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15-05-13.
[2] 黄克清,王学梅,卫爱玲.谈申遗背景下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水利遗产的保护[J].江苏水利,2014(4).
[3] 奚敏.淮安市旅游业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J].衡水学院学报,2010(4).
[4] 李文明,吕福玉.“粉丝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5] 邹萍.淮安旅游业发展策略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2).
[6] 官卫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8(8).
责任编辑:仇海燕
F592.7
A
1007-8444(2015)06-0795-04
2015-05-20
张屏(1964-),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文化、旅行社管理研究。